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座及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15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主充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充电座及机器人。所述充电座包括:充电电极,充电电极一端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上方覆盖有电极片;所述机器人包括充电头,充电头具有向外凸设的弧面,充电头被配置为能够与电极片抵接,并挤压电极片朝向凹槽弹性变形,以增大与充电头的接触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充电座的充电电极上设置能够弹性变形的电极片,并在机器人上设置具有弧面的充电头,以使充电头抵接并挤压电极片时,充电座能够为机器人充电,电极片能够弹性变形以贴合充电头,提高连接充电座与机器人对接的可靠性,增大充电头与电极片的接触面积;通过在充电电极上设置凹槽,电极片覆盖于凹槽的上方,为电极片提供弹性变形的空隙。

A Charging Seat and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座及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自主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座及机器人。
技术介绍
可移动式的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搬运、巡逻、清洁、娱乐等多种场合。机器人通常内置电池,为其自身提供电能。机器人运行过程中,如果机器人电量过低,则需要对机器人充电。工作人员可以手动为机器人充电,但这种方式需要消耗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且如果工作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待充电的机器人,还会耽误机器人正常的工作,降低工作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提出,通过设计一种可以与机器人对接的充电座,机器人能够自主行走至充电座充电。然而,由于机器人朝向充电座的移动过程具有一定误差,机器人与充电座的对接的精度难以保证,导致对接成功率低、电极接触不良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座和机器人,充电器为机器人充电时,充电电极与充电头对接可靠,电极片与充电头的接触面积大,接触电阻小。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座,包括:充电电极,所述充电电极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上方覆盖有电极片,所述电极片被配置为在与充电头接触时能够朝向所述凹槽弹性变形以增大与所述充电头的接触面积。作为一种充电座的优选方案,所述充电座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充电电极滑动和/或摆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作为一种充电座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充电电极之间。作为一种充电座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座和所述充电电极中的一个设置有滑槽,另一个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能够在所述滑槽内滑动。作为一种充电座的优选方案,所述滑块为圆柱形,所述滑块能够在所述滑槽内转动。作为一种充电座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座内还设置有限位件,以限制所述充电电极相对所述固定座滑动和/或摆动的范围。作为一种充电座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与所述充电电极电连接;及对接结构,所述对接结构能够被传感器识别。作为一种充电座的优选方案,所述对接结构为截面为三角形的槽体结构。作为一种充电座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源适配器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充电座上。一种机器人,包括充电头,所述充电头具有向外凸设的弧面,所述充电头被配置为能够与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充电座的电极片抵接,并挤压所述电极片朝向凹槽弹性变形。作为一种机器人的优选方案,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被配置为识别所述充电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充电座和机器人,二者配合使用,充电座上设置有充电电极,机器人上设置有充电头,充电电极上的电极片与充电头接触时,充电座能够为机器人充电;电极片能够弹性变形,充电头具有向外凸设的弧面,充电头抵接并挤压电极片时,电极片发生弹性变形以贴合充电头的弧面,从而提高提高充电头与电极片的接触面积,减小充电时的接触电阻,且能够提高充电成功率;通过在充电电极上设置凹槽,电极片覆盖于凹槽的上方,为电极片提供弹性变形的空隙。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充电座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充电头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充电座的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固定座及充电电极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充电电极在A处的另一种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充电头与充电电极一种对接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充电头与充电电极另一种对接状态的剖视图。图中:1-充电电极,11-凹槽,12-滑块,13-电极片,2-走线卡槽,3-固定座,31-滑槽,32-限位件,4-弹性件,5-充电头,51-弧面,6-电源适配器,7-对接结构,8-安装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座和机器人,如图1所示,充电座可以包括充电电极1。如图2所示,机器人(图中未示出)可以包括充电头5,充电电极1与充电头5对接时,充电座能够为机器人充电。当然,也可以将充电电极1设置在机器人上,并将充电头5设置在充电座上,同样可以实现充电座为机器人充电的过程。此外,应对机器人做广义理解,机器人可以为电驱动的机械装置。为方便介绍,本实施例以充电电极1设置在充电座上,充电头5设置在机器人上为例,阐述充电座及机器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充电座还包括电源适配器6,电源适配器6与充电电极1电连接,电源适配器6能够将通用电压转化为适合机器人充电的电压。机器人还包括机器人本体,充电头5与机器人本体电连接。充电电极1与充电头5对接时,电源适配器6与机器人本体电连接,以实现充电座为机器人充电。可选地,电源适配器6可拆卸地设置在充电座上,以使在充电座其他结构产生故障时,能够拆卸电源适配器6直接为机器人充电。具体而言,充电座上设置有安装框8,电源适配器6可拆卸地设置在安装框8中。电源适配器6上连接有电源线,安装框8的外侧壁可以设置有绕线槽,电源线能够绕设在绕线槽中,实现电源线的合理收纳,且能够通过调整电源线在绕线槽中缠绕的圈数,调整电源线伸出充电座的长度。安装框8的一侧设置有走线卡槽2,电源线的一端能够穿过走线卡槽2伸至充电座一侧,以连接至外部电源,走线卡槽2能够固定电源线,避免电源线与其他结构干涉、磨损带来安全隐患。充电座还可以包括电路板,电路板设置在充电座内,电源适配器6通过电路板与充电电极1电连接,电路板能够判断充电电极1与充电头5的对接状态,并根据对接状态控制电源适配器6传递至充电电极1的电压。具体而言,当充电电极1未与充电头5对接时,充电电极1处于低电压状态,此时充电电极1的电压远小于人体安全电压,能够避免人误触充电电极1引起的安全问题;充电电极1与充电头5对接后,充电电极1与充电头5产生电流,电路板检测到充电电极1上的电流等于预设电流时,电路板调整充电电极1的电压至标准状态,以实现充电座对机器人的充电。机器人使用过程中,为了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支出,需要机器人能够自主行走至充电座充电。为实现上述功能,机器人上可以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电极(1),所述充电电极(1)一端设置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上方覆盖有电极片(13),所述电极片(13)被配置为在与充电头(5)接触时能够朝向所述凹槽(11)弹性变形以增大与所述充电头(5)的接触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电极(1),所述充电电极(1)一端设置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上方覆盖有电极片(13),所述电极片(13)被配置为在与充电头(5)接触时能够朝向所述凹槽(11)弹性变形以增大与所述充电头(5)的接触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还包括固定座(3),所述充电电极(1)滑动和/或摆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4),所述弹性件(4)设置在所述固定座(3)与所述充电电极(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和所述充电电极(1)中的一个设置有滑槽(31),另一个设置有滑块(12),所述滑块(12)能够在所述滑槽(31)内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2)为圆柱形,所述滑块(12)能够在所述滑槽(31)内转动。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烨磊吴爱峰王生贵王鑫宋伟伟李炬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博众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