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地机充电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6782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扫地机充电座,其包括一充电座体,充电座体的前表面和上表面分别设有一信号窗口,且在充电座体前表面的信号窗口内设置有发射A引导信号的A信号发射管、发射B引导信号的B信号发射管和发射C引导信号的C信号发射管,在充电座体上表面的信号窗口内设置有发射防碰撞信号的全周向信号发射管,充电座体的底部设置有一伸出的底座,底座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充电槽,充电槽内设置有充电电极;充电座体内设置有一电路控制板,电路控制板连接并控制A信号发射管、B信号发射管和C信号发射管、全周向信号发射管和充电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充电座的多个信号发射管发射信号形成信号引导区域以引导扫地机准确归位,结构简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座,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给扫地机充电的充电座。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用于清洁地面的扫地机,由于其方便性及实用性,为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当扫地机电量不足时,需要使用充电座充电。这一步骤往往是通过人来亲自操作,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所以现今急需一种可自动引导扫地机回归的充电座,来实现自动引动扫地机回归充电,从而实现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扫地机充电座,其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种扫地机充电座,其包括一充电座体,该充电座体的前表面和上表面分别设有一信号窗口,且在该充电座体前表面的信号窗口内设置有发射A引导信号的A信号发射管、发射B引导信号的B信号发射管和发射C引导信号的C信号发射管,在充电座体上表面的信号窗口内设置有发射防碰撞信号的全周向信号发射管,该充电座体的底部设置有一伸出的底座,该底座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充电槽,所述充电槽内设置有充电电极;该充电座体内设置有一电路控制板,该电路控制板连接并控制所述A信号发射管、B信号发射管和C信号发射管、全周向信号发射管和充电电极。所述充电电极包括正极和负极,且该充电电极设置为接触弹片。所述充电座体呈弧形。所述充电座体上设置有与电路控制板连接的开关。所述充电座体的底座中间设置有一弧形凹陷面。本技术通过在充电座的上设置多个信号发射管发射信号形成信号引导区域以弓I导扫地机准确归位,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信号发射管发出信号形成的引导区域;图3为扫地机在本技术的引导下回归路线示意图一;图4为扫地机在本技术的引导下回归路线示意图二 ;图中1,充电座体;2,信号窗口 ;3,A信号发射管;4,B信号发射管;5,C信号发射管;6,全周向信号发射管;7,底座;8,充电槽;9,充电电极;10,弧形凹陷面;31,A信号引导区;41, B信号引导区;51,C信号引导区;61,防碰撞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结合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扫地机充电座,其包括一充电座体I,该充电座体I的前表面和上表面分别设有一信号窗口 2,且在该充电座体I前表面的信号窗口 2内设置有发射A引导信号的A信号发射管3、发射B引导信号的B信号发射管4和发射C引导信号的C信号发射管5,在充电座体I上表面的信号窗口 2内设置有发射防碰撞信号的全周向信号发射管6,该充电座体I的底部设置有一伸出的底座7,该底座7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充电槽8,所述充电槽8内设置有充电电极9 ;该充电座体I内设置有一电路控制板,该电路控制板连接并控制所述A信号发射管3、B信号发射管4和C信号发射管5、全周向信号发射管6和充电电极9。结合图2所示,充电座的A信号发射管3、B信号发射管4和C信号发射管5在电路控制板的控制下发射时,分别从左到右依次发散的形成弧形的一 A信号引导区31,一B信号引导区41和一 C信号引导区51。其中,A信号引导区31和C信号引导区51形状大小相同,且B信号引导区41小于两侧的A信号引导区31和C信号引导区51。该三个信号引导区彼此之间存在一个间隙。实施例中,选择使得该些信号引导区长度为1. 5米。同时,全周向信号发射管6向四周发散出一圆形区域的防碰撞区61区域直径为O. 35米。其中,充电电极9包括正极和负极,且该充电电极9设置为接触弹片。充电座上设置有开关(图中未画出),该开关与电路控制板连接。充电座体I呈弧形。充电座体I的底座7中间设置有一弧形凹陷面10。保持开关开启的状态,当扫地机在寻找并靠近了充电座时,扫地机的行进到充电座体I的底座7中间的弧形凹陷面10时,扫地机的最前端与充电座体I的弧形面紧贴,此时扫地机的充电部位行进到两个充电槽8上,充电电极9由于是接触弹片,弹片弹起于该扫地机的充电部位接触。下面结合图3和图4来解释扫地机回归路径,将充电座靠墙体摆放模式一扫地机从充电座左侧回归时首先找到防碰撞区61的运行轨迹扫地机原地旋转180°,然后直线行驶0.6米,再走半径为I米的弧线性找引导信号,找到A信号引导区31、B信号引导区41的交界线,然后沿着测各交界线进行波浪形行走对接。如图3箭头所示。模式二扫地机从充电座右侧回归时首先找到防碰撞区61的运行轨迹扫地机原地旋转180°,然后直线行驶O. 6米,再走半径为I米的弧线性找引导信号,碰到墙后旋转180° ,继续走半径为I米的弧线性找引导信号,找到C信号引导区51,然后继续找B信号引导区41、A信号引导区31交界线,然后沿着测各交界线进行波浪形行走对接。模式三扫地机从充电座回归时首先找A信号引导区31的运行轨迹扫地机继续行走找下一个引导信号,找到下一个信号后大弧线转歪,找A信号引导区31、B信号引导区41的交界线,然后沿着A信号引导区31、B信号引导区41的交界线进行对接。如图4箭头所示。模式四扫地机从充电座回归时首先找C信号引导区51的运行轨迹扫地机继续行走找下一个引导信号,找到下一个信号后大弧线转歪,找A信号引导区31、B信号引导区41的交界线,然后沿着A信号引导区31、B信号引导区41的交界线进行对接。模式五异常情况时,在进入信号区后4秒内进入防碰撞区61,则说明扫地机近距离进行引导区,此时扫地机姿态根本没法纠正过来,则扫地机跳到模式一进行重新对接。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扫地机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充电座体,该充电座体的前表面和上表面分别设有一信号窗口,且在该充电座体前表面的信号窗口内设置有发射A引导信号的A信号发射管、发射B引导信号的B信号发射管和发射C引导信号的C信号发射管,在其上表面的信号窗口内设置有发射防碰撞信号的全周向信号发射管,该充电座体的底部设置有一伸出的底座,该底座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充电槽,所述充电槽内设置有充电电极;该充电座体内设置有一电路控制板,该电路控制板连接并控制所述A信号发射管、B信号发射管和C信号发射管、全周向信号发射管和充电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地机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充电座体,该充电座体的前表面和上表面分别设有一信号窗口,且在该充电座体前表面的信号窗口内设置有发射A引导信号的A 信号发射管、发射B引导信号的B信号发射管和发射C引导信号的C信号发射管,在其上表面的信号窗口内设置有发射防碰撞信号的全周向信号发射管,该充电座体的底部设置有一伸出的底座,该底座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充电槽,所述充电槽内设置有充电电极;该充电座体内设置有一电路控制板,该电路控制板连接并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诗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锍铧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