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弹丸探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276553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4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地下弹丸探测系统,包括:行走机构、数据及图像传输分系统、中心控制分系统、图像处理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行走机构安装有探测车、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探测车上装有探地分析仪,探地分析仪上连接有信号采集板,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连接有电机驱动器,数据及图像传输分系统包括数传通信电台和无线WIFI传输模块,中心控制分系统包括便携计算机系统,便携计算机系统上装载有行走电机人机交互模块,图像处理分系统与便携计算机系统连接,电源分系统包括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地下弹丸探测系统,对于未爆弹丸进行非接触探测,可以提高未爆弹丸探测的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地下弹丸探测领域,具体涉及地下弹丸探测系统
技术介绍
现阶段,以雷达对地反射原理进行研发的探地分析仪在民用领域已经有了成熟应用,研制单位研制的HTD探地分析仪设备目前在地质探测、市政管线,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梁等都有成熟应用,而且也取得良好的测量效果。但是,此类探地技术在军用领域用于探测地下未爆弹丸应用却还没有涉及,考虑到试验厂区地下未爆弹丸的危险性,而目前对于地下未爆弹丸的探测手段还比较少,大部分是靠技术人员的经验去判断未爆弹丸的位置,如果探地分析仪也能对于地下未爆弹丸的探测是有重大意义的。基地承担大量常规兵器鉴定试验,是国家对常规武器进行鉴定试验的权威性机构。试验过程中发射大量的各种弹丸,由于武器系统本身质量问题或射击条件不符合要求的因素,会遗留相当数量的地下未爆弹丸,由于这些弹丸经过了射击,引信保险已经解除,处于准爆状态,随时都可能发生爆炸,危害极大,必须进行销毁,以除后患。销毁的前提是必须知道地下弹丸的精确位置。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目前基地还没有地下弹丸探测设备,销毁靠多年积累经验实施,危险性大,效率低,偶尔还会出现因无法确定弹丸位置而无法销毁的
情况。结合以上情况,可以采用“未爆弹丸探测系统”对于未爆弹丸进行非接触探测,可以提高未爆弹丸探测的效率和安全性。因此,为满足试验安全需求,彻底解除安全隐患,有必要研制“地下弹丸探测系统”。试验过程中,弹体强度试验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需要回收设计后弹丸,由于地质条件,季节等因素影响,设计后弹丸有很大一部分钻入地下,由于无法精确确定弹丸位置,只能延生弹丸留下的单孔痕迹逐渐挖掘,直至挖出弹丸位置,回收难度大,回收工作效率低。采用HTD探地分析仪可以精确测定地下弹丸位置,将减少回收过程和中挖土工作量,提高回收工作效率。因此,为保证弹丸回收试验质量和效率,有必要研制“地下弹丸探测系统”。小口径弹丸回收采用“锯末箱”回收方式进行射后弹丸回收,试验之前修建锯末箱,充填锯末,试验时将弹丸射进锯末箱,靠锯末阻力使弹丸无损的停留在锯末箱内,设计结束后,人工倒翻锯末,回收弹丸,由于无法确定弹丸的具体位置,需将箱内所有锯末翻出,逐个寻找弹丸,工作量非常大,效率低下,工作条件恶劣。采用HTD探地分析仪对弹丸进行探测,得到弹丸准确位置,倒翻少量锯末就可以取出弹丸,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因此,有必要研制“地下弹丸探测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地下弹丸探测系统,包括:行走机构、数据及图像传输分系统、中心控制分系统、图像处理分系
统和电源分系统,行走机构安装有探测车、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探测车上装有探地分析仪,探地分析仪上连接有信号采集板,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连接有电机驱动器,数据及图像传输分系统包括数传通信电台和无线WIFI传输模块,中心控制分系统包括便携计算机系统,便携计算机系统上装载有行走电机人机交互模块,数传通信电台设置在电机驱动器和便携计算机系统之间及信号采集板和便携计算机系统之间,及无线WIFI传输模块设置在信号采集板和便携计算机系统之间,图像处理分系统与便携计算机系统连接,电源分系统包括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所述第一电源分别连接至所述便携计算机系统、数传通信电台和无线WIFI传输模块,第二电源分别连接至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电机驱动器、探地分析仪、数传通信电台和无线WIFI传输模块。根据上述地下弹丸探测系统,其中,第一电源为汽油发电机或者车载电源。根据上述地下弹丸探测系统,其中,第二电源为大容量蓄电池。根据上述地下弹丸探测系统,其中,无线WIFI传输模块具有大功率WIFI网桥。