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4956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转向装置。转向装置(10)的内轴(14)和外轴(30)被设置成能够借助于移动机构(50)沿着轴线(CL)相对地移动。内轴(14)具有沿着轴线(CL)配置的、硬度不同的第一抵接部(23)和第二抵接部(24)。外轴(30)具有转矩传递部(31a),通过操作移动机构(50),所述转矩传递部(31a)仅与第一抵接部(23)或第二抵接部(24)中的任一方抵接,并且能够仅与所抵接的抵接部之间传递转矩。移动机构(50)具备移动机构主体部(60),所述移动机构主体部(60)被设置在主管(11)上,并且沿着轴线(CL)移动。

Steering g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方向盘的操纵转矩向车轮传递的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的乘员通过操纵方向盘来对车辆进行操作。方向盘的操纵力通过转向装置被传递给车轮。通过车轮向左右转向,从而车辆被确定行进的方向。作为这样的转向装置,有日本特开2004-322688号公报公开的技术。日本特开2004-322688号公报所示的那样的转向装置具备:转向柱,其被固定于车体;主轴,其被支承于该转向柱,并且在上端固定有方向盘;中间轴,其通过轴接头被连接于该主轴的下端;和齿轮箱,其通过轴接头被连接于该中间轴的下端。通过操纵方向盘,拉杆借助于齿轮箱而左右移位,由此,车轮转向。然而,在驾驶车辆时,有时由于路面的凹凸引起的振动等从车轮传递至方向盘。在操纵方向盘时传递给乘员的感觉因乘员而喜好不同。例如,有的乘员喜欢路面凹凸等的感觉进一步传过来,相反地也有乘员喜欢路面凹凸等的感觉不易传过来。若能够选择在操纵方向盘时传递给乘员的感觉,则更多的乘员能够舒适地进行驾驶,是优选的。并且,若能够容易地进行选择操纵感觉时的操作,则更优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选择操纵感觉、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选择操纵感觉时的操作的转向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向装置具有:主管,其形成为筒状;内轴,其能够旋转地被支承于该主管,方向盘被固定在该内轴的端部;和外轴,其覆盖该内轴的一部分,能够与所述内轴一同旋转,所述内轴和所述外轴被设置成能够借助于移动机构沿着轴线相对地移动,所述内轴具有沿着所述轴线配置的、硬度不同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外轴具有转矩传递部,通过操作所述移动机构,所述转矩传递部仅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或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任一方抵接,并且能够仅与所抵接的抵接部之间传递转矩,所述移动机构具备移动机构主体部,所述移动机构主体部被设置在所述主管上,并且沿着所述轴线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转矩传递部,通过操作移动机构,所述转矩传递部仅与第一抵接部或第二抵接部中的任一方抵接部抵接,并且能够仅与所抵接的抵接部之间传递转矩。通过操作移动机构,从而使转矩传递部与第一抵接部或第二抵接部中的任一方抵接。此时,仅抵接的一方的抵接部能够与转矩传递部之间传递转矩。即,不抵接的一方的抵接部不能与转矩传递部之间传递转矩。并且,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彼此硬度不同。在通过第一抵接部传递转矩的情况和通过第二抵接部传递转矩的情况下,操作方向盘时传递给乘务员的感觉不同。这些感觉的选择能够通过操作移动机构来进行。能够提供可选择操纵感觉的转向装置。并且,移动机构被支承方向盘的主管支承。方向盘被配置在操作者的附近。因此,通过将移动机构配置在方向盘的附近,从而操作者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移动机构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转向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图1的3-3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转向装置的要部立体图。图5是沿图4的5-5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4的6-6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1的7-7线的剖视图。图8A是对使锁定操作部移位到后方时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8B是对将锁定操作部和移动机构延出部朝向前方推出时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8C是对手离开了锁定操作部时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9是对图1所示的转向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标号说明10转向装置11主管11a长孔部14内轴23第一抵接部24第二抵接部30外轴31a转矩传递部50移动机构52连结部件60移动机构主体部70锁定机构CL轴线Sh方向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例>参照图1。