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线圈器身翻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3017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式线圈器身翻转装置,包括液压缸、竖直平台、滑动平板、水平平台、支撑板、液压千斤顶和调节丝杠。所述竖直平台和水平平台相互垂直固定连接,液压缸控制装置翻转90度。所述滑动平板设置在水平平台上,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在滑动平板上,支撑板角度可调。所述调节丝杠控制支撑板和液压千斤顶向滑动平板的两侧边移动以及向中间合拢。通过液压调节空间位置。线圈翻转时,将一组支撑板倾斜一定角度并固定,形成近似弧面;器身翻转时,将支撑板调整至水平状态,采用两组液压千斤顶来实现支撑,从而在同一套工艺装备上完成线圈、器身两种部件的固定和翻转。能省时省力省场地,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An adjustable coil body turnov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线圈器身翻转装置
本技术涉及牵引变压器工艺装备,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翻转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轨道交通牵引技术的发展,芯式动车组牵引变压器产品快速增加且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相应的工艺装备技术革新势在必行。目前,芯式变压器的线圈和器身的翻转装置是两套独立的专用装置,一套变压器的线圈翻转装置只能实现线圈翻转;一套变压器的器身翻转装置只能实现器身翻转。线圈翻转装置是将圆柱体式线圈翻转,具有体积小、翻转重量轻、起始支撑部位为圆弧状弧面特点;器身翻转装置是将长方体式产品翻转,具有体积相对较大、翻转重量重、支撑部位为平面的特点。现有翻转装置无法将两套翻身装置的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功能单一,装备占地大,操作费时、费力、效率低。现有翻转装置通过手动调节的方式,改变空间三个维度相对位置,来支撑不同尺寸的部件,其调整两端同步性差,线圈、器身翻转不能确保在工艺装备中心线位置,存在安全风险及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调式线圈器身翻转装置。本装置通过技术革新将实现在同一套工艺装备上完成线圈、器身两种部件的翻转。针对翻转不同大小的部件,设计不同的可调式支撑方式,确保线圈、器身在工艺装备中心线的位置翻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式线圈器身翻转装置,包括液压缸、竖直平台、升降平台、滑动平板、水平平台、支撑板、液压千斤顶和调节丝杠。所述竖直平台和水平平台相互垂直,固定连接呈“L”型形状,所述液压缸控制所述“L”型装置翻转90度。所述升降平台设置于竖直平台和水平平台相交处,向上高度可调,便于线圈或器身放置时调节存放座工装与线圈或器身中心对齐。所述滑动平板共两块,设置在所述水平平台上,大小与水平平台匹配,通过液压系统实现滑动平板在水平平台上左右移动。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在滑动平板上,在每一滑动平板上设置两件,支撑板角度可调,能实现倾斜一定角度及水平放置两个动作,即线圈翻转时支撑板倾斜,器身翻转时支撑板水平放置。所述调节丝杠控制支撑板和液压千斤顶向滑动平板的两侧边移动以及向中间合拢,从而调节整个支撑板的位置;所述支撑板开有U型孔,液压千斤顶的顶芯穿过U型孔突出于所述支撑板上,以支持器身的夹件。液压千斤顶的顶芯通过液压传动装置上下升降,由液压装置控制两个顶芯同步升降。所述升降平台、滑动平板、支撑板和液压千斤顶均设置有锁死固定机构。进一步的,所述竖直平台和水平平台成一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平台前端为转轴,可实现升降平台的平躺与竖立来回转动。进一步的,在所述水平平台的上下两边缘设置导位槽,所述滑动平板通过导位槽在水平平台上左右移动。进一步的,所述调节丝杠的端部装有手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线圈翻转时,将支撑板倾斜一定角度并固定,一组支撑板形成近似弧面,用来放置线圈;器身翻转时,将支撑板调整至水平状态,采用两组各配置两个顶芯的液压千斤顶来实现支撑,从而在同一套工艺装备上完成线圈、器身两种部件的固定和翻转,省时省力省场地,提升了生产效率。针对不同大小的部件,设计液压传动方式调节空间三个维度相对位置,确保,线圈和器身在工艺装备中心线的位置翻转,既减少员工操作的劳动强度,又减少了安全风险及质量隐患。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侧视图。图中:1.液压缸、2.竖直平台、3.升降平台、4.滑动平板、5.水平平台、6.支撑板、7.液压千斤顶、8.