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轶超专利>正文

一种可作桩基用钻柱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4180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作桩基用钻柱桩,由前端呈锥体的柱状杆体2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柱状杆体2上至少设有一推进刀片4,并且该推进刀片的螺旋直径应不小于杆体的最大直径处;所述柱状杆体2上的该推进刀片4设于杆体前端的锥杆3上;所述的柱状杆体2上设有两片推进刀片4,其中的一片设于杆体前端的锥杆3上,另一片则设于柱状杆体2的主干上;所述的柱状杆体2,其上部末端设有一法兰盘1。其优点在于:利用钻柱上端部法兰盘连接的升降螺杆可以随时调整立柱的高度,利用钻柱桩的反向旋转,则可以方便地取出旋入地下的钻柱桩。(*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作桩基用钻柱桩,属于建筑业领域类地基基础用具。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小型的建筑物,如电线杆、广告牌、简易房、楼亭阁…等地基基础的施工,有的还是采用人工挖大坑,埋水泥的方式作地基,有的采用混凝土浇注的桩子隐藏在地下作地基。这种挖大坑灌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施工速度慢,大坑挖好后,再埋混凝土,且要待混凝土干固达到一定强度后才可以施工连接地面柱杆等工程,水下作业更不方便,既费时费力,而且将场地周围搞得一塌糊涂。此外,采用由混凝土浇注的桩子隐藏在地下,不能因建筑物的移动而移走,永远地留在地下,既是对建材的一种浪费,也是对地下综合资源的一种永久性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桩基用钻柱桩,直接在施工点旋进可与地面建筑物活动连接的桩子,既减少了混凝土基础的底面积,节约了混凝土的用量,又可以快速连续施工,省时省力,还能方便地取出,既可重复使用提高经济效益,又有助于环保。这种可作桩基用钻柱桩,由前端呈锥体的柱状杆体2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柱状杆体2上至少设有一推进刀片4,并且该推进刀片的螺旋直径应不小于杆体的最大直径处。所述柱状杆体2上的该推进刀片4设于杆体前端的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作桩基用钻柱桩,由前端呈锥体的柱状杆体(2)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柱状杆体(2)上至少设有一推进刀片(4),并且该推进刀片(4)的螺旋直径应不小于杆体的最大直径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作桩基用钻柱桩,由前端呈锥体的柱状杆体(2)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柱状杆体(2)上至少设有一推进刀片(4),并且该推进刀片(4)的螺旋直径应不小于杆体的最大直径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作桩基用钻柱桩,其特征在于:柱状杆体(2)上的该推进刀片(4)设于杆体前端的锥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轶超
申请(专利权)人:孙轶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