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装置以及金属罩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7321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能够提高减振作用的缓冲装置,并提供了能够提高隔音性能的金属罩,缓冲装置(21)设有:大致环状的缓冲件(40),所述缓冲件具有安装在装配凸台(10)上的螺栓(7)穿过的插入孔且绕螺栓(7)的外周设置;保持缓冲件(40)的第2保持部(44);连接第1保持部(43)和第2保持部(44)的连接部(45),并且第2保持部(44),连接部(45)以及第1保持部(43)从装配用凸台(10)侧、以此顺序设置;并且,缓冲装置设有套环件(22),其设有连接部(27),连接部(27)使一对凸缘部(28),(4)彼此相连,并相对于缓冲件(40)沿径向具有间隙,所述凸缘部具有间隙并且分别从轴向两侧夹持缓冲件(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例如将罩类或壳体装配在产生振动或热量的部件 上的緩冲装置,以及利用这种緩冲装置安装在例如内燃机的排气歧管 上的金属罩。
技术介绍
在汽车中,使用了作为这种金属排气歧管罩或壳体一个例子的防 热罩。这种防热罩例如覆盖了安装在汽车发动机上的排气歧管附近, 以便抑止由排气歧管产生的热或噪音向发动机周边的传递,这种防热 罩通过螺栓等螺紋件安装在排气歧管上。图2为汽车等车辆的发动机1的正面图,显示了作为本专利技术基础 的结构,图40为现有技术的剖面图。以下,参照图2以及图40,对 现有技术加以说明。排气歧管2为了排出燃烧气体而设置在发动机1 的侧面。在排气歧管2上安装有防热罩3,以便覆盖所述排气歧管2。安装防热罩3的目的在于抑止因在排气歧管2内部波动的燃烧 排气通过而使由排气歧管2产生的热或噪音向发动机周边的传递。因 此,如图40所示,防热罩3具有通过分别由金属板构成的内部4和外 部5夹着具有隔热性的减振件的结构。作为这种减振件6,可采用无 机纤维材料或无机多孔材料。参照附图40 ,对用于将这种防热罩3安装在排气歧管2上的结 构进行以下说明。即,在防热罩3中,设有用于使螺栓7穿过的插入 孔8,并设置圆板状垫圏9。所述螺栓7穿过垫圈9以及防热罩3,并 且螺紋连接到排气歧管2的装配用凸台10中。从而,将防热罩3安装 在排气歧管2上。作为上述现有技术的防热罩3的一个例子,已知从专利文献l(特 开平10 - 266850号公报)中披露的排气歧管罩。专利文献l中的排气 歧管罩由2块钢板重叠而成。具有这种结构的排气歧管罩重量较重,由从排气歧管2、通过螺 栓7等传递的振动产生的排气歧管罩的振动的动量增大。因此,所产 生的问题是易于在排气歧管罩相对于螺栓等的安装部位处产生裂紋, 耐用性低下。在这种排气歧管罩中,虽然在想要提高隔音性能时,考虑了增大 板厚以抑止在排气歧管罩中产生的噪音的透过程度,但是,如前述那 样,会增大重量。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存在难以提高隔音性能的问题。上述现有技术还存在以下问题。即,如图40所示,在将防热罩3 安装到排气歧管2的情况下,就由排气歧管2产生并经螺栓7传递的 振动而言,难以吸收如图40中箭头A3所示的、朝向与螺栓7轴线交 叉方向的振动成分,通过这种振动成分的传递,会引起防热罩3共振, 或者在防热罩3的螺栓7安装部位周围产生金属疲劳。因此,会产生 噪音增大,在防热罩3中产生裂紋等问题,并且会在防热罩3质量上 产生问题。就由排气歧管2产生的热而言,除了从排气歧管2向防热罩3 的辐射热以外,通过螺栓7能够将热量传递至防热罩3。由于在图40所示的防热罩3中,螺栓7直接接触垫围9,垫圈9 直接接触防热罩3,因此,由排气歧管2产生的热易于传递至防热罩3。 因此,防热罩3的温度会上升并且辐射热会增大,例如,热量可损坏 机罩内的发动机1周边的辅助装置、管道和电气配线,从而会导致防 热罩产生质量问题。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技术,可考虑采用图"所示的技术。图41为 剖面图,其显示了用于将防热罩3等安装在排气歧管2上的緩沖装置 11。下面,对緩冲装置11的结构进行说明。将套环12安装在防热罩3的插入孔8中。套环12分别与筒状连 接部13和连接部13的两端形成一体,并包括沿径向向外扩大的一对凸缘部14, 15。凸缘部14, 15的相互距离大于防热罩3的厚度,在 各个凸缘部14, 15和防热罩3之间,分别装配有减振片16, 17,这 些减振片例如由不锈钢纤维等形成的毛毡状物体或由不锈钢的延展金 属等形成。即,套环12的凸缘部14, 15夹持固定有一对减振片16, 17,这 对减振片夹着防热罩3。螺栓7穿过套环12拧入排气歧管2的装配凸 台等中。从而,防热罩3通过緩沖装置ll装配在排气歧管2上。在这种技术中,由螺栓7传递至套环12上的振动被传递给制动片 16, 17,并由沿减振片16, 17的螺栓7轴向的压缩、复原作用吸收。 因此,在这种技术中,能够抑止从螺栓7传递至防热罩3的振动。另一方面,在这种图41所示的技术中,由于减振片16, 17的老 化以及自重等,减振片16, 17的质量会恶化。