转向装置10被安装于车辆的前部。另外,在说明中,左右是指以车辆的乘员为基准的左右,前后是指以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基准的前后。此外,图中Fr表示“前”,Rr表示“后”,Le表示从乘员角度观察的“左”,Ri表示从乘员角度观察的“右”,Up表示“上”,Dn表示“下”。参照图2和图3,转向装置10具有:主管11,其形成为筒状;树脂环制成的轴承12、13,它们分别被设置在该主管11的前后两端;内轴14,其通过所述轴承12、13能够旋转地被支承于主管11;筒状的外轴30,其覆盖该内轴14;和移动机构50,其被设置在该外轴30的外周,用于使外轴30沿着轴线CL前后移动。金属制的主管11具有:长孔部11a,其呈椭圆形状地被开设在覆盖外轴30的部位;和在长孔部11a的前方开设有两个,用于将移动机构50锁定成不能移动的锁定孔部11b、11c。主管11的两端形成为,直径比其它部位小。长孔部11a呈沿着轴线CL的椭圆形状,在周向上按照90°形成有四个长孔部11a。锁定孔部11b、11c分别呈圆形,形成于周向上隔开180°的两处。锁定孔部11b、11c两处均位于长孔部11a的前方。内轴14具有:第一内轴20,其被设置在主管11的一端(前端);和第二内轴40,其被设置在主管11的另一端(后端),在端部固定有供操作者操纵的方向盘Sh。第一内轴20和第二内轴40彼此分离。第一内轴20具有:第一内轴筒部21,其形成为筒状,并且被嵌入于前部的轴承12;第一内轴轴部22,其被嵌入于该第一内轴筒部21的后端;以及第一抵接部23和第二抵接部24,它们被嵌入于该第一内轴轴部22,沿着轴线CL交替地各排列三个。第一内轴筒部21形成为,直径从前部朝向后部阶段性地增大。金属制的第一内轴轴部22具有:基部22a,其呈圆板形状,被嵌入于第一内轴筒部21;和抵接部支承部22b,其一体地形成于该基部22a,以与轴线CL垂直的截面为基准而形成为大致X字状。参照图4。第一抵接部23和第二抵接部24至少各配置一个。第一抵接部23和第二抵接部24既可以从第一抵接部23起配置,也可以从第二抵接部24起配置。即,第一抵接部23和第二抵接部24也可以按与图中所示相反的顺序配置。参照图5和图6。第一抵接部23和第二抵接部24分别形成为相同的形状。第一抵接部23由硬质树脂构成,其沿着抵接部支承部22b的外周形成为大致X字状。第二抵接部24由橡胶构成,其沿着抵接部支承部22b的外周形成为大致X字状。参照图2和图3。第二内轴40具有:第二内轴筒部41,其形成为筒状,并且被嵌入于后部的轴承13;第二内轴轴部42,其被嵌入于该第二内轴筒部41的前端;和第二内轴抵接部43,其被嵌入于该第二内轴轴部42,并沿着轴线CL延伸。第二内轴筒部41形成为,直径从后部朝向前部阶段性地增大。金属制的第二内轴轴部42可以采用与第一内轴轴部22相同的结构。金属制的第二内轴轴部42具有:基部42a,其呈圆板形状,被嵌入于第二内轴筒部41;和抵接部支承部42b,其一体地形成于该基部42a,以与轴线CL垂直的截面为基准而形成为大致X字状。第二内轴抵接部43由硬质树脂构成,其沿着抵接部支承部42b的外周形成为大致X字状。第二内轴抵接部43以与轴线CL垂直的截面为基准而形成与第一抵接部23和第二抵接部24相同的形状。第二内轴抵接部43与形成为沿着第二内轴抵接部43的形状的外轴30的内周面抵接。因此,能够将第二内轴抵接部43的转矩向外轴30传递。另外,第二内轴抵接部43既可以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第二内轴轴部42拆装,也可以通过嵌入成型一体地形成于第二内轴轴部42。外轴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具有:主管,其形成为筒状;内轴,其能够旋转地被支承于该主管,方向盘被固定在该内轴的端部;和外轴,其覆盖该内轴的一部分,能够与所述内轴一同旋转,所述内轴和所述外轴被设置成能够借助于移动机构沿着轴线相对地移动,所述内轴具有沿着所述轴线配置的、硬度不同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外轴具有转矩传递部,通过操作所述移动机构,所述转矩传递部仅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或所述第二抵接部中的任一方抵接,并且能够仅与所抵接的抵接部之间传递转矩,所述移动机构具备移动机构主体部,所述移动机构主体部被设置在所述主管上,并且沿着所述轴线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12 JP 2018-043964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具有:主管,其形成为筒状;内轴,其能够旋转地被支承于该主管,方向盘被固定在该内轴的端部;和外轴,其覆盖该内轴的一部分,能够与所述内轴一同旋转,所述内轴和所述外轴被设置成能够借助于移动机构沿着轴线相对地移动,所述内轴具有沿着所述轴线配置的、硬度不同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外轴具有转矩传递部,通过操作所述移动机构,所述转矩传递部仅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或所述第二抵接部中的任一方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口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