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分接开关的动触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6838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分接开关的动触头装置,包括匚形壳体,定位弹片以及动触片,定位弹片为金属片一体冲压成型,其包括两夹持片部和连接片部,连接片部与匚形壳体相连,各夹持片部上具有两个向远离连接片部方向延伸的弹性抵压部,各弹性抵压部远离连接片部的一端定位部,两动触片设于两个夹持片部之间,且各动触片外侧面上与各定位部对应的位置成型有定位槽,定位部卡设在定位槽内,动触片的中部具有凸起部,动触片的两端部具有弯曲部,常态时,在弹性抵压部施加的弹力作用下两动触片中部的凸起部相抵触,两动触片同一端的两弯曲部之间形成供静触头滑入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动触头装置零部件数量相对较少,产品结构简化。

Moving contact device for tap 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分接开关的动触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分接开关的动触头装置,属于分接开关结构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CN203367035U中公开了一种有载分接开关的触头装置,该装置包括:帽、弹簧、销、上动触头、静触头、衬套、上牵引件、下动触头、下牵引件;整个触头装置为上、下对称结构,所述帽、弹簧套装在销上,销的数量为4个,每个销都有与之相配的帽、弹簧,分别固定在上动触头和下动触头的相应位置;静触头位于上动触头和下动触头之间,上动触头和下动触头分别固定在衬套上;上牵引件、下牵引件分别套装在相应帽的外表面;所述上动触头和下上动触头上均设有圆弧。上述触头装置存在的问题是,构成上述触头装置的零部件数量较多,结构相对复杂,因此上述触头装置的结构还存有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化的用于分解开关的动触头装置。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分接开关的动触头装置,包括匚形壳体,设于所述匚形壳体内的定位弹片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动触片,所述定位弹片为金属片一体冲压成型,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夹持片部和连接两所述夹持片部的连接片部,所述连接片部与所述匚形壳体相连,各夹持片部上具有两个向远离所述连接片部方向延伸的弹性抵压部,各弹性抵压部远离所述连接片部的一端具有向内折弯而形成的定位部,两所述动触片设于两个所述夹持片部之间,且各动触片外侧面上与各定位部对应的位置成型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部卡设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动触片的中部具有向内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动触片的两端部具有向外弯曲的弯曲部,常态时,在所述弹性抵压部施加的弹力作用下两动触片中部的凸起部相抵触,两动触片同一端的两弯曲部之间形成供静触头滑入的间隙。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触片靠近所述连接片部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匚形壳体内的抵挡凸台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触片靠近所述连接片部的一端两侧具有凸出的定位凸台,所述匚形壳体的内壁上具有与所述定位凸台配合对所述动触头形成定位的抵挡台阶。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匚形壳体的外部成型有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内成型有定位柱。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柱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条形凹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技术的动触头装置中,通过各定位槽与定位部卡接相配合能够对上下成对设置的动触片起到限定作用,通过弹性抵压部为两动触头提供相向的弹性作用力,无需另外设置弹簧,零部件数量相对较少,简化了产品结构,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动触头装置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图2为从另一角度观察图1所示动触头装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动触头装置的正向视图;图4为沿图3中A-A线剖切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定位弹片与动触片配合时的正向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定位弹片与动触片配合时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中定位弹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匚形壳体;11-抵挡凸台;12-条形凹槽;13-定位柱;14-抵挡台阶;2-定位弹片;21-夹持片部;22-连接片部;23-弹性抵压部;24-定位部;3-动触片;31-定位槽;32