因此,可以想象会出 现减振片16, 17的压缩、复原特性降低,振动的抑止作用降低的问题。 另外,由于减振片16, 17是由所述无机纤维或延展金属等形成的,因 此,应想到还存在的问题有随时间的变化,纤维会分解飞散。针对 这些问题,图41所示的技术则考虑了与振动緩冲作用相关的质量降低 的问题。另外,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其它现有技术,例如,已知在专利文 献2 (特开平2002-235800公报)中披露的緩沖装置。图42为在专 利文献2中披露的緩冲装置lib的剖面图。下面,参照图42,对这种 现有技术的緩沖装置llb进行说明。与已说明的部分对应的部分采用 了相同的参考标号,省略了对它们的再次说明。緩沖装置11b设有绕螺栓7外周设置的、由不锈钢等形成的大致 圆环状緩冲件18,以及由铝合金形成且作为断面为大致S形的结合用 部件的垫圏20。垫圏20具有插入孔19,螺紋连接到排气歧管2的装 配用凸台10等中的螺栓7穿过所述插入孔19。垫圏20设有第l保持部20a,其具有使圆环金属板的内周缘向 外周侧弯折的形状,以便保持保持防热罩3;第2保持部20b,其具有 使圆环金属板的内周缘向内周侧弯折的形状,以便保持保持緩沖件18;在第l保持部20a和第2保持部20b之间弯曲形成、并通过第1 保持部20a和第2保持部20b连接防热罩3和緩沖件18的连接部20。 另外,在緩沖件18的内周和螺栓7之间,设有由镀锌钢板形成的套环 12。在套环12和緩沖件18之间,沿螺栓7的轴向和径向设置间隙。在具有这种结构的緩冲装置lib中,通过緩沖件18以及垫圈20, 使由排气歧管2产生并经螺栓7传递的振动传递至防热罩3。通过緩 冲件18和垫圏20的作用使这种振动衰减。专利技术的内容但是,这种现有技术具有以下说明的问题。已知装有螺栓7的装 配用凸台10大多如图42中双点划线所示,以与垫圈20重叠的尺寸形 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垫圏20和装配用凸台IO接触,因此,因接 触产生的噪音会增大。另外,可以想到:通过所述接触,垫圈20和装 配用凸台IO的接触部位随时间的流逝会磨损,从而导致损坏。因此, 緩沖装置lib的质量产生问题。另外,根据套环12、緩冲材料18以及垫圏20的前述各材料的不 同,在垫圏20表面的铝和緩冲材料18的不锈钢之间,由于两者的离 子化倾向的差异而产生电流,存在在垫圏20和緩冲材料l8中产生电 蚀的情况。因此,担心垫圏20和緩冲材料18破损。也因此使緩冲装 置lib的质量产生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排气歧管防热罩和緩沖装置具 有的问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因磨损产生的破损和电蚀 并显著提高减振动作用的緩冲装置,并且提供了能够显著提高隔音性 能的金属罩。权利要求1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緩冲装置,设置在利用螺栓等螺紋件相 互连接的多个对象部件之间,并对从形成振动源的 一个对象部件向其 它对象部件的振动的传递进行緩沖,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装置设有大致圆环状緩冲件,其具有安装在所述一个对象部件上的所述螺 紋件穿过的插入孔,并绕所述螺紋件的外周设置,结合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装置,其设置在利用螺纹件相互连接的多个对象部件之间,并对从形成振动源的一个对象部件向其它对象部件的振动的传递进行缓冲,其特征在于,设有:隔离套,其设有大致筒形的基部以及滑动部,其中,所述基部具有安装在所述一个对象部件上的所述螺纹件穿过的插入孔,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基部的径向外侧连为一体,并且具有沿轴向的相互距离向径向外侧减小的一对滑动面,夹持部件,其设置在所述隔离套的径向外侧,并具有一对夹持片,所述夹持片从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沿轴向彼此间具有间距地设置,所述一对夹持片由在径向内侧、从轴向的彼此相对侧弹性夹持所述隔离套的所述滑动部的弹性材料形成,同时,允许相对于所述隔离套至少作径向的相互位移,结合部件,其设有保持所述夹持部件的径向外侧端部附近的第1保持部,保持所述其它对象部件的第2保持部,连接所述第1保持部和所述第2保持部的连接部,所述第1保持部、连接部以及第2保持部从所述一个部件侧起顺序设置,在所述夹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薄膜,所述薄膜含有离子化倾向比铁更接近铝的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的至少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岛一晃
申请(专利权)人:三和密封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