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码头自适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31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码头自适应结构,涉及码头结构领域,旨在解决传统的登船梯与码头连接处适应性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连接于河岸的浮箱、连接于浮箱的适应机构、连接于适应机构的安装板,登船梯的末端搭接于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有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与登船梯末端卡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码头自适应结构,具有可实现登船梯与河岸相适应的优点。

A Pier Adaptiv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码头自适应结构
本技术涉及码头辅助装置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码头自适应结构。
技术介绍
码头在海运以及河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码头登船梯是船舶下水后在码头上使用的一个重要配套设备,船舶停靠码头时受潮汐影响,会沿多个方向移动,导致登船梯的角度以及高度不停地发生变化,因此登船梯与码头岸边的连接处受力情况会比较恶劣,容易造成码头与登船梯的衔接处断裂或者衔接不稳定。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码头自适应结构,具有可自适应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码头自适应结构,包括连接于河岸的浮箱、连接于浮箱的适应机构、连接于适应机构的安装板,登船梯的末端搭接于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有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与登船梯末端卡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箱通过绳索连接在岸边,防止浮箱随水流漂走,并且随着潮汐涨落,浮箱可以和船体同步升降,从而降低船体与浮箱之间的高度差,减小登船梯使用时的转动程度,并且通过适应机构,使得登船梯的下端可以相对于浮箱发生较小程度的水平以及角度浮动,避免登船梯与浮箱表面刚性连接,对登船梯和浮箱的连接结构起到保护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适应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浮箱的底座、连接于底座的横移组件、连接于横移组件的角度调节组件,所述安装板连接于角度调节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登船梯连接在安装板上,当登船梯发生转动时,通过角度调节组件可以实现角度变化,当船体相对于浮箱发生水平方向的移动时,通过横移组件可以实现登船梯相对于浮箱的水平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移组件包括开设于底座且呈圆形的调节槽、滑移设置于调节槽内且呈圆形的调节盘,所述调节盘的直径小于调节槽的直径,所述调节槽上表面开设有圆形的滑移槽,所述调节盘侧壁圆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直径小于滑移槽直径,所述调节杆上端连接于角度调节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登船梯相对于浮箱发生横向移动时,可以带动调节盘在调节槽内发生横向移动,并且调节盘可移动的范围有限,从而实现登船梯底端沿水平方向的微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盘侧壁沿圆周均等分布连接有若干稳定弹簧,所述稳定弹簧的端部连接于调节槽内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节盘沿调节槽发生水平移动时,通过设置稳定弹簧,可以减小调节盘移动时的震动,并且通过稳定弹簧的均匀分布,使得调节盘在受外力较小时能够复位至中心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槽底面转动设置有若干滚珠,所述调节盘下表面抵接于滚珠顶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节盘相对于调节槽横向移动时,通过在调节槽底部设置滚珠,可以将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小调节盘与调节槽底面的摩擦力,使得调节盘移动更顺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调节杆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呈空心半球形的支座、转动卡接于支座内且呈球形的转动座,所述转动座连接于安装板下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登船梯发生转动时,带动转动座相对于支座发生转动,从而实现登船梯底部连接处的转动,避免折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下表面连接有至少四根平衡弹簧,所述平衡弹簧的末端连接于底座上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衡弹簧对安装板施加均匀且向下的拉力,这样当安装板发生角度倾斜时,平衡弹簧可以对安装板施加始终使其趋于水平的力,使得安装板在受力较小时可以复位至水平状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开设于安装板上表面的两个卡接槽,两个所述卡接槽内均固定安装有磁铁,在登船梯的两个底部支脚处固定连接有下支座,所述下支座固定连接有磁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船体靠岸时,登船梯向下转动,当登船梯的下端靠近安装板时,通过位于安装板上的磁铁与位于下支座的磁铁之间的吸力,使得登船梯的下支座能够自动对接于卡接槽内,实现登船梯下支座的自动定位,且通过两组磁铁的吸力,保证登船梯下端与安装板的连接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浮箱通过绳索连接在岸边,防止浮箱随水流漂走,并且随着潮汐涨落,浮箱可以和船体同步升降,从而降低船体与浮箱之间的高度差,减小登船梯使用时的转动程度,并且通过适应机构,使得登船梯的下端可以相对于浮箱发生较小程度的水平以及角度浮动,避免登船梯与浮箱表面刚性连接,对登船梯和浮箱的连接结构起到保护作用;2.