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745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较佳地确保NV特性、且能够较佳地确保线圈的冷却特性的旋转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具备定子。在定子的定子铁心设有多个插槽,相对于插槽插入有线圈和绝缘片层。将插入到插槽的线圈中的第一线圈侧面、第二线圈侧面作为粘接区域而隔着绝缘片层粘接在插槽内周面。另外,将插入到插槽的线圈中的第一线圈端面、第二线圈端面作为未粘接区域而保持为相对于插槽内周面非接触。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电机
本申请基于在2018年3月7日申请的日本特许申请第2018-040765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在旋转电机的定子中,已知有在定子铁心的插槽插入有线圈,在插槽的内表面与线圈之间夹有发泡树脂片的定子。线圈隔着发泡树脂片固定附着在插槽的内表面(即,定子铁心)(例如,参照日本特许第5497532号)。具体而言,在插槽的内表面与线圈之间夹有发泡树脂片的状态下,发泡树脂片被加热。发泡树脂片在两表面设有发泡性树脂。通过发泡树脂片被加热,由此发泡性树脂膨胀从而涂布(粘接)在插槽的内表面的整个面和线圈中的插入到插槽的部位的整个面。由此,线圈隔着发泡树脂片固定附着在定子铁心。另外,在旋转电机的定子中,已知有在定子的轴向上仅在插槽的内表面的端部粘接有线圈的定子(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6-52226号)。然而,日本特许第5497532号的定子在插槽的内表面整个区域和线圈的整个区域(具体而言,线圈中的插入到插槽的部位的整个区域)粘接有发泡性树脂。因此,认为旋转电机的刚性被提高到所需程度以上从而难以较佳地确保NV(NoiseVibration)特性。另外,日本特开2016-52226号的定子仅在插槽的内表面的端部粘接有线圈。因此,与在插槽的内表面整个区域粘接有线圈的情况相比,难以使在线圈产生的热量向定子铁心传递。即,认为难以良好地保持定子铁心和线圈的热量传递特性。因此,寻求研究例如在对定子的外周部进行冷却的水冷构造中较佳地确保线圈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较佳地确保NV特性、且能够较佳地确保线圈的冷却特性的旋转电机。(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具备相对于在定子铁心设置的多个插槽插入有线圈和绝缘片的定子,插入到所述插槽的所述线圈中的沿着所述定子铁心的径向的至少一侧面设为隔着所述绝缘片粘接在所述插槽的内表面的粘接区域,插入到所述插槽的所述线圈中的与所述定子铁心的径向正交的端面设为被保持为相对于所述插槽的内表面非接触的未粘接区域。根据上述(1)的方案,将线圈的至少一侧面作为粘接区域而粘接在插槽的内表面。另外,将线圈的端面作为未粘接区域而保持为相对于插槽的内表面未粘接的状态。这样,线圈的端面被保持为相对于插槽的内表面未粘接的状态。因此,能够使线圈不过分牢固地相对于定子铁心粘接。由此,抑制旋转电机的刚性被提高到所需程度以上,能够较佳地确保NV(NoiseVibration)特性。另外,线圈的至少一侧面粘接在插槽的内表面。因此,能够确保从线圈向定子铁心的热量传递特性良好。即,在线圈产生的热量从线圈的侧壁经绝缘片良好地传递给定子铁心。由此,例如,在利用水冷构造对定子的外周部进行冷却的状态下,能够将在线圈产生的热量良好地传递给定子铁心。这样,利用水冷构造良好地对传递到定子铁心的热量进行冷却,由此能够较佳地确保线圈的冷却特性。由此,能够较佳地确保线圈的温度。(2)在上述(1)的方案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插槽的靠径向内侧的部位所述线圈的沿着所述定子铁心的径向的两侧面设为隔着所述绝缘片粘接在所述插槽的内表面的粘接区域,在所述插槽的靠径向外侧的部位所述线圈的沿着所述定子铁心的径向的一侧面设为被保持为相对于所述插槽的内表面非接触的未粘接区域。在此,考虑到旋转电机在高速旋转高转矩区域中旋转电机的气隙侧的线圈涡电流损失变大,线圈的发热有可能升高。在上述(2)的方案中,将线圈中的靠插槽的径向内侧的两侧面设为粘接区域,使粘接区域粘接在插槽的内表面。因此,能够将由线圈产生的热量经粘接区域效率良好地传递给插槽的内表面(即,定子铁心)。由此,在气隙侧,能够提高从线圈向定子铁心的热传递特性。另一方面,将线圈中的靠插槽的径向外侧的一侧面设为未粘接区域,将未粘接区域保持为相对于插槽的内表面非接触。由此,在背轭侧,能够较佳地抑制从线圈向定子铁心的热传递特性。这样,能够在线圈所引起的发热升高的气隙侧提高热传递特性,在其他的部位的背轭侧较佳地抑制热传递特性。因此,能够使线圈的温度均匀化。由此,提高线圈所引起的发热升高的气隙侧的热传递特性,从而能够有效地冷却线圈。(3)在上述(1)或(2)的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绝缘片的与所述插槽的内表面对置的绝缘片外侧面没为粘接在所述插槽的内表面的粘接区域,所述绝缘片的与所述线圈对置的绝缘片内侧面的一部分设为被保持为相对于所述线圈非粘接的未粘接区域。在此,例如,在旋转电机具备充分的冷却能力的情况下,能够将从线圈向定子铁心的热传递特性抑制得比较低。于是,在技术方案3中,将绝缘片的绝缘片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设为未粘接区域,将绝缘片的绝缘片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保持为相对于线圈非接触。这样,将绝缘片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保持为相对于线圈非接触,由此能够使线圈不过分牢固地相对于定子铁心粘接。由此,抑制旋转电机的刚性被提高到所需程度以上,从而能够进一步较佳地确保NV特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将线圈的至少一侧面作为粘接区域而粘接在插槽的内表面。另外,将线圈的端面作为未粘接区域而保持为相对于插槽的内表面未粘接的状态。由此,能够较佳地确保NV特性,能够较佳地确保线圈的冷却特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沿着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旋转电机1,对混合动力机动车、电动机动车这样的车辆用的驱动单元所采用的马达进行说明。然而,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不限于车辆用的驱动单元所采用的马达,还能够适用于发电用马达、其他用途的马达、或车辆用以外的旋转电机(包括发电机)。[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旋转电机1是例如混合动力机动车、电动机动车这样的车辆中搭载的行驶用马达。旋转电机1具备壳体2、定子10、转子20及轴4。壳体2收容定子10及转子20,并且将轴4支承为能够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定子10、转子20及轴4分别配置为将轴线C作为共同轴线。以下,将轴线C的延伸方向称为轴向,将与轴线C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具备相对于在定子铁心设置的多个插槽插入有线圈和绝缘片的定子,插入到所述插槽的所述线圈中的沿着所述定子铁心的径向的至少一侧面设为隔着所述绝缘片粘接在所述插槽的内表面的粘接区域,插入到所述插槽的所述线圈中的与所述定子铁心的径向正交的端面设为被保持为相对于所述插槽的内表面非接触的未粘接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07 JP 2018-040765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具备相对于在定子铁心设置的多个插槽插入有线圈和绝缘片的定子,插入到所述插槽的所述线圈中的沿着所述定子铁心的径向的至少一侧面设为隔着所述绝缘片粘接在所述插槽的内表面的粘接区域,插入到所述插槽的所述线圈中的与所述定子铁心的径向正交的端面设为被保持为相对于所述插槽的内表面非接触的未粘接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雅志山口直志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