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循环冷却系统及其油冷马达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988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循环冷却系统及其油冷马达结构,马达循环冷却系统包含一马达壳体、一油冷马达结构以及一回油组件。油冷马达结构设置于马达壳体,包含一转轴、一转子衬套、一转子组件及一定子组件。转轴枢接于马达壳体,开设有相连通的一轴孔与一侧向开孔。转子衬套套设于转轴,开设有自一内侧壁贯穿转子衬套而延伸至一外侧壁的一喷油通道,喷油通道连通于侧向开孔。转子组件套设外侧壁。定子组件固设于马达壳体,包含多个开设有一开槽的绝缘架。回油组件连通于马达壳体与轴孔,用以将容置于内部空间的冷却油送入轴孔。其中,当转子组件带动转子衬套与转轴转动时,冷却油是由转子衬套甩出喷向线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降低马达线圈的温度。

Motor circulating cooling system and its oil-cooled moto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循环冷却系统及其油冷马达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马达循环冷却系统及其油冷马达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利用转子组件转动来将冷却油喷甩至线圈以进行冷却的马达循环冷却系统及其油冷马达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永磁同步马达技术成熟发展,其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及体积小的特点,电机为追求高效率,会针对马达的散热方式做调整以降低马达温度,使马达效率再次提升,达到更佳的节能效果。一般来说,传统气冷式的马达,很容易因为运转时间过长,或者连续的加速与减速,使得马达线圈的温度升高,而马达中的磁铁在高温的环境下很容易有退磁的风险。相对的,由于油冷式马达可利用冷却油直接接触定子或磁铁,因此可以快速的带走热量,使马达在各种运作模式下皆能有效的控制住温度,以维持马达效率,并能大幅达到节能的效果;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油冷式马达大都是直接将输油管路设置在马达壳体上,进而通过马达壳体间接地与定子线圈进行热交换,因此所能达到的冷却效果仍然有一定的限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在现有技术中,油冷式马达的效率虽然会比水冷式马达好,但由于油冷式马达大都是将油路设置于马达壳体内,进而通过间接热传的方式来对马达线圈进行散热冷却,也因此所能冷却的效果仍然有限;缘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循环冷却系统及其油冷马达结构,可以将冷却油直接接触到马达线圈,藉以有效的降低马达线圈的温度。如上所述,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必要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油冷马达结构,油冷马达结构设置于一马达壳体,马达壳体具有一内部空间与一底部回油孔,内部空间容置有一冷却油,底部回油孔连通于内部空间,油冷马达结构包含一转轴、一转子衬套、一转子组件以及一定子组件。转轴可转动地穿设于马达壳体,并且开设有一轴孔与至少一连通于轴孔的侧向开孔,且轴孔连通于一回油组件,回油组件连通于底部回油孔。转子衬套于内部空间套设于转轴,具有一贴合于转轴的内侧壁与一远离转轴的外侧壁,并且开设有至少一自内侧壁贯穿转子衬套而延伸至外侧壁的喷油通道,且至少一喷油通道于内侧壁连通于至少一侧向开孔。转子组件套设外侧壁,且至少一喷油通道在外侧壁上露出于转子组件外。定子组件固设于马达壳体,与转子衬套之间具有一与至少一喷油通道相连通的延伸空间,且定子组件包含多个绝缘架以及多个线圈。多个绝缘架位于内部空间,各绝缘架包含一绕线部以及一阻隔部。绕线部远离转子组件。阻隔部位于绕线部与转子组件之间,并开设有至少一开槽。多个线圈分别缠绕于绝缘架的绕线部,并且在绝缘架的至少一开槽处局部裸露于延伸空间。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中,外侧壁开设有多个连通至少一喷油通道的出油口,且喷油通道包含至少一主喷油管路与多个个分支喷油管路,至少一主喷油管路于内侧壁处连通于至少一侧向开孔,分支喷油管路分别由至少一主喷油管路延伸至出油口。