调节丝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调式线圈器身翻转装置,包括液压缸1、竖直平台2、升降平台3、滑动平板4、水平平台5、支撑板6、液压千斤顶7和调节丝杠8几个部分。所述竖直平台2和水平平台5相互垂直,固定连接成一体,呈“L”型形状,用于放置线圈和器身等翻转产品。所述液压缸1通过伸缩运动,控制所述“L”型装置翻转90度,实现产品翻转功能。所述升降平台3设置于竖直平台2和水平平台5的相交处,向上高度可调,使不同尺寸的线圈或器身的中心与存放位置对齐匹配。所述升降平台3前端为转轴,可实现升降平台3的平躺与竖立来回转动,方便操作。所述滑动平板4共有两块,设置在所述水平平台5上,大小与水平平台5相匹配,通过液压系统能实现滑动平板4在水平平台5上左右移动,满足不同翻转产品的长度要求。所述支撑板6活动连接在滑动平板4上,在每一滑动平板4上设有两件成一组,支撑板6角度可调,能实现倾斜一定角度及水平放置两个动作,即线圈翻转时每一组支撑板6倾斜成“V”形,支撑板6上支撑类似圆柱体产品,器身翻转时,调节四件支撑板6水平放置,支撑板6上支撑类似长方体产品。所述调节丝杠8控制支撑板6和液压千斤顶7向滑动平板4的两侧边移动以及向中间合拢,从而调节整个支撑板6的相对位置,满足不同翻转产品的宽度要求。所述调节丝杠8的端部装有手柄。所述支撑板6开有U型孔,液压千斤顶7的顶芯穿过U型孔突出于所述支撑板6上,以配合器身的夹件。液压千斤顶7的顶芯通过液压传动装置上下升降,由液压装置控制两个顶芯同步升降,提高了方位调整的精度与同步性。所述升降平台3、滑动平板4、支撑板6和液压千斤顶7均设置有锁死固定机构,在空间位置调整到位后,固定整个装置,开始翻转产品。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平台5上下两边缘设置导位槽,所述滑动平板4通过导位槽在水平平台5上左右移动。本技术翻转线圈的动作:根据线圈外径尺寸,通过调节丝杠8进行支撑板6相对位置的调节,并将支撑板6倾斜一定角度并固定,使两支撑板6形成近似弧面。然后根据线圈的高度调节两块滑动平板4的相对位置并固定。空间位置调节完成后,通过绑扎带固定牢固,通过液压缸1运动完成翻转作业。翻转器身的动作:根据器身的外形尺寸,通过调节丝杠8进行撑板6(即顶芯)相对位置(适合器身宽度放置),并将支撑板6调整至水平状态;调节两块滑动平板4的相对位置(适合器身高度放置);通过上升液压千斤顶7的四个顶芯,顶住器身夹件定位并用绑扎带固定住,通过液压缸1运动完成翻转作业。本技术的优点:线圈翻转时,将支撑板倾斜一定角度并固定,一组支撑板形成近似弧面;器身翻转时,将支撑板调整至水平状态,采用两组液压千斤顶来支撑,从而在同一套工艺装备上完成线圈、器身两种部件的翻转,省时,省力,减少操作的劳动强度,由原来的翻转一台器身用时1h提升至需15分钟。变手动为液压传动方式调节空间相对位置,确保产品在工艺装备中心线的位置翻转,减少了安全风险及质量隐患。本技术不仅仅局限于圆柱体线圈,长方体型器身的翻转,也可实现其他不规格的形体的放置及翻转,关键是找准固定的定位点及产品的重心及中心线,便于实现安全可靠翻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式线圈器身翻转装置,包括液压缸、竖直平台、升降平台、滑动平板、水平平台、支撑板、液压千斤顶和调节丝杠;所述竖直平台和水平平台相互垂直,固定连接呈“L”型形状,所述液压缸控制所述“L”型装置翻转90度;所述升降平台设置于竖直平台和水平平台相交处,向上高度可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平板共两块,设置在所述水平平台上,大小与水平平台匹配,通过液压系统实现滑动平板在水平平台上左右移动;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在滑动平板上,在每一滑动平板上设有两件,支撑板角度可调,能实现倾斜一定角度和水平放置两个动作;所述调节丝杠控制支撑板和液压千斤顶向滑动平板的两侧边移动以及向中间合拢;所述支撑板开有U型孔,液压千斤顶的顶芯穿过U型孔突出于所述支撑板上;液压千斤顶的顶芯通过液压传动装置上下升降,由液压装置控制两个顶芯同步升降;所述升降平台、滑动平板、支撑板和液压千斤顶均设置有锁死固定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线圈器身翻转装置,包括液压缸、竖直平台、升降平台、滑动平板、水平平台、支撑板、液压千斤顶和调节丝杠;所述竖直平台和水平平台相互垂直,固定连接呈“L”型形状,所述液压缸控制所述“L”型装置翻转90度;所述升降平台设置于竖直平台和水平平台相交处,向上高度可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平板共两块,设置在所述水平平台上,大小与水平平台匹配,通过液压系统实现滑动平板在水平平台上左右移动;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在滑动平板上,在每一滑动平板上设有两件,支撑板角度可调,能实现倾斜一定角度和水平放置两个动作;所述调节丝杠控制支撑板和液压千斤顶向滑动平板的两侧边移动以及向中间合拢;所述支撑板开有U型孔,液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作兵欧宗易范烨陈金彪方俊元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