登船梯连接在安装板上,当登船梯发生转动时,通过角度调节组件可以实现角度变化,当船体相对于浮箱发生水平方向的移动时,通过横移组件可以实现登船梯相对于浮箱的水平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登船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收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适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适应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收纳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浮箱;2、适应机构;3、安装板;4、卡接机构;5、底座;6、横移组件;7、角度调节组件;8、调节槽;9、调节盘;10、滑移槽;11、调节杆;12、稳定弹簧;13、滚珠;14、安装座;15、支座;16、转动座;17、平衡弹簧;18、卡接槽;19、磁铁;20、船体;21、连接桥;22、收纳机构;23、登船梯;24、驱动机构;25、导向组件;26、收纳箱;27、滚轮;28、轨道;29、齿条;30、驱动座;31、驱动电机;32、齿轮;33、导向板;34、限位块;35、复位弹簧;36、定位组件;37、定位杆;38、挡块;39、弹性件;40、定位架;41、密封垫;42、支架;43、下支座;44、上支座;45、转动组件;46、踏板;48、定位机构;49、固定杆;50、转动杆;51、横杆;52、踏步板;53、连接板;54、转轴;55、定位环;56、第一定位件;57、第二定位件;58、连接环;59、定位块;60、漏水孔;61、摩擦垫;62、适应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码头自适应结构,包括设置在河岸上的适应装置62、漂浮于河面的船体20以及滑移连接在船体20的登船梯23,其中船体2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船体20之间连接有连接桥21,在连接桥21的下表面设置有收纳机构22,船体20可以收纳在收纳机构22内,并且登船梯23的下端卡介在适应装置62上,从而提高人员上下登船梯23时的稳定性;当船体20靠岸时,船体20和河岸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为了保证人员安全的上下船,登船梯23伸出收纳机构22并向下倾斜,直到登船梯23的底端卡接在适应装置62上,适应装置62可以相对于河岸实现水平或角度上的调节,从而当船体20在潮汐作用下发生起伏或晃动时,保证登船梯23整体的稳定性。如图4所示,收纳机构22包括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连接桥21下表面的收纳箱26,收纳箱26呈前端开口的箱形设置,在登船梯23的下表面连接有滚轮27,收纳箱26底面设置有轨道28,滚轮27滚动设置于轨道28;通过滚轮27与轨道28的配合,实现登船梯23沿收纳箱26的滑移,当登船梯23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码头自适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河岸的浮箱(1)、连接于浮箱(1)的适应机构(2)、连接于适应机构(2)的安装板(3),登船梯(23)的末端搭接于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设置有卡接机构(4),所述卡接机构(4)与登船梯(23)末端卡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码头自适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河岸的浮箱(1)、连接于浮箱(1)的适应机构(2)、连接于适应机构(2)的安装板(3),登船梯(23)的末端搭接于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设置有卡接机构(4),所述卡接机构(4)与登船梯(23)末端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码头自适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应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于浮箱(1)的底座(5)、连接于底座(5)的横移组件(6)、连接于横移组件(6)的角度调节组件(7),所述安装板(3)连接于角度调节组件(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码头自适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组件(6)包括开设于底座(5)且呈圆形的调节槽(8)、滑移设置于调节槽(8)内且呈圆形的调节盘(9),所述调节盘(9)的直径小于调节槽(8)的直径,所述调节槽(8)上表面开设有圆形的滑移槽(10),所述调节盘(9)侧壁圆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调节杆(11),所述调节杆(11)直径小于滑移槽(10)直径,所述调节杆(11)上端连接于角度调节组件(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码头自适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浩东陆保法高明强
申请(专利权)人:平湖市华海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