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中,转子衬套包含一转轴连接端部与一转子连接端部,转轴连接端部套设于转轴,并具有内侧壁,转子连接端部一体成型地连结于转轴连接端部,并远离转轴,且转子连接端部具有外侧壁。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中,定子组件还包含一定子结构,定子结构包含多个定子齿部,多个绝缘架的绕线部分别套设于多个定子齿部。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另一必要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马达循环冷却系统,包含一马达壳体、一油冷马达结构以及一回油组件。马达壳体具有一内部空间与一底部回油孔,内部空间容置有一冷却油,底部回油孔连通于内部空间。油冷马达结构包含一转轴、一转子衬套、一转子组件以及一定子组件。转轴可转动地穿设于马达壳体,并且开设有一轴孔与至少一连通于轴孔的侧向开孔。转子衬套于内部空间套设于转轴,具有一贴合于转轴的内侧壁与一远离转轴的外侧壁,并且开设有至少一自内侧壁贯穿转子衬套而延伸至外侧壁的喷油通道,且至少一喷油通道于内侧壁连通于至少一侧向开孔。转子组件套设外侧壁,且至少一喷油通道在外侧壁上露出于转子组件外。定子组件固设于马达壳体,与转子衬套之间具有一与至少一喷油通道相连通的延伸空间,且定子组件包含多个绝缘架以及多个线圈。多个绝缘架位于内部空间,各绝缘架包含一绕线部以及一阻隔部。绕线部远离转子组件,阻隔部位于绕线部与转子组件之间,并开设有至少一开槽。多个线圈分别缠绕于绝缘架的绕线部,并且在绝缘架的至少一开槽处局部裸露于延伸空间。回油组件连通于底部回油孔与轴孔。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中,外侧壁开设有多个连通至少一喷油通道的出油口,且喷油通道包含至少一主喷油管路与多个分支喷油管路,至少一主喷油管路于内侧壁处连通于至少一侧向开孔,多个分支喷油管路分别由至少一主喷油管路延伸至多个出油口。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中,转子衬套包含一转轴连接端部与一转子连接端部,转轴连接端部套设于转轴,并具有内侧壁,转子连接端部一体成型地连结于转轴连接端部,并远离转轴,且转子连接端部具有外侧壁。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中,定子组件还包含一定子结构,定子结构包含多个定子齿部,多个绝缘架的绕线部分别套设于多个定子齿部。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中,马达循环冷却系统还包含一热交换器,设置于油冷马达结构与回油组件之间,并分别连通于底部回油孔与回油组件。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油冷马达结构是在转子组件受到定子组件的磁力作用而转动时,通过转子组件连结转子衬套与转轴,进而带动转轴与转子衬套转动,而由于本技术在转轴开设有轴孔侧向开孔,因此经由轴孔进入转轴内的冷却油会在转轴旋转时产生离心力,并由侧向开孔甩入相连通的喷油通道中,且由于转子衬套同样也受到转子组件的带动而旋转,因此进入喷油通道内的冷却油并会由外侧壁朝绝缘架喷甩出,此时由于本技术的绝缘架开设有开槽,因此冷却油会穿过开槽而直接接触到设置于绝缘架的线圈,进而使冷却油直接对线圈冷却而有效的降低线圈的温度。承上所述,本技术的马达循环冷却系统还将马达壳体内的冷却油经由回油组件回送至转轴,因此可以有效的循环对线圈进行冷却降温,而本技术在回油组件与马达壳体之间设置热交换器还能有效地使冷却油的温度降低,藉以有效增加冷却油回流至油冷马达结构时的温度。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油冷马达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显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油冷马达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显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油冷马达结构的平面示意图;以及图4是显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循环冷却系统的系统示意图。