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871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更具体地涉及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包含的至少一个有机层中包含新型芘类有机化合物及蒽类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更具体地涉及包含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至少一种有机层中包含新型芘类有机化合物及蒽类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自从1987年由美国柯达(Kodak)公司的C.W.Tang在芳香二胺(Diamine)中利用铝化合物来作为发光层开发出最初的有机电致发光(OLED)器件(C.W.Tang,S.A.Vanslyke,AppliedPhysicsLetters,51卷第913页,1987年)以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中的对于多层薄膜结构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材料的研究正在积极开展。与现有的如液晶显示装置(LCD)、等离子显示板(PDP)及场发射显示器(FED)等的其他平板显示器件相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结构简单且制备工序多种的优点,并且具有高亮度及优秀的视角特性,由于响应速度快且驱动电压低,因此正在作为壁挂式电视(TV)等的平板显示器或显示器的背光、照明、广告板等光源来进行产品化。通常,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为当向阴极(电子注入电极)和阳极(空穴注入电极)施加电压时,在发光层中空穴(Hole)与电子相遇并进行发光的器件,在所述两个电极之间具有包含多个有机层的结构。此时,除了发光层(EML,LightEmittingLayer)之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包含空穴注入层(HIL,HoleInjectionLayer)、空穴传输层(HTL,HoleTransportLayer)、电子传输层(ETL,ElectronTransportLayer)或电子注入层(EIL,ElectronInjectionLayer),为了提高发光层的效率,还可根据需要,包含电子阻挡层(EBL,ElectronBlockingLayer)或空穴阻挡层(HBL,HoleBlockingLayer)。这些有机层均包含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以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的顺序层叠而成的结构。另一方面,当仅使用一种物质来作为发光层中使用的发光物质时,存在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使最大发光波长向长波长移动且颜色纯度降低或者因发光衰减效应而使器件的效率降低的问题。因此,可使用主体/掺杂剂类来作为发光材料以使通过颜色纯度的增加和能量转移的发光效率增加。其原理在于,当向发光层少量混合能带隙小于形成发光层的主体的掺杂剂时,在发光层中产生的激子作为掺杂剂传输以高效发光。此时,主体的波长向掺杂剂的波长带移动,因此可根据利用的掺杂剂的种类来获得所需的波长的光。发光层分别由红色主体/掺杂剂、绿色主体/掺杂剂以及蓝色主体/掺杂剂构成,与其他各个颜色相比,在寿命、效率及颜色纯度方面上,蓝色发光层处于最大劣势,因此需要研究开发可实现优秀的蓝色的主体及掺杂剂。最近,重要的是,在现有的多芳族体系(PolyaromaticSystem)中蓝色主体取代如二苯并呋喃(Dibenzofuran)等的极性衍生物。其原因在于,因二苯并呋喃(Dibenzofuran)中包含的氧分子引起的极化率(Polarizability)及偶极矩(DipoleMoment)增加。这种特性使器件中的主体分子的堆积(Packing)增加,因此具有可改善器件的驱动电压及效率且使器件的寿命增加的作用。但是,尽管存在这种特性,在主体的极性增加的情况下,存在常规使用的蓝色掺杂剂的最大发光波长大多向长波长(红色)移动的现象,因此发现理想型主体/掺杂剂组合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当使用二苯并呋喃(Dibenzofuran)中包含的化合物作为主体时,使最大发光波长向长波长(红色)移动的现象最小化的主体/掺杂剂系统,最终,提供具有优异的颜色纯度且具有低驱动电压、高发光效率及长寿命等的特性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用于说明特定实施例,而不是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本说明书中所使用,除非在上下文中明确指出不同情况,否则单数形式可包含复数形式。并且,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包含(comprise)”和/或“包含的(comprising)”用于特定提出的多种形状、数值、步骤、操作、部件、要素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而非排除至少一种其他形状、数值、操作、部件、要素和/或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如本说明书中所使用,术语“和/或”包含相应所列项目中的一种及至少一种的所有组合。在本专利技术中,“烷基”是指来源于碳原子数1至40个的直链或支链的饱和烃的一价取代基。作为其示例,可例举有甲基、乙基、丙基、异丁基、仲丁基、戊基、异戊基、己基等,但不限定于此。在本专利技术中,“烯基(alkenyl)”是指来源于具有至少一个碳-碳双键的碳原子数2至40个的直链或支链的不饱和烃的一价取代基。作为其示例,可例举有乙烯基(vinyl)、烯丙基(allyl)、异丙烯基(isopropenyl)、2-丁烯基(2-butenyl)等,但不限定于此。在本专利技术中,“炔基(alkynyl)”是指来源于具有至少一个碳-碳三键的碳原子数2至40个的直链或支链的不饱和烃的一价取代基。作为其示例,可例举有乙炔基(ethynyl)、2-丙炔基(2-propynyl)等,但不限定于此。在本专利技术中,“芳基”是指来源于由单环或两个以上的环组合而成的碳原子数6至60个的芳烃的一价取代基。并且,还可包含两个以上的环以相互单纯附着(悬挂,pendant)或缩合的形态。作为这种芳基的示例,可例举有苯基、萘基、菲基、蒽基、二甲基芴基等,但不限定于此。在本专利技术中,“杂芳基”是指来源于核原子数5至60个的单杂环或聚杂环芳烃的一价取代基。此时,环中的至少一个碳由如N、O、S或Se等的杂原子取代,优选地,环中1至3个碳由如N、O、S或Se等的杂原子取代。并且,还可包含两个以上的环以相互单纯附着(悬挂,pendant)或缩合的形态,进而还可包含与芳基之间的缩合的形态。作为这种杂芳基的示例,可例举有如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哒嗪基、三嗪基等的6元单环、如酚噻吩基(phenoxathienyl)、中氮茚基(indolizinyl)、吲哚基(indolyl)、嘌呤基(purinyl)、喹啉基(quinolyl)、苯并噻唑(benzothiazole)、咔唑基(carbazolyl)等的多环以及2-嘌呤基、N-咪唑基、2-异噁唑基、2-吡啶基、2-嘧啶基等,但不限定于此。在本专利技术中,“芳氧基”为由RO-表示的一价取代基,所述R是指碳原子数6至60个的芳基。作为这种芳氧基的示例,可例举有苯氧基、萘氧基、二苯基氧等,但不限定于此。在本专利技术中,“烷氧基”为由R'O-表示的一价取代基,所述R'是指碳原子数1至40个的烷基,可包含直链(linear)、支链(branched)或环状(cyclic)结构。作为烷氧基的示例,可例举有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1-丙氧基、叔丁氧基、正丁氧基、戊氧基等,但不限定于此。在本专利技术中,“芳香胺”是指由碳原子数6至60个的芳基取代的胺。在本专利技术中,“环烷基”是指来源于碳原子数3至40个的单环或多环非芳烃的一价取代基。