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导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9838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导电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可转动的设置有主轮和副轮,所述主轮与所述副轮之间存在用于夹持待电镀材料的间隙,所述主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导电主轴和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导电轮体,所述导电轮体与所述导电主轴同中心线设置,且所述导电轮体与所述导电主轴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本身以及待镀材料的磨损。

Rotating Conductiv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导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转导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连续电镀行业导电方式有两种:1.固定式导电,固定式导电即产品移动,导电位置固定,因长时间生产,产品易磨损,阻力大。易造成产品出现品质隐患,且使用周期短,成本高。2.旋转式导电:采用水银式旋转导电,这种导电方式可减少产品的损耗,但水银为非环保的重金属物质,对药水,人体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安全环保、使用周期长的导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旋转导电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可转动的设置有主轮和副轮,所述主轮与所述副轮之间存在用于夹持待电镀材料的间隙,所述主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导电主轴和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导电轮体,所述导电轮体与所述导电主轴同中心线设置,且所述导电轮体与所述导电主轴电性连接。本技术适用于扁长型材料的电镀,电镀时,将收卷为一卷的待镀材料的一端穿过电镀槽并夹在主轮与副轮的间隙之中,并将导电主轴与电源的负极连通,通过拉动待镀材料夹在主轮和副轮之间的一端,使电镀材料在电镀槽中移动,完成待镀材料的电镀过程;其中电镀槽中放置有电镀液和连接电源正极的金属阳极,而待镀材料被夹持在主轮上的导电轮体和副轮之间,通过导电轮体和导电主轴与电源负极连通成为阴极。本技术中,待镀材料在主轮和副轮之间被拉动时,其会带动主轮和副轮随着其移动而转动,其不会与主轮和副轮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减少对于主轮、副轮以及待镀材料本身的磨损。优选的,所述主轮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圆环状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导电主轴同中心线设置,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的下端设置有内凸缘,所述导电轮体为上端开口圆筒状结构,所述导电轮体的外侧壁的上端对应所述内凸缘设置有外凸缘,所述外凸缘铺设于所述内凸缘上,且所述内凸缘与所述外凸缘可滑动的配合,所述导电轮内填充有导电介质。待镀材料被夹在导电轮体与副轮之间,电流从待镀材料通过导电轮体传递到导电介质,再从导电介质传递到导电主轴,从而回到电源负极,形成回路;其中填充在导电轮体与导电主轴之间的导电介质可以增加导电主轴与导电轮体的连通面积,进而增加其导电性能。进一步的,所述导电介质为石墨。其中导电介质可以为环状石墨和粉状石墨,若为环状石墨则该环状石墨的外侧壁与导电轮体的内壁相抵,环状石墨的内侧壁与导电主轴的外壁相抵;若为粉状石墨则填充在电点主轴与导电轮之间,达到增加导电主轴与导电轮体的导电性能的效果。其中,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质地较软,有滑腻感,使用石墨作为导电填充物充在导电轮体中,可以在增加导电性的同时避免在导电轮体的转动过程中造成导电轮体和导电主轴的磨损。进一步的,所述导电介质的体积占所述导电轮体的容积的50%-85%。占导电轮体的容积的50%-85%的导电介质,可以在保证本技术的导电性的前提下,有效防止导电介质在导电轮体转动的过程中进入到导电轮体与壳体的连接结构处,从而保证导电轮体的正常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内凸缘的表面嵌设有若干滚珠,所述滚珠与所述内凸缘可转动的配合,且所述滚珠以内凸缘的中心线为中心线呈环状分布。其中,滚珠在内凸缘上呈圆环状排布,外凸缘的下表面对应呈环状排布的滚珠设置有环状凹槽,该环状凹槽的底板呈圆弧状。进一步的,所述外凸缘的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抵,且与所述壳体可滑动的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副轮包括底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副轴和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副轴上的副轮体,且所述副轮体与所述副轴同中心线设置,所述底板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架。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两相互平行设置的且贯穿所述支架的长槽,所述长槽朝向所述主轮设置,所述底板对应两个长槽设置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用于穿过长槽以连接支架和底板的螺栓。通过将通孔内的螺栓拧紧在长槽中的不同位置,可以调节底板在支架上的位置,从而调整主轮与副轮之间的间隙的宽度,进而保证能将待电镀材料夹紧在该间隙中,保证待电镀材料与主轮的导通。进一步的,所述导电轮体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导电轮体同中心线设置的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呈圆形,所述第一转盘的下方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盘同中心线设置的圆形底板,所述底板的直径大于所述转盘的直径,所述副轮的下方对应所述第一转盘设置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于所述第一转盘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所述第二转盘部分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底板相抵。