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盖板及旋挖钻机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8189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底盘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盖板及旋挖钻机底盘。减震盖板包括盖板主体和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加强筋和缓冲件;加强筋的横截面呈U型,且其开口端朝向盖板主体,当加强筋固定安装于盖板主体下方时,加强筋与盖板主体之间能够形成安装空间;缓冲件位于该安装空间内,且缓冲件的两端分别与加强筋的底板和盖板主体相抵靠;通过在盖板主体下方设置加强筋,对盖板主体的强度进行补强,提高盖板主体的承重能力,且在旋挖钻机工作发生震动时,缓冲件能够吸收大部分的震动,并减缓上方部件的震动,并且盖板主体受到的部件的拉应力会通过加强筋分散,从而降低局部应力和盖板主体开裂的风险。

Damping covers and chassis of rotary drilling ri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盖板及旋挖钻机底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底盘减震
,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盖板及旋挖钻机底盘。
技术介绍
目前旋挖钻机结构复杂,所用的零部件较多,旋挖钻机底盘的上部盖板上安装了多个有一定重量的部件如空滤、电控柜和工具箱等;但是上部盖板一般采用薄板制作,承重能力不足,如果加厚板材会由于部件重量增加对整机减重造成困扰;而较薄的上部盖板承重能力有限,且在旋挖钻机工作过程中,会由于震动而发生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盖板及旋挖钻机底盘,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底盘的上部盖板主体较薄,承重能力有限,且容易由于震动发生开裂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盖板,包括盖板主体和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加强筋和缓冲件;所述加强筋呈U型,其开口端朝向所述盖板主体,并与所述盖板主体的下板面相连接;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盖板主体的下板面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缓冲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所述缓冲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盖板主体和所述加强筋的底板相抵靠。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连接丝座;所述连接丝座的一端位于所述加强筋的外侧;所述连接丝座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加强筋的底板,并与所述盖板主体的下板面相抵接;所述连接丝座内开设有内螺纹连接孔,所述内螺纹连接孔贯穿所述连接丝座的两端;所述盖板主体对应所述内螺纹连接孔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内螺纹连接孔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丝座远离所述盖板主体的一端开设有限位通孔,所述限位通孔与所述内螺纹连接孔相连通,且所述限位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内螺纹连接孔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丝座位于所述加强筋外侧的一端设置有凸台部,所述凸台部朝向所述加强筋的一端端面与所述加强筋相抵靠;所述连接丝座通过所述凸台部与所述加强筋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丝座和所述安装孔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丝座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加强筋上,并与所述盖板主体上的多个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加强筋的长度延伸方向。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减震组件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进一步地,所述缓冲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缓冲件与所述连接丝座一一对应,并套设于所述连接丝座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缓冲件为橡胶垫或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的板厚为5-10m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旋挖钻机底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减震盖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减震盖板包括盖板主体和减震组件;盖板主体水平放置,空滤、电控柜等部件放置于盖板主体上;减震组件位于盖板主体的下方,并与盖板主体的下板面固定连接。减震组件包括加强筋和缓冲件;加强筋位于盖板主体的下方,并与盖板主体固定连接;从而通过在盖板主体下方设置加强筋,对盖板主体的强度进行补强,提高盖板主体的承重能力。加强筋的横截面呈U型,且加强筋的开口端朝向盖板主体,当加强筋固定安装于盖板主体下方时,加强筋与盖板主体之间能够形成安装空间;缓冲件位于该安装空间内,且缓冲件的一端与加强筋的底板相抵靠,缓冲件的另一端与盖板主体相抵靠;缓冲件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件安装于加强筋与盖板主体之间时,其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压缩量,因此缓冲件能够向盖板主体提供一个向上的作用力,能够抵消部分盖板主体上方部件对盖板主体的作用力。并且在旋挖钻机工作,其整机发生震动时,缓冲件能够吸收大部分的震动,减缓盖板主体的震动,进而使盖板主体上方的部件的震动减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方部件震动对盖板主体的伤害,降低盖板主体开裂的风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旋挖钻机底盘,包括所述的减震盖板,因而所述旋挖钻机底盘也具有减震盖板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减震盖板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减震盖板的减震组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盖板主体,11-安装孔,2-减震组件,21-加强筋,22-缓冲件,23-连接丝座,24-内螺纹连接孔,25-限位通孔,26-凸台部,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减震盖板及旋挖钻机底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减震盖板,如图1至和图3所示,包括盖板主体1和减震组件2;减震组件2包括加强筋21和缓冲件22;加强筋21呈U型,其开口端朝向盖板主体1,并与盖板主体1的下板面相连接;加强筋21与盖板主体1的下板面之间形成安装空间;缓冲件22位于安装空间内,且缓冲件22的两端分别与盖板主体1和加强筋21的底板相抵靠。本申请提供的减震盖板包括盖板主体1和减震组件2;盖板主体1水平放置,空滤、电控柜等部件放置于盖板主体1上;减震组件2位于盖板主体1的下方,并与盖板主体1的下板面固定连接。减震组件2包括加强筋21和缓冲件22;加强筋21位于盖板主体1的下方,并与盖板主体1固定连接;从而通过在盖板主体1下方设置加强筋21,对盖板主体1的强度进行补强,提高盖板主体1的承重能力。加强筋21的横截面呈U型,且加强筋21的开口端朝向盖板主体1,当加强筋21固定安装于盖板主体1下方时,加强筋21与盖板主体1之间能够形成安装空间;缓冲件22位于该安装空间内,且缓冲件22的一端与加强筋21的底板相抵靠,缓冲件22的另一端与盖板主体1相抵靠;缓冲件22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件22安装于加强筋21与盖板主体1之间时,其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压缩量,因此缓冲件22能够向盖板主体1提供一个向上的作用力,能够抵消部分盖板主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主体和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加强筋和缓冲件;所述加强筋呈U型,其开口端朝向所述盖板主体,并与所述盖板主体的下板面相连接;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盖板主体的下板面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缓冲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所述缓冲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盖板主体和所述加强筋的底板相抵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主体和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加强筋和缓冲件;所述加强筋呈U型,其开口端朝向所述盖板主体,并与所述盖板主体的下板面相连接;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盖板主体的下板面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缓冲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所述缓冲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盖板主体和所述加强筋的底板相抵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连接丝座;所述连接丝座的一端位于所述加强筋的外侧;所述连接丝座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加强筋的底板,并与所述盖板主体的下板面相抵接;所述连接丝座内开设有内螺纹连接孔,所述内螺纹连接孔贯穿所述连接丝座的两端;所述盖板主体对应所述内螺纹连接孔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内螺纹连接孔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丝座远离所述盖板主体的一端开设有限位通孔,所述限位通孔与所述内螺纹连接孔相连通,且所述限位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内螺纹连接孔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盖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刚水磊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