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椎复位气垫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59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腰椎复位气垫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床架上放置若干床板,所述床体位于床架下方设置腰椎复位气垫机构,所述腰椎复位机构包括前、后移动座,所述前、后移动座可移动的连接在床体下侧的连接杆上,所述前、后移动座上通过一排升降驱动部件分别连接首部气垫机构和尾部气垫机构,所述首部气垫机构和尾部气垫机构之间可拆卸的连接若干中部气垫机构,所述首部气垫机构,中部气垫机构和尾部气垫机构连通,且首部气垫机构通过充气管连接充气泵,所述充气管上设置充放气阀,所述腰椎复位气垫床,可适用于不同身高和不同复位角度的腰椎复位治疗,应用广泛。

A kind of air cushion bed for lumbar re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腰椎复位气垫床
本技术涉及腰椎复位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腰椎复位气垫床。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治疗胸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时,多使用毛巾、海绵、软枕等垫在骨折处复位,使用方法复杂、操作不方便,调节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以上缺点,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腰椎复位气垫床。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腰椎复位气垫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床架上放置若干床板,所述床体位于床架下方设置腰椎复位气垫机构,所述腰椎复位机构包括前、后移动座,所述前、后移动座可移动的连接在床体下侧的连接杆上,所述前、后移动座上通过一排升降驱动部件分别连接首部气垫机构和尾部气垫机构,所述首部气垫机构和尾部气垫机构之间可拆卸的连接若干中部气垫机构,所述首部气垫机构,中部气垫机构和尾部气垫机构连通,且首部气垫机构通过充气管连接充气泵,所述充气管上设置充放气阀。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腰型孔,所述前、后移动座通过两端设置的滚轮穿在腰型孔内可移动的连接到连接杆内。所述首部气垫机构、中部气垫机构和尾部气垫机构均包括气室,所述气室上均连接气垫,所述首部气垫机构和中部气垫机构气室两侧分别设置插接口和充气插管,尾部气垫机构的气室上只开设插接口,所述气室的充气插管密封插接到后一个气室的插接口上,所述首部气垫机构气室连接支撑板,充气泵连接在支撑板,所述充气管密封插接在首部气垫机构气室的插接口内,所述首部气垫机构、中部气垫机构和尾部气垫机构通过气室上设置卡块和卡槽卡接连接。所述插接口内设置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密封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腰椎复位气垫床可根据患者的身高和躺的位置调节好腰椎复位气垫机构的长度和位置,并通过升降驱动部件,即可带动首部气垫机构、中部气垫机构和尾部气垫机构升降合适的高度,即可调节整个腰椎复位气垫机构高度和倾斜角度,即可通过腰椎复位气垫机构支撑患者,尺寸高度调节方便,适用广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腰椎复位气垫床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腰椎复位气垫床腰椎复位气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腰椎复位气垫床腰椎复位气垫机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腰椎复位气垫床腰椎复位气垫机构充气调整好位置后的侧视图。图中:1、床体;11、床架;12、床板;13、连接杆;131、腰型孔;2、前移动座;3、后移动座;4、升降驱动部件;5、首部气垫机构;6、尾部气垫机构;7、中部气垫机构;8、充气泵;81、充气管;82、充放气阀;83、支撑板;9、气室;91、气垫;92、插接口;93、充气插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腰椎复位气垫床,包括床体1,床体1的床架11上放置若干床板12,床体1位于床架11下方设置腰椎复位气垫机构,腰椎复位机构包括前、后移动座2、3,床体1下侧设置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上开设腰型孔131,前、后移动座2、3通过两端设置的滚轮穿在腰型孔131内可移动的连接到连接杆13内,前、后移动座2、3上通过一排升降驱动部件4分别连接首部气垫机构5和尾部气垫机构6,首部气垫机构5和尾部气垫机构6之间可拆卸的连接若干中部气垫机构7,首部气垫机构5,中部气垫机构7和尾部气垫机构6连通,且首部气垫机构5通过充气管81连接充气泵8,充气管81上设置充放气阀82。首部气垫机构5、中部气垫机构7和尾部气垫机构6均包括气室9,气室9上均连接气垫91,首部气垫机构5和中部气垫机构7气室9两侧分别设置插接口92和充气插管93,插接口92内设置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密封圈,通过密封圈使充气插管93可密封的插接在插接口92内尾部气垫机构6的气室9上只开设插接口92,气室9的充气插管93密封插接到后一个气室9的插接口92上,首部气垫机构5气室9连接支撑板83,充气泵8连接在支撑板83,充气管81密封插接在首部气垫机构5气室9的插接口92内,首部气垫机构5、中部气垫机构7和尾部气垫机构6通过气室9上设置卡块和卡槽卡接连接。所述腰椎复位气垫床使用时,患者躺在床板12上,根据支撑位置的长度连接合适数量的中部气垫机构7,将首部气垫机构5、中部气垫机构7和尾部气垫机构6连接好后,通过前、后移动座2、3可带动腰椎复位气垫机构移动至支撑位置,然后升降驱动部件4带动各排首部气垫机构5、中部气垫机构7和尾部气垫机构6升高,形成中间高两边依次降低的坡形,然后充气泵8启动向气室9充气,使气垫91膨胀起开,充气完成后关闭充放气阀82,使气垫91保持膨胀,然后将对应位置的床板12抽走,升降驱动部件4带动所有的首部气垫机构5、中部气垫机构7和尾部气垫机构6同时升降,使腰椎复位气垫机构穿过床架11延伸到床架11上方,通过膨胀的气垫支撑患者,即可进行骨折复位治疗。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技术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腰椎复位气垫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的床架(11)上放置若干床板(12),所述床体(1)位于床架(11)下方设置腰椎复位气垫机构,所述腰椎复位机构包括前、后移动座(2、3),所述前、后移动座(2、3)可移动的连接在床体(1)下侧的连接杆(13)上,所述前、后移动座(2、3)上通过一排升降驱动部件(4)分别连接首部气垫机构(5)和尾部气垫机构(6),所述首部气垫机构(5)和尾部气垫机构(6)之间可拆卸的连接若干中部气垫机构(7),所述首部气垫机构(5),中部气垫机构(7)和尾部气垫机构(6)连通,且首部气垫机构(5)通过充气管(81)连接充气泵(8),所述充气管(81)上设置充放气阀(8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椎复位气垫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的床架(11)上放置若干床板(12),所述床体(1)位于床架(11)下方设置腰椎复位气垫机构,所述腰椎复位机构包括前、后移动座(2、3),所述前、后移动座(2、3)可移动的连接在床体(1)下侧的连接杆(13)上,所述前、后移动座(2、3)上通过一排升降驱动部件(4)分别连接首部气垫机构(5)和尾部气垫机构(6),所述首部气垫机构(5)和尾部气垫机构(6)之间可拆卸的连接若干中部气垫机构(7),所述首部气垫机构(5),中部气垫机构(7)和尾部气垫机构(6)连通,且首部气垫机构(5)通过充气管(81)连接充气泵(8),所述充气管(81)上设置充放气阀(8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复位气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3)上开设有腰型孔(131),所述前、后移动座(2、3)通过两端设置的滚轮穿在腰型孔(131)内可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荔倩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