-凸起部;33-弯曲部;34-定位凸台;4-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中的具体结构做以说明:一种用于分接开关的动触头装置,如图所示,其包括匚形壳体1,设于所述匚形壳体1内的定位弹片2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动触片3,所述定位弹片2为金属片一体冲压成型,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夹持片部21和连接两所述夹持片部21的连接片部22,所述连接片部22与所述匚形壳体1相连,各夹持片部21上具有两个向远离所述连接片部22方向延伸的弹性抵压部23,各弹性抵压部23远离所述连接片部22的一端具有向内折弯而形成的定位部24,两所述动触片3设于两个所述夹持片部21之间,且各动触片3外侧面上与各定位部24对应的位置成型有定位槽31,所述定位部24卡设在所述定位槽31内,所述动触片3的中部具有向内凸出的凸起部32,所述动触片3的两端部具有向外弯曲的弯曲部33,常态时,在所述弹性抵压部23施加的弹力作用下两动触片3中部的凸起部32相抵触,两动触片3同一端的两弯曲部33之间形成供静触头滑入的间隙4。本技术的动触头装置中,通过各定位槽31与定位部24卡接相配合能够对上下成对设置的动触片3起到限定作用,通过弹性抵压部23为两动触头提供相向的弹性作用力,无需另外设置弹簧,零部件数量相对较少,简化了产品结构,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实际安装使用过程中,动触头移动过程中,静触头由所述间隙4进入到两动触片3之间,并在两动触片3上下侧的弹性抵压部23作用下夹持住静触头,实现动触头与静触片的电连接,所述静触头为圆柱状结构。所述连接片部22与所述匚形壳体1卡接相连,或通过螺丝相连。本实施例中,所述动触片3靠近所述连接片部22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匚形壳体1内的抵挡凸台11上,这样可以进一步对动触片3进行抵挡,防止动触片3受到外力作用时移动。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触片3靠近所述连接片部22的一端两侧具有凸出的定位凸台34,所述匚形壳体1的内壁上具有与所述定位凸台34配合对所述动触片3形成定位的抵挡台阶14,具体是所述定位凸台34背对所述连接片部22的一侧抵在所述抵挡台阶14上,从而防止动触片3受到外力作用时从定位弹片2内脱出。本实施例中,所述匚形壳体1的外部成型有条形凹槽12,所述条形凹槽12内成型有定位柱13,将该动触头装置安装时,将安装杆置于条形凹槽12内,并使定位柱13穿入安装杆的插孔内,然后将定位柱13的末端熔融后挤压从而在定位柱13末端形成直径大于定位柱13直径,且大于所述插孔孔径的挡头,通过挡头起到抵挡限位作用,避免匚形壳体1从安装杆上脱落。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1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条形凹槽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分接开关的动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匚形壳体(1),设于所述匚形壳体(1)内的定位弹片(2)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动触片(3),所述定位弹片(2)为金属片一体冲压成型,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夹持片部(21)和连接两所述夹持片部(21)的连接片部(22),所述连接片部(22)与所述匚形壳体(1)相连,各夹持片部(21)上具有两个向远离所述连接片部(22)方向延伸的弹性抵压部(23),各弹性抵压部(23)远离所述连接片部(22)的一端具有向内折弯而形成的定位部(24),两所述动触片(3)设于两个所述夹持片部(21)之间,且各动触片(3)外侧面上与各定位部(24)对应的位置成型有定位槽(31),所述定位部(24)卡设在所述定位槽(31)内,所述动触片(3)的中部具有向内凸出的凸起部(32),所述动触片(3)的两端部具有向外弯曲的弯曲部(33),常态时,在所述弹性抵压部(23)施加的弹力作用下两动触片(3)中部的凸起部(32)相抵触,两动触片(3)同一端的两弯曲部(33)之间形成供静触头滑入的间隙(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分接开关的动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匚形壳体(1),设于所述匚形壳体(1)内的定位弹片(2)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动触片(3),所述定位弹片(2)为金属片一体冲压成型,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夹持片部(21)和连接两所述夹持片部(21)的连接片部(22),所述连接片部(22)与所述匚形壳体(1)相连,各夹持片部(21)上具有两个向远离所述连接片部(22)方向延伸的弹性抵压部(23),各弹性抵压部(23)远离所述连接片部(22)的一端具有向内折弯而形成的定位部(24),两所述动触片(3)设于两个所述夹持片部(21)之间,且各动触片(3)外侧面上与各定位部(24)对应的位置成型有定位槽(31),所述定位部(24)卡设在所述定位槽(31)内,所述动触片(3)的中部具有向内凸出的凸起部(32),所述动触片(3)的两端部具有向外弯曲的弯曲部(33),常态时,在所述弹性抵压部(23)施加的弹力作用下两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崇晓高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海麦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