根据上述地下弹丸探测系统,其中,图像处理分系统包括实时成像模块、自动判读模块、事后处理模块和三维成像模块,实时成像模块、自动判读模块、事后处理模块和三维成像模块分别与便携计算机系统连接,实时成像模块、自动判读模块和事后处理模块依次连接,实时成像模块与三维成像模块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了地下弹丸探测系统,对于未爆弹丸进行非接触探测,可以提高未爆弹丸探测的效率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地下弹丸探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图1是地下弹丸探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地下弹丸探测系统,包括:行走机构01、数据及图像传输分系统02、中心控制分系统03、图像处理分系统04和电源分系统05。其中,行走机构01安装有探测车06、第一电机07和第二电机08,探测车06上装有探地分析仪09,探地分析仪09上连接有信号采集板10,第一电机07和第二电机08连接有电机驱动器11。其中,数据及图像传输分系统02包括数传通信电台12和无线WIFI传输模块13。其中,中心控制分系统03包括便携计算机系统14,便携计算机系统14上装载有行走电机人机交互模块15,行走电机人机交互模块15主要用于对行走机构01进行监控和操作,通过此模块可以实现探测位置动态坐标反馈、手动探测、自动探测、参数设置(电机参数设
置和光电定位开关状态显示),数传通信电台12设置在电机驱动器11和便携计算机系统14之间及信号采集板10和便携计算机系统14之间,及无线WIFI传输模块13设置在信号采集板10和便携计算机系统14之间。行走机构01与中心控制分系统03的数据通信通过数传通信电台12传输,数据传输过程包括行走电机人机交互模块15接收和处理来自行走机构01的数据,对行走机构01发出控制指令等。行走机构01的电控部分主要是电机驱动器11、信号采集板10等,这两部分是电机控制、运动机构状态采集的核心部分,电控部分与行走电机人机交互模块15的数据交互通过数传通信电台12实现。地下弹丸探测系统的通信包括两部分,如上所述,行走机构01的数传通信是用于行走机构01与中心控制分系统03的便携计算机系统14进行数据交互,数据及图像传输分系统02的无线WIFI传输模块13的WIFI通信用于HTD雷达向中心控制分系统03发送雷达采集的图像数据,探地分析仪09对外数据通信采用的是WIFI通信,WIFI通信除了传输雷达采集的图像数据,还可以对探地分析仪09进行参数设置和状态监控。由于常用的WIFI只能传输几十米的距离,而对未爆弹丸的探测的操作人员需要有500米的安全距离,所以本方案中采用了大功率WIFI网桥来增加通信距离。图像处理分系统04与便携计算机系统14连接,其中,图像处理分系统04包括实时成像模块18、自动判读模块19、事后处理模块20和三维成像模块21,实时成像模块18、自动判读模块19、事后处
理模块20和三维成像模块21分别与便携计算机系统14连接,实时成像模块18、自动判读模块19和事后处理模块20依次连接,实时成像模块18与三维成像模块21连接。实时成像模块18是用于雷达采集的数据成像,雷达参数设置和状态监测,该模块生产的雷达图像是二维的,通过该模块可以看到探地分析仪在探测工作过程中所扫描到的地下数据,并生产一段雷达数据文件,该文件可以用于自动判读模块19和事后处理模块20。实时成像模块18可以设定雷达的参数,并可以显示雷达的工作状态,比如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地下弹丸探测系统

【技术保护点】
地下弹丸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行走机构、数据及图像传输分系统、中心控制分系统、图像处理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所述行走机构安装有探测车、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探测车上装有探地分析仪,所述探地分析仪上连接有信号采集板,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有电机驱动器,所述数据及图像传输分系统包括数传通信电台和无线WIFI传输模块,所述中心控制分系统包括便携计算机系统,所述便携计算机系统上装载有行走电机人机交互模块,所述数传通信电台设置在所述电机驱动器和所述便携计算机系统之间及所述信号采集板和所述便携计算机系统之间,及无线WIFI传输模块设置在所述信号采集板和所述便携计算机系统之间,所述图像处理分系统与所述便携计算机系统连接,所述电源分系统包括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所述第一电源分别连接至所述便携计算机系统、所述数传通信电台和所述无线WIFI传输模块,所述第二电源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电机驱动器、所述探地分析仪、所述数传通信电台和所述无线WIFI传输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地下弹丸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行走机构、数据及图像传输分系统、中心控制分系统、图像处理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所述行走机构安装有探测车、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探测车上装有探地分析仪,所述探地分析仪上连接有信号采集板,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有电机驱动器,所述数据及图像传输分系统包括数传通信电台和无线WIFI传输模块,所述中心控制分系统包括便携计算机系统,所述便携计算机系统上装载有行走电机人机交互模块,所述数传通信电台设置在所述电机驱动器和所述便携计算机系统之间及所述信号采集板和所述便携计算机系统之间,及无线WIFI传输模块设置在所述信号采集板和所述便携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赢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