作为这种环烷基的示例,可例举有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降莰基(norbornyl)、金刚烷(adamantine)等,但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含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在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膜包含选自由发光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层,所述发光层包含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及由以下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化学式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05 KR 10-2017-0002074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含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在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膜包含选自由发光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层,所述发光层包含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及由以下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化学式1:式中,L1通过包含C1、C2及C3来形成C4~C7的饱和或不饱和稠环,所述环可由C1~C10烷基取代,R1至R8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氘、卤素、硝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杂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氧基组成的组中,化学式2:式中,R11至R20彼此相同或不同且至少一种为-L2-Ar1和/或-L3-Ar2,L2及L3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由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核原子数为6至30个的杂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环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亚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环亚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杂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杂环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杂亚烯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杂环亚烯基组成的组中,Ar1及Ar2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由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个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环烯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杂烯基组成的组中,除了-L2-Ar1或-L3-Ar2之外的R11至R20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芳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杂芳烷基组成的组中,所述R1至R8、L2至L3、Ar1至Ar2及R11至R20还能够由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氘、氰基、硝基、卤基、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碳原子数2至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杂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杂芳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氧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取代基取代,当存在多个所述取代基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为由以下化学式3表示的化合物,化学式3:式中,R9及R10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12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10的烷氧基、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及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组成的组中,所述R9及R10还能够由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氘、氨基甲酸酯基、羧基、氰基、硝基、卤基、羟基、羧酸酯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及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取代基取代,当存在多个所述取代基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n为1至3的整数,R1至R8如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R1至R8中任一种为由以下化学式4表示的官能团,化学式4:化学式5:式中,L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8亚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8杂亚芳基,M为氢、氚或由所述化学式5表示的官能团,Ar3及Ar4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氘、卤素、氰基、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杂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及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组成的组中,或者所述Ar3及Ar4能够相互连接来形成包含至少一个N、O或S的6元至18元的环,所述L、Ar3及Ar4还能够由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氘、氨基甲酸酯基、羧基、氰基、硝基、卤基、羟基、羧酸酯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碳原子数2至3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3至30的杂芳烷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氨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氨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烷基氨基、碳原子数2至24的杂芳基氨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及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氧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取代基取代,当存在多个所述取代基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Ar3及Ar4为选自由通过以下化学式6至化学式11表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取代基,化学式6:化学式7:化学式8:化学式9:化学式10:化学式11:式中,*为形成键的部分,p为0至4的整数,q为0至3的整数,X1选自C(R23)、N、S及O组成的组中,X2、X3、X4及X6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由C(R23)(R24)、N(R23)、S及O组成的组中,X5及X7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舜昌郑在皓姜炫彬俞智雄洪尚薫
申请(专利权)人:材料科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