【符号说明】100马达循环冷却系统10马达壳体101底部回油孔1油冷马达结构11转轴111第一端部1111轴孔1112侧向开孔112第二端部12转子衬套121转轴连接端部1211内侧壁122转子连接端部1221外侧壁12211出油口123喷油通道1231主喷油管路1232分支喷油管路13转子组件131转子套环132磁石14定子组件141定子结构1411定子齿部142绝缘架1421绕线部1422阻隔部143线圈15固定框架2热交换器3回油组件S开槽MS内部空间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与图2,图1是显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油冷马达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冷马达结构,设置于马达壳体,所述马达壳体具有内部空间与底部回油孔,所述内部空间容置有冷却油,所述底部回油孔连通于所述内部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马达结构包含:转轴,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马达壳体,并且开设有轴孔与至少一连通于所述轴孔的侧向开孔,且所述轴孔连通于回油组件,所述回油组件连通于所述底部回油孔;转子衬套,于所述内部空间套设于所述转轴,具有贴合于所述转轴的内侧壁与远离所述转轴的外侧壁,并且开设有至少一自所述内侧壁贯穿所述转子衬套而延伸至所述外侧壁的喷油通道,且所述至少一喷油通道于所述内侧壁连通于所述至少一侧向开孔;转子组件,套设所述外侧壁,且所述至少一喷油通道在所述外侧壁上露出于所述转子组件外;以及定子组件,固设于所述马达壳体,与所述转子衬套之间具有与所述至少一喷油通道相连通的延伸空间,且所述定子组件包含:多个绝缘架,位于所述内部空间,各绝缘架包含:绕线部,远离所述转子组件;以及阻隔部,位于所述绕线部与所述转子组件之间,并开设有至少一开槽;以及多个线圈,分别缠绕于所述多个绝缘架的所述绕线部,并且在所述多个绝缘架的所述至少一开槽处局部裸露于所述延伸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冷马达结构,设置于马达壳体,所述马达壳体具有内部空间与底部回油孔,所述内部空间容置有冷却油,所述底部回油孔连通于所述内部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马达结构包含:转轴,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马达壳体,并且开设有轴孔与至少一连通于所述轴孔的侧向开孔,且所述轴孔连通于回油组件,所述回油组件连通于所述底部回油孔;转子衬套,于所述内部空间套设于所述转轴,具有贴合于所述转轴的内侧壁与远离所述转轴的外侧壁,并且开设有至少一自所述内侧壁贯穿所述转子衬套而延伸至所述外侧壁的喷油通道,且所述至少一喷油通道于所述内侧壁连通于所述至少一侧向开孔;转子组件,套设所述外侧壁,且所述至少一喷油通道在所述外侧壁上露出于所述转子组件外;以及定子组件,固设于所述马达壳体,与所述转子衬套之间具有与所述至少一喷油通道相连通的延伸空间,且所述定子组件包含:多个绝缘架,位于所述内部空间,各绝缘架包含:绕线部,远离所述转子组件;以及阻隔部,位于所述绕线部与所述转子组件之间,并开设有至少一开槽;以及多个线圈,分别缠绕于所述多个绝缘架的所述绕线部,并且在所述多个绝缘架的所述至少一开槽处局部裸露于所述延伸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至少一喷油通道的出油口,且所述至少一喷油通道包含至少一主喷油管路与多个分支喷油管路,所述至少一主喷油管路于所述内侧壁处连通于所述至少一侧向开孔,所述多个分支喷油管路分别由所述至少一主喷油管路延伸至所述多个出油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衬套包含转轴连接端部与转子连接端部,所述转轴连接端部套设于所述转轴,并具有所述内侧壁,所述转子连接端部一体成型地连结于所述转轴连接端部,并远离所述转轴,且所述转子连接端部具有所述外侧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还包含定子结构,所述定子结构包含多个定子齿部,所述多个绝缘架的所述绕线部分别套设于所述多个定子齿部。5.马达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马达壳体,具有内部空间与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庆智李昱德洪联馨
申请(专利权)人: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