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复合触点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97141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8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复合触点制造工艺,包括:将尾部层与铜基层进行冷压焊成型,得到双复合触点;将所述双复合触点与头部柳钉层进行高温扩散焊接,得到三复合触点,所述尾部层为Ag/Pb/纳米SnO2复合触点材料,所述头部柳钉层为添加钕铁硼的银合金。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三复合触点的尾部层采用Ag/Pb/纳米SnO2复合触点材料,硬度高、耐磨,接触电阻小而稳定;头部柳钉层为添加钕铁硼的银合金,可以提高触点材料耐磨减摩、抗粘着熔焊、复合强度、灭弧、防止迁移烧损等性能。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制造的三复合触点复层的复合强度高,不易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复合触点制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器元件
,尤其涉及一种三复合触点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触点是各种电子元器件中常用的元件,其体积很小,但对性能要求很高。目前国内生产柳钉型电触点的技术,一般采用传统的冷镦冷压成型工艺,但是该技术工艺生产的是传统单一的触点。在实际应用中,单一的触点材料往往不具有耐电压特性、抗焊接性和耐损耗性能。近期国外开发了三复合触点,即将原来的单体纯银或银合金铆钉型电触点结构,改制为头部和钉部采用纯银或银合金材料,中间采用纯铜材料的三层复合结构。三复合触点不仅可以解决单一触点的缺陷,同时也节约贵金属白银的使用,从而降低触点的生产成本。柳钉型三复合触点的技术难点是铜基材料与头钉部复层和尾部复层的复合强度。由于传统冷压焊成型技术是冷压焊在压力的作用下,使金属产生塑性的变形,实现固态焊接,因此,被复合的材料必须具有塑性变形的功能,一般其复合截面的变形率需要大于65%以上才可以保证复合的强度可以达到触点的基本要求。现有技术中,柳钉型三复合触点由于材料和结构的限制,头钉部材料的加工塑性变形量难以达到这个要求,所以复层的复合强度较低,易出现复层脱落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复合触点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尾部层与铜基层进行冷压焊成型,得到双复合触点;将所述双复合触点与头部柳钉层进行高温扩散焊接,得到三复合触点,所述尾部层为Ag/Pb/纳米SnO2复合触点材料,所述头部柳钉层为添加钕铁硼的银合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复合触点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尾部层与铜基层进行冷压焊成型,得到双复合触点;将所述双复合触点与头部柳钉层进行高温扩散焊接,得到三复合触点,所述尾部层为Ag、Pb和纳米SnO2复合触点材料,所述头部柳钉层为添加钕铁硼的银合金,所述Ag、Pb和纳米SnO2复合触点材料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将Ag、纳米SnO2包覆粉末和Pb混合,加入水后进行球磨处理,喷雾干燥,烘干后得到预制粉末;将所述预制粉末在10-30Mpa的压力下压制,保压1-2分钟,脱模后得到预制块;将所述预制块在氮气气氛下进行烧结,冷却后得到Ag、Pb和纳米SnO2复合触点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Ag、纳米SnO2包覆粉末和Pb的质量比为85∶1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步骤具体为:在氮气气氛下,将预制块以4-6℃/分钟的速率升温至600-800℃,烧结1-2小时;然后以5-8℃/分钟的速率升温至900-1000℃,烧结2-3小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SnO2包覆粉末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将四氯化锡和四氯化钛加入至乙醇水溶液中,加入聚乙二醇,加热至20-40℃,搅拌后滴加氨水溶液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乐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金点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