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列尾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2642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模列尾主机,包括机壳、钩提杆锁机构、列尾主机控制模块和电池,所述列尾主机控制模块包括主控器以及时钟模块,所述主控器的输入端接有电流电压检测模块以及第一风压传感器与第二风压传感器,所述主控器的输出端接有闪光灯、显示屏和电磁阀,所述钩提杆锁机构包括钩挂机构、拉杆机构和锁体机构,所述钩挂机构包括支撑板、锁固定座、挡板、螺杆和钩挂件,所述钩挂件内设置有钩挂支撑件,所述锁体机构包括底板、转轴、锁本体和锁闭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可靠地钩挂在列车尾部,避免列尾主机的松动或者脱落,准确获取列车风压,提高列车运行安全。

A Dual-mode Sequence Tail H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模列尾主机
本技术属于列车尾部安全防护中列尾主机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模列尾主机。
技术介绍
货物列车列尾技术已在我国铁路成熟运用多年,使用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取代守车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工费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列尾主机作为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的一个行车设备,在列车尾部进行摘挂,随列车运行,在运行过程中监测列车尾部的风压,并与机车司机进行通讯,实时反馈列车尾部风压状态,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由于列尾主机需要在列车始发处进行摘挂,保证列尾主机且易安装、拆卸,并在运行途中牢固、不脱落,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前提。另外,列尾主机为高精密电子设备,长时间在现场使用,难免出现故障现象,而目前最常见的列尾主机故障90%为风压不一致问题,均因传感器故障导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模列尾主机,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布设方便,能够方便、可靠地钩挂在列车尾部,避免列尾主机的松动或者脱落,准确获取列车风压,提高列车运行安全,实用性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模列尾主机,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模列尾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机壳上且钩挂在列车尾部的钩提杆锁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列尾主机控制模块和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且为所述列尾主机控制模块供电的电池(14),所述机壳上设置有风管机构、双模通信模块和闪光灯视窗(15),所述列尾主机控制模块包括主控器(1)以及与主控器(1)相接的时钟模块(7),所述主控器(1)的输入端接有用于对电池(14)的电流电压进行检测的电流电压检测模块以及设置在所述风管机构内的第一风压传感器(2)与第二风压传感器(3),所述主控器(1)的输出端接有闪光灯(4)、显示屏(24)和设置在所述风管机构上的电磁阀(6),所述闪光灯(4)和显示屏(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列尾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机壳上且钩挂在列车尾部的钩提杆锁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列尾主机控制模块和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且为所述列尾主机控制模块供电的电池(14),所述机壳上设置有风管机构、双模通信模块和闪光灯视窗(15),所述列尾主机控制模块包括主控器(1)以及与主控器(1)相接的时钟模块(7),所述主控器(1)的输入端接有用于对电池(14)的电流电压进行检测的电流电压检测模块以及设置在所述风管机构内的第一风压传感器(2)与第二风压传感器(3),所述主控器(1)的输出端接有闪光灯(4)、显示屏(24)和设置在所述风管机构上的电磁阀(6),所述闪光灯(4)和显示屏(24)位于所述机壳内,且所述闪光灯(4)和显示屏(24)位于所述闪光灯视窗(15)处;所述钩提杆锁机构包括钩挂机构、安装在所述钩挂机构上且用于卡装在所述列尾尾部挂钩内的拉杆机构和对所述钩挂机构进行锁闭的锁体机构。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列尾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挂机构包括支撑板(19)、对称设置在所述机壳顶部且位于支撑板(19)两端的锁固定座(26)、对称设置在两个锁固定座(26)内侧的挡板(27)、穿设在两个挡板(27)之间的螺杆(28)和套设在螺杆(28)上且能绕螺杆(28)转动的钩挂件(29),所述钩挂件(29)内设置有钩挂支撑件(23),所述锁体机构包括底板(36)、安装在底板(36)上的转轴(35)、穿设在转轴(35)上的锁本体(34)和带动所述锁本体(34)绕转轴(35)转动以对钩挂件(29)进行锁闭的锁闭驱动机构,所述锁闭驱动机构包括偏心轴(38)、安装在偏心轴(38)远离转轴(35)一端且供插入钥匙的空心螺座(37)和套装在偏心轴(38)靠近转轴(35)一端且带动锁本体(34)绕转轴(35)转动的旋转套(2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列尾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模通信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一侧的通信壳体(18)和设置在所述通信壳体(18)内的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坚顾芳王森李正茂朱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