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德玮专利>正文

一种摆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0082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摆动装置,由两个以上弹性片的两端分别与基体和承体相连,各弹性片与基体或承体相连的一端为固定连接,另一端为铰接。所述装置在承体受力时可产生往复摆动,由于弹性片一端铰接,既可产生较大的摆幅,又有较好的屈服强度。(*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摆动装置。本技术所述的摆动装置,由两个以上弹性片两端分别与基体和承体相连,各弹性片与基体或承体相连的一端为固定连接,另一端为铰接。本技术所述的摆动装置,连接基体和承体的各弹性片两端的其中一端为铰接。在承体运动时,各弹性片产生弹性变形又相互制约变形量,但各铰接点可转动。因为弹性片另一端是固定连接的,又约束了弹性片不可能产生大角度的转动。即各弹性片在相互制约弹性变形时的同时,各铰接点还可产生受约束的微小转动,可增加摆动幅度。所述的摆动装置可使用较短的弹性片,既可保证有较大的摆动幅度又可保证有较好的屈服强度。所述的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几乎无需维修,适于作为机械减振装置,或产生往复运动的机械振动装置。实施例二,如图3两个弹性片1的两端分别与基体2和承体3相连,两个弹性片1板面相对且平行,弹性片1与基体2及承体3的连接为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4铰接。本实施例的两个弹性片1,一个与基体2铰接,另一个与承体3铰接,即两个弹性片1的铰接端4相异。承体3受力弹性片1弯曲变形且在铰接4处产生微小转动,承体3可相对基体2产生往复摆动。实施例三,如图4两弹性片1的板面相对但不平行,从侧视图看,基体2与弹性片1共同构成三角形。两个弹性片1的铰接端4均与基体2铰接,即两弹性片1的铰接端4相同。承体3受力可小角度摆动。实施例四,如图6所述的装置用于自行车减振。基体2和承体3是相对的。本实施例定义车架为基体2,车轮和车座定义为承体3。事实上也可反过来定义。基体2上铰接两个弹性片1,两弹性片1的另一端分别与承体3固定连接。各组弹性片1板面相对且不平行。前叉为基体2,前轮的副叉为承体3,弹性片1的铰接端4与前叉铰接,另一端与副叉固定连接;车架下部为基体2,与弹性片1的铰接端4铰接,弹性片1与作为承体3的后叉固定连接。实施例五,如图7 两个弹性片1平行地连接基体2和承体3,两个弹性片1的不同端分别与基体2和承体3铰接。车架为基体2,车座坚管为承体3,两个平行的弹性片1两端分别连接车架和车座后管,两个弹性片1的铰接端4相反,分别与基体2、承体3铰接;车架与后叉的连接与实施例四相同。实施例六所述装置用于建筑物减振,曾有在先公开的先有技术如图8,其基体2与地基相连,承体3与建筑物相连,两者之间有多个弹性片1相连,各弹性片与基体2、承体3的连接线不平行,受压时同时产生弯曲和扭曲变形,压缩变形过大有导致弹性片撕裂的危险。本实施例如图9、10,基体2与承体3之间的多个柱座5两端分别与弹性片1的铰接端4铰接,上下弹性片1分别与基体2、承体3固定连接。各柱座5上连接的弹性片相互平行。附图说明图10是图9的A-A剖视示意图,为限制承体3的摆动幅度,在柱座5之间装有弹性件6。权利要求1.一种摆动装置,由两个以上弹性片(1)两端分别与基体(2)和承体(3)相连,其特征在于各弹性片(1)与基体(2)或承体(3)相连的一端为固定连接,另一端为铰接。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弹性片(1)的不同端分别与基体(2)和承体(3)铰接。专利摘要一种摆动装置,由两个以上弹性片的两端分别与基体和承体相连,各弹性片与基体或承体相连的一端为固定连接,另一端为铰接。所述装置在承体受力时可产生往复摆动,由于弹性片一端铰接,既可产生较大的摆幅,又有较好的屈服强度。文档编号F16F3/00GK2589750SQ0222559公开日2003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4日专利技术者韩德玮 申请人:韩德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摆动装置,由两个以上弹性片(1)两端分别与基体(2)和承体(3)相连,其特征在于各弹性片(1)与基体(2)或承体(3)相连的一端为固定连接,另一端为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德玮
申请(专利权)人:韩德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