一种手推式地下冬笋探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19343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林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推式地下冬笋探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雷达探测器、控制器以及电源;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操作杆、把手以及操作显示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行驶机构,包括第一行驶轮和第二行驶轮,所述第二行驶轮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行驶轮和第二行驶轮不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用于支撑整个冬笋探测装置,且使所述雷达探测器的探测面与地面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基座上设置第一行驶轮和第二行驶轮,且第一行驶轮和第二行驶轮不设置在同一直线上,使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雷达探测器的探测面与地面之间保持平行,保证探测装置的探测精度,提高挖笋的工作效率。

A Hand-pushed Underground Winter Bamboo Shoot De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推式地下冬笋探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林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手推式地下冬笋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特别对于盛产冬笋的山区或者林区,基本都是青壮年外出务工,而留下年迈的空巢老人,每年冬笋的挖掘工作又受时间、气候等条件的限制,针对有限的笋农,如何提高挖笋的工作效率对于冬笋的挖取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冬笋生长在地下,采挖时需要靠有经验的笋农去寻找冬笋的位置,一般笋农会根据毛竹林的长势以及地形等因素综合判断冬笋的可能位置,一旦出现冬笋的准确位置寻找失误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如何寻找冬笋的准确位置成为困扰笋农的一大难题。通过对冬笋的探测可以帮助人们寻找冬笋位置,提高挖笋的工作效率。目前对于地下冬笋的探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电阻式探测方法,但是该方法中的探针容易对冬笋和地下茎造成损伤,破坏了土壤的原位状态,而且探针需要来回拔插,不仅操作繁琐,而且不利于应用推广;另一种是采用雷达探测方法,但是该方法中的雷达探测装置要尽可能的与地面保持平行,否则对于探测精度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手持带有雷达探测装置的冬笋探测设备很难保证与地面平行,影响探测精度,人们寻找冬笋位置不准确,降低挖笋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推式地下冬笋探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带有雷达探测器的冬笋探测装置很难保证探测装置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一定,影响探测精度,人们寻找冬笋位置不准确,降低挖笋的工作效率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推式地下冬笋探测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设置有雷达探测器、控制器以及电源;设置于基座上的操作机构,操作机构包括操作杆、把手以及操作显示器;设置于基座上的行驶机构,包括第一行驶轮和第二行驶轮,第二行驶轮设置两个,第一行驶轮和第二行驶轮不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用于支撑整个冬笋探测装置,且使所述雷达探测器的探测面与地面平行,所述探测面为所述雷达探测器上用于发射、接收探测信号的表面。优选的,基座为箱体结构,雷达探测器、控制器以及电源设置于箱体内部。优选的,电源为可充电电源,基座上还设置有电源开关以及电源充电口。优选的,操作杆上设置有橡胶套。优选的,操作显示器上设置有操作显示器开关和语音提示器,当探测到冬笋时,语音提示器用于提醒。优选的,第一行驶轮为万向轮。优选的,第二行驶轮沿装置行驶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基座两侧。优选的,第二行驶轮上方设置有挡泥罩。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手推式地下冬笋探测装置,通过在基座上设置第一行驶轮和第二行驶轮,且第一行驶轮和第二行驶轮不设置在同一直线上,使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雷达探测器的探测面与地面之间保持平行,从而保证探测装置的探测精度,提高挖笋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推式地下冬笋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推式地下冬笋探测装置从另一个方向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推式地下冬笋探测装置的操作显示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推式地下冬笋探测装置基座箱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推式地下冬笋探测装置的系统原理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推式地下冬笋探测装置的雷达探测器的探测原理图;附图中:1、基座;2、挡泥罩;3、第二行驶轮;4、第一行驶轮;5、电源充电口;6、电源开关;7、操作杆;8、塑胶套;9、操作显示器;10、把手;11、操作显示器开关;12、语音提示器;13、雷达探测器;14、控制器;15、电源。