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线电机的绕线工装及绕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44576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线电机的绕线工装及绕线方法,涉及直线电机组装技术领域,绕线工装包括绕线模芯和辅助模芯,绕线模芯包括绕线块和固设于绕线块一端的导向块,辅助模芯可拆卸装于绕线块远离导向块的一端。绕线时,线圈先沿导向块的外侧面缠绕,在导向块的引导下,线圈从导向块的外侧面缠绕至绕线块,线圈在绕线块上叠绕成内匝线圈和外匝线圈,叠绕的内匝线圈和外匝线圈再由过渡台分离开,使内匝线圈平滑过渡至外匝线圈。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使线圈实现叠绕,又能对叠绕的内匝线圈和外匝线圈进行分离,使内匝线圈和外匝线圈之间有较大的空间,不会产生干涉和挤压,降低了线圈的绝缘层破损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直线电机组装,特别涉及一种直线电机的绕线工装及绕线方法


技术介绍

1、直线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定位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势,高速磁悬浮列车是直线电机实际应用的典型案例。定子线圈作为直线电机的核心零部件,其质量及可靠性对于直线电机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直线电机的定子线圈与传统异步电机的定子线圈存在差异,传统的定子线圈首尾引线分别从线圈鼻部的内侧和外侧出线,但由于直线电机的定子线圈鼻部间隙紧张,采用传统引线出线方式将导致线圈引线出线困难,因此为解决直线电机的定子线圈的引线出线难题,定子线圈的首尾引线均从线圈鼻部外侧出线,这就要求定子线圈在绕制时能实现线匝的错层换位。

3、然而,直线电机的定子线圈采用四匝叠绕、双层并绕的方式,定子线圈引线出线位置均为外侧出线,线匝过渡需从鼻部内径过渡,过渡半径小,线圈弯曲难度大,线匝过渡过程存在干涉易造成挤压,而线圈表层绝缘在较大应力挤压下易错位,导致定子线圈的绝缘层易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线电机的绕线工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线电机的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电机的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模芯(2)包括设有所述过渡台(21)的U型块(22),所述U型块(22)的凹陷侧与所述绕线块(11)的凸起侧相吻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电机的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块(11)的凸起侧呈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电机的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台(21)包括一体式固设于所述U型块(22)一侧的内匝过渡部(211)和一体式垂直固设于所述内匝过渡部(211)的外匝过渡部(2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电机的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电机的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模芯(2)包括设有所述过渡台(21)的u型块(22),所述u型块(22)的凹陷侧与所述绕线块(11)的凸起侧相吻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电机的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块(11)的凸起侧呈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电机的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台(21)包括一体式固设于所述u型块(22)一侧的内匝过渡部(211)和一体式垂直固设于所述内匝过渡部(211)的外匝过渡部(2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线电机的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匝过渡部(211)的厚度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线电机的绕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定涵李琳浩陈杜新文志敏胡威李正谭沈斌张昆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