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骨架复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814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骨架复位器,包括第一织带、拉紧扣、第二织带、第一侧软垫板、第三织带、后软弧度垫板、调节织带、第四织带、目字扣、第二侧软垫板、第五织带、弹性软垫板和第六织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位器克服了石膏背心外固定沉重、不透气,不能反复使用,一次复位后不能再次复位,复位时疲劳疼痛等缺点,具有经济、便捷、轻巧、疗效好的优点。

A New Kind of Framework Reduc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骨架复位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院医疗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骨架复位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业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车祸、工伤事故逐年递增,我国每年发生骨折的病例数不断增加,达到数百万例,有调查资料报导甚至高达一千万例。在众多的骨折病例中胸腰椎骨折的病例占了很大一部分。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方法种类繁多,早期临床上采用顶压、推拉等方法复位,但此方法可能发生截瘫等严重并发症。使用硬板或夹板外固定,由于固定效果差,又常导致驼背等并发症。临床上常用的胸腰椎骨折治疗方法有手术内固定或石膏背心外固定,石膏背心外固定虽然效果较好,但费时费力,手术内固定损伤大、费用高,患者难以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骨架复位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新型骨架复位器包括第一织带、拉紧扣、第二织带、第一侧软垫板、第三织带、后软弧度垫板、调节织带、第四织带、目字扣、第二侧软垫板、第五织带、弹性软垫板和第六织带。弹性软垫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了三处目字扣,后软弧度垫板的左侧设置了第四织带、第五织带和第六织带,穿过第二侧软垫板设置的过孔的第四织带的另一端与弹性软垫板的右下目字扣进行连结,穿过第二侧软垫板设置的过孔的第五织带的另一端与弹性软垫板的右中目字扣进行连结,穿过第二侧软垫板设置的过孔的第六织带的另一端与弹性软垫板的右上目字扣进行连结,后软弧度垫板的右侧设置了第一织带、第二织带和第三织带,穿过第一侧软垫板设置的过孔的第一织带的另一端与弹性软垫板的左上目字扣进行连结,穿过第一侧软垫板设置的过孔的第二织带的另一端与弹性软垫板的左中目字扣进行连结,穿过第一侧软垫板设置的过孔的第三织带的另一端与弹性软垫板的左下目字扣进行连结,后软弧度垫板上还设置了调节织带,调节织带上设置了拉紧扣。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通过拉紧扣利用调节织带可以调节复位器的后软弧度垫板的弧度,患者仰卧于后软弧度垫板上,弹性软垫板置于胸前,通过其自身的重量,达到脊柱缓慢过伸复位,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渐增大后软弧度垫板的弧度,通过自身耐受程度来控制复位进程,复位后利用弹性软垫板上设置的目字扣收紧第一织带、第二织带和第三织带,调节至第一侧软垫板的两端与后板的距离相对固定,同时利用弹性软垫板上设置的目字扣收紧第四织带、第五织带和第六织带,调节至第二侧软垫板的两端与后板的距离相对固定,可以防止脊柱骨架再移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复位器克服了石膏背心外固定沉重、不透气,不能反复使用,一次复位后不能再次复位,复位时疲劳疼痛等缺点,具有经济、便捷、轻巧、疗效好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描述。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织带,2、拉紧扣,3、第二织带,4、第一侧软垫板,5、第三织带,6、后软弧度垫板,7、调节织带,8、第四织带,9、目字扣,10、第二侧软垫板,11、第五织带,12、弹性软垫板,13、第六织带。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新型骨架复位器包括第一织带1、拉紧扣2、第二织带3、第一侧软垫板4、第三织带5、后软弧度垫板6、调节织带7、第四织带8、目字扣9、第二侧软垫板10、第五织带11、弹性软垫板12和第六织带13。弹性软垫板1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了三处目字扣,后软弧度垫板6的左侧设置了第四织带8、第五织带11和第六织带13,穿过第二侧软垫板10设置的过孔的第四织带8的另一端与弹性软垫板12的右下目字扣9进行连结,穿过第二侧软垫板10设置的过孔的第五织带11的另一端与弹性软垫板12的右中目字扣9进行连结,穿过第二侧软垫板10设置的过孔的第六织带13的另一端与弹性软垫板12的右上目字扣9进行连结,后软弧度垫板6的右侧设置了第一织带1、第二织带3和第三织带5,穿过第一侧软垫板4设置的过孔的第一织带1的另一端与弹性软垫板12的左上目字扣9进行连结,穿过第一侧软垫板4设置的过孔的第二织带3的另一端与弹性软垫板12的左中目字扣9进行连结,穿过第一侧软垫板4设置的过孔的第三织带5的另一端与弹性软垫板12的左下目字扣9进行连结,后软弧度垫板6上还设置了调节织带7,调节织带7上设置了拉紧扣2。其中,所述的拉紧扣选用型号为DS011-32MM的拉紧扣;所述的目字扣选用型号为XZ-TK的目字扣。使用时,通过拉紧扣2利用调节织带可以调节复位器的后软弧度垫板6的弧度,患者仰卧于后软弧度垫板6上,弹性软垫板12置于胸前,通过其自身的重量,达到脊柱缓慢过伸复位,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渐增大后软弧度垫板6的弧度,通过自身耐受程度来控制复位进程,复位后利用弹性软垫板12上设置的目字扣9收紧第一织带1、第二织带3和第三织带5,调节至第一侧软垫板4的两端与后板的距离相对固定,同时利用弹性软垫板12上设置的目字扣9收紧第四织带8、第五织带11和第六织带13,调节至第二侧软垫板10的两端与后板的距离相对固定,可以防止脊柱骨架再移位。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的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骨架复位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一种新型骨架复位器包括第一织带、拉紧扣、第二织带、第一侧软垫板、第三织带、后软弧度垫板、调节织带、第四织带、目字扣、第二侧软垫板、第五织带、弹性软垫板和第六织带;弹性软垫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了三处目字扣,后软弧度垫板的左侧设置了第四织带、第五织带和第六织带,穿过第二侧软垫板设置的过孔的第四织带的另一端与弹性软垫板的右下目字扣进行连结,穿过第二侧软垫板设置的过孔的第五织带的另一端与弹性软垫板的右中目字扣进行连结,穿过第二侧软垫板 设置的过孔的第六织带的另一端与弹性软垫板的右上目字扣进行连结,后软弧度垫板的右侧设置了第一织带、第二织带和第三织带,穿过第一侧软垫板设置的过孔的第一织带的另一端与弹性软垫板的左上目字扣进行连结,穿过第一侧软垫板设置的过孔的第二织带的另一端与弹性软垫板的左中目字扣进行连结,穿过第一侧软垫板设置的过孔的第三织带的另一端与弹性软垫板的左下目字扣进行连结,后软弧度垫板上还设置了调节织带,调节织带上设置了拉紧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骨架复位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一种新型骨架复位器包括第一织带、拉紧扣、第二织带、第一侧软垫板、第三织带、后软弧度垫板、调节织带、第四织带、目字扣、第二侧软垫板、第五织带、弹性软垫板和第六织带;弹性软垫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了三处目字扣,后软弧度垫板的左侧设置了第四织带、第五织带和第六织带,穿过第二侧软垫板设置的过孔的第四织带的另一端与弹性软垫板的右下目字扣进行连结,穿过第二侧软垫板设置的过孔的第五织带的另一端与弹性软垫板的右中目字扣进行连结,穿过第二侧软垫板设置的过孔的第六织带的另一端与弹性软垫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