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充电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15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手机充电座,包括底座,底座上开设有充电槽,所述充电槽用于放置手机,充电槽的一侧槽壁上设置有与手机充电口配合的充电端,所述充电端电性连接有手机充电插头,充电槽的另一侧槽壁上设置有挤紧装置,所述挤紧装置用于挤压稳定手机,充电槽转动连接有护盖装置;所述挤紧装置包括凸块,凸块与充电槽一体成型,凸块开设有弹簧槽,弹簧槽内连接有挤压块,挤压块通过多根弹簧与弹簧槽弹性伸缩连接,通过时上述装置部件实现以固定式给手机冲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机充电口易受到充电线牵拉,发生变形,造成充电线与手机的充电口之间接触不良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上述装置不仅结构新颖,操作简单且经济高效。

A Mobile Charging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充电座
本技术涉及手机充电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手机充电座。
技术介绍
对于手机充电装置来说,其基本结构为充电头以及与充电头配合使用的充电线,充电线的端部连接有金属充电端,充电端插入手机的充电口上,进行充电。然而,采用上述设计的缺陷在于:充电线与充电头、手机采用分离式设计,造成充电线或者充电头丢失后,就需要重建购买对应的配件。同时,采用上述分离式设计,充电过程中充电线一旦受到牵拉时,如人体行走过程中不小心绊倒充电线上,充电线上的充电端牵拉手机的充电口,容易造成手机充电口发生变形,造成充电线与手机的充电口之间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手机充电座。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手机充电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充电槽,所述充电槽用于放置手机,所述充电槽的一侧槽壁上设置有与手机充电口配合的充电端,所述充电端电性连接有手机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槽的另一侧槽壁上设置有挤紧装置,所述挤紧装置用于挤压稳定手机,所述充电槽转动连接有护盖装置;所述挤紧装置包括凸块,所述凸块与充电槽一体成型,所述凸块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连接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通过多根弹簧与弹簧槽弹性伸缩连接。优选地,所述挤压块上开设有与手机配合的挤压槽。优选地,所述挤压块通过6根弹簧与弹簧槽弹性伸缩连接。优选地,所述护盖装置包括盖体,所述盖体转动连接在充电槽的侧边上,所述盖体上设有磁片,所述充电槽的槽底上设置有与磁片配合的铁块。优选地,所述盖体通过固定销轴转动连接在充电槽上。优选地,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优选地,所述散热孔上设置有防尘网。优选地,所述手机充电座采用双手机充电座设计。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公开一种手机充电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充电槽,所述充电槽用于放置手机,所述充电槽的一侧槽壁上设置有与手机充电口配合的充电端,所述充电端电性连接有手机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槽的另一侧槽壁上设置有挤紧装置,所述挤紧装置用于挤压稳定手机,所述充电槽转动连接有护盖装置;所述挤紧装置包括凸块,所述凸块与充电槽一体成型,所述凸块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连接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通过多根弹簧与弹簧槽弹性伸缩连接,通过时上述装置部件实现以固定式给手机冲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机充电口易受到充电线牵拉,发生变形,造成充电线与手机的充电口之间接触不良的技术缺陷,本技术公开的上述装置不仅结构新颖,操作简单且经济高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挤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挤压块与弹簧槽的位置关系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手机充电座,包括底座1,在底座1的顶部中心位置上开设有充电槽11,充电槽11的大小根据市面上的手机大小进行灵活设计。充电槽11用于放置手机,充电槽11的左侧槽壁上设置有与手机充电口配合的充电端13,充电端13电性连接有手机充电插头12,手机充电插头12位于底座1的左侧壁上。具体的,充电端13与手机充电插头12的电性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公开的常规连接关系,具体是充电端13电性连接有充电线,充电线(未画出)位于底座1内部,充电线电性连接到手机充电插头12上,手机充电插头12为现有技术公开的常规手机充电头,其主体结构包括手机充电头壳体,以及位于充电头壳体内的电路板。充电线电性连接到电路板上。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阅技术手册或者技术词典即可获知本技术中的充电端13与手机充电插头12的电性连接关系。在充电槽11的右侧槽壁上设置有挤紧装置,挤紧装置用于挤压稳定手机。具体的,挤紧装置的结构为:挤紧装置包括与充电槽11的右侧槽壁一体成型的凸块15,凸块15向左凸出,在凸块15的左侧壁上开设有弹簧槽151,弹簧槽151内连接有挤压块16,挤压块16通过6根弹簧161与弹簧槽151的槽壁弹性伸缩连接。为了进一步增加挤压手机的稳定性,在挤压块16上开设挤压槽162,手机卡合到挤压槽162上(挤压槽162所在侧壁与弹簧161分布位于相对的侧壁上)充电槽11的前侧边部位转动连接有护盖装置17,护盖装置17包括盖体,盖体转动连接在充电槽11的前侧边上(盖体通过固定销轴转动连接在充电槽11上),盖体的上侧设有磁片172,在充电槽11的槽底上设置有与磁片172配合的铁块14,铁块14的高度根据盖体的厚度进行调节,当盖体盖合时,盖体上的磁片172吸附在铁块14上,此时盖体与充电槽11的槽底具有竖直间隙,竖直间隙用于为手机提供放置空间。盖体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171,散热孔171用于散热,散热孔171上设置有防尘网,用于隔档灰尘。工作原理:转动盖体,将手机的充电口所在侧边对准充电端13,手机的另一侧的侧边向右挤压并且顶动挤压块16(手机卡合到挤压槽162上)至挤压块16缩进弹簧槽151内,挤压块16克服弹簧161的弹性阻力,缩进弹簧槽151后,松开手机,在弹簧161的弹性恢复力左右下,手机向左运动至手机上的充电口卡进充电端13中,此时,充电端13与手机电性连接,将手机充电插头12插入至外接电源上,此时,手机充电。充电过程中,为了防止手机从充电槽11上脱离,将盖体盖合在手机上,此时盖体上的磁片172吸附在铁块14上,由于铁块14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盖体仍旧与手机之间具有间隙,防止手机充电异常时烫坏盖体。同时,盖体上的散热孔171用于散热。采用上述挤压块16、弹簧161、弹簧槽151设计还可以促进手机的电接触良好,保障手机电接触良好。实施例2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手机充电座设置成双手机充电座结构,即在实施例1公开的手机充电座的基础上再设置一个相同的第二手机充电座2,第二手机充电座2与实施例1公开的手机充电座结构一致,唯一不同的区别在于第二手机充电座2上设置有第二充电端21,第二充电端21与实施1的充电端13采用不同型号设计,以满足根据不同手机充电口的充电需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机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充电槽,所述充电槽用于放置手机,所述充电槽的一侧槽壁上设置有与手机充电口配合的充电端,所述充电端电性连接有手机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槽的另一侧槽壁上设置有挤紧装置,所述挤紧装置用于挤压稳定手机,所述充电槽转动连接有护盖装置;所述挤紧装置包括凸块,所述凸块与充电槽一体成型,所述凸块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连接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通过多根弹簧与弹簧槽弹性伸缩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充电槽,所述充电槽用于放置手机,所述充电槽的一侧槽壁上设置有与手机充电口配合的充电端,所述充电端电性连接有手机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槽的另一侧槽壁上设置有挤紧装置,所述挤紧装置用于挤压稳定手机,所述充电槽转动连接有护盖装置;所述挤紧装置包括凸块,所述凸块与充电槽一体成型,所述凸块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连接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通过多根弹簧与弹簧槽弹性伸缩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块上开设有与手机配合的挤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进财
申请(专利权)人:宿州市新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