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推式地下冬笋探测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的带有雷达探测器的冬笋探测装置很难保证探测装置与地面之间平行,影响探测精度,人们寻找冬笋位置不准确,降低挖笋的工作效率的问题。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4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推式地下冬笋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手推式冬笋探测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置有雷达探测器13、控制器14以及电源15;设置于基座1上的操作机构,操作机构包括操作杆7、把手10以及操作显示器9;设置于基座1上的行驶机构,包括第一行驶轮4和第二行驶轮3,第二行驶轮3设置两个,第一行驶轮4和第二行驶轮3不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用于支撑整个冬笋探测装置,且使所述雷达探测器13的探测面与地面平行,所述探测面为所述雷达探测器13上用于发射、接收探测信号的表面。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基座1为箱体结构,箱体结构可以为矩形结构,水平设置,雷达探测器13、控制器14以及电源15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矩形箱体结构的上表面设置有检修门,用于检修箱体内的部件。雷达探测器13用于收发电磁波,电磁波的频率控制范围为500-1000MHz,利用500~1000MHz范围内的电磁波探测地下冬笋的分布位置,雷达探测器13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控制器14用于对信号数据进行处理,控制器14的主板型号可以选择STM32F103RCT6的低功耗芯片。当发射器接收到控制器14发送的指令,开始向地下发射电磁波,发射的电磁波穿过基座1下表面、土壤,在地下遇到冬笋后,发生反射,反射后的电磁波和直达的电磁波被接收器接收,然后接收器将接收到的电磁波输送到控制器14进行处理,过一系列的滤波、放大、增益等处理,控制器14把有关地下冬笋的大小、深度等数据信息发送到操作显示器9,并在操作显示器9上显示。电源15用于向雷达探测器13、控制器14以及操作显示器9供电,保证其正常工作,电源15为可充电电源,例如选用12V锂电池,但不限于此,基座1上还设置有电源开关6以及电源充电口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雷达探测器13利用探地雷达原理对地下目标体进行无损伤不接触探测。探地雷达是一种利用天线发射和接收高频电磁波来探测介质内部物质特性和分布规律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通过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地面的电磁波,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界面时发生反射,根据接收到电磁波的波形、振幅强度和时间的变化特征推断地下介质的空间位置、结构、形态和埋藏深度等。而冬笋的含水量在85%左右,其电导率相较于地下周围的土壤、石子等会有很大的突变,则接收到的电磁波的波形和振幅强度等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经过滤波等一系列数据处理后则可在操作显示器9上显示冬笋的大小、深度等。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操作机构通过操作杆7设置于基座1上,操作杆7优选空心杆结构,操作杆7与基座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铆接、螺纹连接或者铰接,本技术实施例不做限制。把手10和操作显示器9均设置与操作杆7上,以冬笋探测装置的行驶方向为基准,把手10对称设置于操作杆7上端的两侧,且把手10上设置有防滑把套。操作显示器9与控制器14电连接,操作显示器9上设置有操作显示器开关11和语音提示器12,如图3所示。当探测到冬笋时,控制器14控制语音提示器12发出声音,用于提醒人们该位置处有冬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推式地下冬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雷达探测器、控制器以及电源;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操作杆、把手以及操作显示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行驶机构,包括第一行驶轮和第二行驶轮,所述第二行驶轮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行驶轮和第二行驶轮不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用于支撑整个冬笋探测装置,且使所述雷达探测器的探测面与地面平行,所述探测面为所述雷达探测器上用于发射、接收探测信号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推式地下冬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雷达探测器、控制器以及电源;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操作杆、把手以及操作显示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行驶机构,包括第一行驶轮和第二行驶轮,所述第二行驶轮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行驶轮和第二行驶轮不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用于支撑整个冬笋探测装置,且使所述雷达探测器的探测面与地面平行,所述探测面为所述雷达探测器上用于发射、接收探测信号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推式地下冬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箱体结构,所述雷达探测器、控制器以及电源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推式地下冬笋探测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绍稳段慧茹金秀张乐吴超豪王志玲张理张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