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微小零件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0519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提升微小零件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以一定转速S1旋转的铣刀对以一定转速S2旋转的微小零件的端面以一定的进给量F进行铣削加工获得表面粗糙度Ra在0.2μm以内的微小零件产品,所述铣刀的中心与所述微小零件的中心之间存在偏心距离W。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微小零件的加工难以实现二次装夹,提出提升微小零件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方法,运用创新的切削方式,合理的刀具选择,最佳的切削参数大大提升了产品表面粗糙度,从整体上实现了针对微小零件产品提升铣削表面粗糙度,将微小零件产品表面粗糙度控制在Ra0.2以内,解决了传统加工需要二次装夹的技术难题。

Method of Increasing Surface Roughness in Milling of Micro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升微小零件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升微小零件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属于机械加工

技术介绍
微小零件在加工过程中通常难以实现二次装夹,因此如何针对微小产品加工提升铣削表面粗糙度属于本领域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提升微小零件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升微小零件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用以一定转速S1旋转的铣刀对以一定转速S2旋转的微小零件的端面以一定的进给量F进行铣削加工获得表面粗糙度Ra在0.2μm以内的微小零件产品,所述铣刀的中心与所述微小零件的中心之间存在偏心距离W。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铣刀的直径大于所述微小零件的端面直径15%~60%。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铣刀的转速S1为:23000~39000r/min。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微小零件的转速S2为:800~2300r/min。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铣刀的进给速度F为:3~25mm/min。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偏心距离W为所述微小零件半径的25%~60%,以避免产生离圆心越近,线速度越低而导致粗糙度不均匀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针对微小零件的加工难以实现二次装夹,提出提升微小零件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方法,运用创新的切削方式,合理的刀具选择,最佳的切削参数大大提升了产品表面粗糙度;具体地说是采用以23000~39000r/min转速旋转的铣刀对以800~2300r/min转速旋转的微小零件的端面以3~25mm/min的进给量F进行铣削加工获得表面粗糙度Ra在0.2μm以内的微小零件产品,进一步在铣刀的中心与微小零件的中心之间存在偏心距离W采用微小零件半径的25%~60%,从整体上实现了针对微小零件产品提升铣削表面粗糙度,将微小零件产品表面粗糙度控制在Ra0.2以内,解决了传统加工需要二次装夹的技术难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微小零件的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微小零件的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E-E向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微小零件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传统的端面车削加工的示意图。图6是传统的端面铣削加工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铣削加工微小零件的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铣削加工微小零件的端面的进一步限定偏心距离W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的含义:1-微小零件产品,2-传统车刀,3-传统铣刀,4-铣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针对的微小零件产品1约米粒大小,端面粗糙度Ra在0.2μm以内,车铣传统加工工艺无法满足表面粗糙度要求。如图5所示,传统的车削加工手段:微小零件产品1旋转,传统车刀2静止对微小零件产品进行车削加工,由于产品外径微小且是端面加工,加工线速度一直在变化,当传统车刀加工至微小零件产品中心时,线速度为零,从而导致产品表面光洁度不一致,且中心容易产生凸点,端面车削加工表面粗糙度最好只能控制在Ra为0.4~0.8。如图6所示,传统的端面铣削加工手段:微小零件产品静止不动,传统铣刀旋转加工,此加工方法表面粗糙度最好只能控制在Ra为0.2~0.8。如图7和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提升微小零件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用以一定转速S1旋转的铣刀对以一定转速S2旋转的微小零件的端面以一定的进给量F进行铣削加工获得表面粗糙度Ra在0.2μm以内的微小零件产品1,所述铣刀4的中心与所述微小零件的中心之间存在偏心距离W。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铣刀4的直径大于所述微小零件的端面直径15%~60%。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铣刀4的转速S1为:23000~39000r/min。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微小零件的转速S2为:800~2300r/min。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铣刀4的进给速度F为:3~25mm/min。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偏心距离W为所述微小零件半径的25%~60%,以避免产生离圆心越近,线速度越低而导致粗糙度不均匀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针对微小零件的加工难以实现二次装夹,提出提升微小零件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方法,运用创新的切削方式,合理的刀具选择,最佳的切削参数大大提升了产品表面粗糙度;具体地说是采用以23000~39000r/min转速旋转的铣刀对以800~2300r/min转速旋转的微小零件的端面以3~25mm/min的进给量F进行铣削加工获得表面粗糙度Ra在0.2μm以内的微小零件产品1,进一步在铣刀4的中心与微小零件的中心之间存在偏心距离W采用微小零件半径的25%~60%,从整体上实现了针对微小零件产品提升铣削表面粗糙度,将微小零件产品表面粗糙度控制在Ra0.2以内。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提升微小零件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用以一定转速S1旋转的铣刀对以一定转速S2旋转的微小零件的端面以一定的进给量F进行铣削加工获得表面粗糙度Ra在0.2μm以内的微小零件产品,所述铣刀的中心与所述微小零件的中心之间存在偏心距离W。

【技术特征摘要】
1.提升微小零件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用以一定转速S1旋转的铣刀对以一定转速S2旋转的微小零件的端面以一定的进给量F进行铣削加工获得表面粗糙度Ra在0.2μm以内的微小零件产品,所述铣刀的中心与所述微小零件的中心之间存在偏心距离W。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微小零件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刀的直径大于所述微小零件的端面直径15%~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微小零件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刀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波郭文平严玉孟德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真懿精密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