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继明专利>正文

一种继电器智能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697142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8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继电器模块、驱动三极管、单片机I/O端口、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无线通讯模块、远程服务器,驱动三极管连接单片机I/O端口,继电器模块分别连接驱动三极管和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包括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信号执行模块,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远程服务器连接控制终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实现智能化统一控制,通过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自动控制继电器的供断电,节省能源的同时保护负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电子元器件,广泛应用于家电产品,如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加热产品等,也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和仪表。因此,继电器使用的可靠性是研宄的重点。目前家电产品设计中,一般采用单片机I/o口输出高电平信号,再通过三极管来驱动继电器的方式。当单片机异常工作或死机时,单片机的I/o 口输出电平不确定。如果该I/O 口输出为高电平,继电器驱动电源将继续加到继电器上,将导致继电器在单片机失控的情况下继续驱动负载工作,从而造成产品在不安全的状态下工作,特别是在加热产品的应用中,更是可能直接对使用者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很明显,现有用于控制机械设备保护的继电器,对于电路故障的排除往往需要现场人员通知专业工作人员排除故障,由于继电器的工作状态各自独立,对于工厂来说,无法实现集中智能化统一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以实现智能化统一控制,通过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自动控制继电器的供断电,节省能源的同时保护负载的技术方案:一种继电器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继电器模块、驱动三极管、单片机I/O端口、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无线通讯模块、远程服务器,驱动三极管连接单片机I/o端口,继电器模块分别连接驱动三极管和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远程服务器连接控制终端。作为优选,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包括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信号执行模块,信号采集模块依次连接信号处理模块、信号执行模块。作为优选,单片机I/O端口至少为一组,驱动三极管至少为一组,继电器模块至少为一组。作为优选,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主要包括两条驱动控制电路,继电器A线圈两端并联二极管A并连接NPN三极管A的集电极,三极管A的基极连接电阻B并分别连接电容A —端、PNP三极管B集电极,电阻A并联电容A与NPN三极管A发射极相连并接地,PNP三极管B集电极接入5V电源端,PNP三极管B集电极与基极之间接入电阻C,PNP三极管B基极通过电阻D连接NPN三极管C的集电极,NPN三极管C的发射极接地,NPN三极管C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接入电阻E,NPN三极管C的基极还通过电阻F、电阻J接入PNP三极管E的基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本技术继电器模块通过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连接远程服务器,可以实现集中智能化统一控制管理,使系统工作更加稳定。(2)本技术的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控制电路采用NPN三极管与PNP三极管组合,实现了一个单片机端口驱动两个继电器,节约了控制系统的资源,简化了控制电路,同时使驱动电路性能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连接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内部模块连接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驱动控制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继电器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继电器模块1、驱动三极管2、单片机I/o端口 3、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4、无线通讯模块5、远程服务器6,驱动三极管2连接单片机I/O端口 3,继电器模块I分别连接驱动三极管2和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4,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4通过无线通讯模块5、远程服务器6连接控制终端7,单片机I/O端口 3至少为一组,驱动三极管2至少为一组,继电器模块I至少为一组,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4包括信号采集模块41、信号处理模块42、信号执行模块43,信号采集模块41依次连接信号处理模块42、信号执行模块43。通过信号输入模块41将单片机的信号传输至信号处理模块42,通过信号处理模块42判断单片机的控制电路是否有异常,如有异常那么信号执行模块43将自动断开继电器线圈的供电,使继电器断开,从而保护负载。如图3所示,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4主要包括两条驱动控制电路,其中,第一条驱动电路由PNP三极管E Q5和NPN三极管D Q4从单片机驱动端口到继电器A RYl依次连接而成,第二条驱动电路由NPN三极管C Q3、PNP三极管B Q2和NPN三极管A Ql从单片机驱动端口到继电器B RY2依次连接而成,继电器A RYl线圈两端并联二极管A Dl并连接NPN三极管A Ql的集电极,三极管A Ql的基极连接电阻B R2并分别连接电容A Cl 一端、PNP三极管B Q2集电极,电阻A Rl并联电容A Cl与NPN三极管A Ql发射极相连并接地,PNP三极管B Q2集电极接入5V电源端,PNP三极管B Q2集电极与基极之间接入电阻C R3,PNP三极管B Q2基极通过电阻D R4连接NPN三极管C Q3的集电极,NPN三极管C Q3的发射极接地,NPN三极管C Q3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接入电阻E R5,NPN三极管C Q3的基极还通过电阻F R6、电阻J RlO接入PNP三极管E Q5的基极,PNP三极管E Q5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接入电阻I R9,PNP三极管E Q5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H R8、电容B C2—端,电阻H R8连接NPN三极管D Q4的基极,电阻G R7并联电容B C2与NPN三极管D Q4发射极相连并接地,继电器B RY2线圈两端并联二极管B D2并连接NPN三极管D Q4的集电极。本技术的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控制电路采用NPN三极管与PNP三极管组合,实现了一个单片机端口驱动两个继电器,节约了控制系统的资源,简化了控制电路,同时使驱动电路性能更加稳定。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技术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继电器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继电器模块(I)、驱动三极管(2)、单片机I/O端口(3)、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4)、无线通讯模块(5)、远程服务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三极管(2)连接所述单片机I/O端口(3),所述继电器模块(I)分别连接所述驱动三极管(2)和所述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4),所述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4)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5)、所述远程服务器(6)连接控制终端(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4)包括信号采集模块(41)、信号处理模块(42)、信号执行模块(43),所述信号采集模块(41)依次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42)、所述信号执行模块(4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I/O端口(3)至少为一组,所述驱动三极管(2)至少为一组,所述继电器模块(I)至少为一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4)主要包括两条驱动控制电路,继电器A(RYl)线圈两端并联二极管A(Dl)并连接NPN三极管A (Ql)的集电极,三极管A (Ql)的基极连接电阻B (R2)并分别连接电容A (Cl) —端、PNP三极管B(Q2)集电极,电阻A(Rl)并联电容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继电器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继电器模块(1)、驱动三极管(2)、单片机I/O端口(3)、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4)、无线通讯模块(5)、远程服务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三极管(2)连接所述单片机I/O端口(3),所述继电器模块(1)分别连接所述驱动三极管(2)和所述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4),所述继电器驱动控制芯片(4)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5)、所述远程服务器(6)连接控制终端(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继明
申请(专利权)人:侯继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