其中导电主轴和副轴相互平行设置。第二转盘部分搭在底板上,并与第一转盘的边缘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形成待镀材料的安装槽,待镀材料被进行在安装槽中,底板可以防止待镀材料在被拉动的过程中下移掉出安装槽。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技术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中,待镀材料在主轮和副轮之间被拉动时,其会带动主轮和副轮随着其移动而转动,其不会与主轮和副轮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减少对于主轮、副轮以及待镀材料本身的磨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旋转导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主轮和副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111-导电主轴,112-导电轮体,1121-外凸缘,113-壳体,1131-内凸缘,1132-滚珠,114-导电介质,115-第一转盘,116-底板,121-副轴,122-副轮体,123-第二转盘,2-安装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3,一种旋转导电装置,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可转动的设置有主轮和副轮,所述主轮与所述副轮之间存在用于夹持待电镀材料的间隙,所述主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1的导电主轴111和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架1的导电轮体112,所述导电轮体112与所述导电主轴111同中心线设置,且所述导电轮体112与所述导电主轴111电性连接。本技术适用于扁长型材料的电镀,电镀时,将收卷为一卷的待镀材料的一端穿过电镀槽并夹在主轮与副轮的间隙之中,并将导电主轴111与电源的负极连通,通过拉动待镀材料夹在主轮和副轮之间的一端,使电镀材料在电镀槽中移动,完成待镀材料的电镀过程;其中电镀槽中放置有电镀液和连接电源正极的金属阳极,而待镀材料被夹持在主轮上的导电轮体112和副轮之间,通过导电轮体112和导电主轴111与电源负极连通成为阴极。本技术中,待镀材料在主轮和副轮之间被拉动时,其会带动主轮和副轮随着其移动而转动,其不会与主轮和副轮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减少对于主轮、副轮以及待镀材料本身的磨损。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主轮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1的圆环状壳体113,所述壳体113与所述导电主轴111同中心线设置,所述壳体113的内侧壁的下端设置有内凸缘1131,所述导电轮体112为上端开口圆筒状结构,所述导电轮体112的外侧壁的上端对应所述内凸缘1131设置有外凸缘1121,所述外凸缘1121铺设于所述内凸缘1131上,且所述内凸缘1131与所述外凸缘1121可滑动的配合,所述导电轮内填充有导电介质114。待镀材料被夹在导电轮体112与副轮之间,电流从待镀材料通过导电轮体112传递到导电介质114,再从导电介质114传递到导电主轴111,从而回到电源负极,形成回路;其中填充在导电轮体112与导电主轴111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导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可转动的设置有主轮和副轮,所述主轮与所述副轮之间存在用于夹持待电镀材料的间隙,所述主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导电主轴和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导电轮体,所述导电轮体与所述导电主轴同中心线设置,且所述导电轮体与所述导电主轴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导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可转动的设置有主轮和副轮,所述主轮与所述副轮之间存在用于夹持待电镀材料的间隙,所述主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导电主轴和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导电轮体,所述导电轮体与所述导电主轴同中心线设置,且所述导电轮体与所述导电主轴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导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轮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圆环状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导电主轴同中心线设置,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的下端设置有内凸缘,所述导电轮体为上端开口圆筒状结构,所述导电轮体的外侧壁的上端对应所述内凸缘设置有外凸缘,所述外凸缘铺设于所述内凸缘上,且所述内凸缘与所述外凸缘可滑动的配合,所述导电轮内填充有导电介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导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介质为石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导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介质的体积占所述导电轮体的容积的50%-85%。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导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凸缘的表面嵌设有若干滚珠,所述滚珠与所述内凸缘可转动的配合,且所述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正林陈平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慧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