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侵入检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595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4:29
一种液体侵入检测系统,其包括控制器板、吸收材料、第一电触点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控制器板被设置在电动转向单元的壳体内。吸收材料被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一部件周围。第一电触点具有被设置在控制器板和吸收材料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第一端。至少一个处理器与第一电触点通信。

Water intrusion de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侵入检测
技术介绍
动力转向系统可包括转向壳体,齿条被安装在所述转向壳体中以进行纵向位移。齿条的纵向位移引起至少一个可转向车轮的枢转。动力转向系统可设置有波纹管和密封件,用以阻止异物侵入转向壳体中。异物(诸如水)侵入到转向壳体中可能影响动力转向系统的性能。因此,期望提供一种检测系统来指示异物侵入转向壳体中,从而减轻对动力转向系统的性能的潜在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动力转向系统。动力转向系统包括动力转向单元和液体侵入检测系统。动力转向单元具有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构件的壳体和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部件。所述液体侵入检测系统包括吸收材料、第一电触点、以及与所述第一电触点通信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吸收材料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至少被部分地设置在所述部件周围。所述第一电触点与所述吸收材料接触并具有第一端。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动力转向系统。所述动力转向系统包括动力转向单元和液体侵入检测系统。所述动力转向单元具有:彼此结合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动力辅助壳体组件;以及被设置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动力辅助壳体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内的部件。所述液体侵入检测系统包括吸收材料、第一电触点、以及与所述第一电触点通信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吸收材料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动力辅助壳体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内靠近所述部件。第一电触点与所述吸收材料接触。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第一电触点通信。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液体侵入检测系统设置有电动转向系统(electricpowersteeringsystem,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液体侵入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板、吸收材料、第一电触点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控制器板被设置在电动转向单元的壳体内。吸收材料被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部件周围。第一电触点具有设置在所述控制器板和所述吸收材料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第一端。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第一电触点通信。从结合附图做出的以下描述中,这些和其他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并清楚地要求保护本公开的主题。通过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前述和其他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图1是动力转向单元的剖视图;图2是动力转向单元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3是液体侵入检测系统的系统示意图;以及图4是设置有动力转向单元的液体侵入检测系统的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其中将参考不限制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公开,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公开的解释,本公开可以以各种及替代形式实施。这些附图不必是按比例的;某些特征可能被放大或最小化以示出特定部件的细节。因此,本文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而仅应作为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各种方式使用本公开的代表性基础。车辆可以设置有动力转向系统,该动力转向系统被布置成响应于方向盘的旋转而铰接或枢转至少一个车轮。动力转向系统可以是包括动力转向单元10的电动转向系统。参照图1,其为示出了动力转向单元10的剖视图。动力转向单元10可以是电动转向单元,其包括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22、动力辅助机构24、转向机构26以及液体侵入检测系统28。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22围绕横向轴线34来设置。动力辅助机构24操作性地连接于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22中的至少一个。动力辅助机构24包括动力辅助壳体组件40和被可设置在动力辅助壳体组件40内的部件42,如图2所示。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部件42可以被设置在第一壳体20和/或第二壳体22中的至少一个内,如图1所示。部件42可以是控制器板、致动器或通常固定的部件。参见图1和图2,动力辅助壳体组件40可以被设置在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22之间,且操作性地连接至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动力辅助壳体组件40可以设置有第二壳体22,且动力辅助壳体组件40和第二壳体22的组合可以在接头50处结合至第一壳体20,接头50设置有密封构件52。如图1和图2所示,动力辅助壳体组件40可包括盖46、马达壳体47和机械壳体48。盖46可连接至马达壳体47。马达壳体47接纳致动器或马达,并且可以连接到机械壳体48。机械壳体48可以连接到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22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界面54可以被限定在盖46与马达壳体47之间。第二界面56可以被限定在马达壳体47与机械壳体48之间。第三界面58可以被限定在机械壳体48与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22中的至少一个之间。至少一个连接器44可以从盖46延伸或至少部分地延伸穿过盖46,所述盖操作性地连接到动力辅助壳体组件40,以向部件42提供电和信号通信。转向机构26包括可平移构件60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小齿轮组件(pinionassembly)62。可平移构件60可沿着横向轴线34延伸穿过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22、、以及动力辅助壳体组件40的至少一部分。可平移构件60可包括齿条,该齿条被可驱动地连接到动力辅助机构24(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被可驱动地连接到小齿轮组件62)。小齿轮组件62可以连接至第二壳体22并且包括小齿轮轴,小齿轮轴被布置成接合可平移构件60。可平移构件60可以响应于小齿轮轴的旋转和/或动力辅助机构24的操作,而沿着横向轴线34平移,以使得拉杆或其他转向构件移动或枢转,该拉杆或其他转向构件可从可平移构件60的一端延伸。柔性靴64可被设置在可平移构件60的端部处。第一柔性靴被设置在可平移构件60的一端周围,该端可被设置成靠近第一壳体20的一端。第一柔性靴可接合第一壳体20,以保护动力转向单元10的内部部件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第二柔性靴被设置在可平移构件60的一端周围,该端可被设置成靠近第二壳体22的一端。第二柔性靴可接合第二壳体22,以保护动力转向单元10的内部部件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来自外部环境的异物(例如液体66)的侵入可能影响动力转向单元10的电部件或机械部件的性能。由于材料缺陷(诸如多孔性),液体进入动力转向单元10可能潜在地发生在柔性靴64与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22中的至少一个壳体之间的界面附近、可能潜在地发生在接头50附近、可能潜在地发生在小齿轮组件62与第二壳体22之间的界面附近、可能潜在地发生在盖46与动力辅助壳体组件40之间具有密封构件的界面附近、可能潜在地发生在连接器44附近或该连接器处、可能潜在地发生在第一界面54附近、可能潜在地发生在第二界面56附近、可能潜在地发生在第三界面58附近、或者可能潜在地发生在部件的区域附近。液体侵入检测系统28被布置成检测动力转向单元10的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22和/或动力辅助壳体组件40中的至少一个内的异物(诸如液体)的存在。液体侵入检测系统28被布置成检测动力转向单元10内的少量液体(诸如水)的存在,并输出指示液体存在的信号。该信号可以是诊断故障代码,该诊断故障代码被输出,为的是对包含动力转向单元10的车辆的操作者显示存在液体的警告,以避免影响动力转向单元10的性能。参见图3,液体侵入检测系统28包括吸收材料80、第一电触点82、至少一个处理器84,并且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电触点86。吸收材料80可以是吸收吸附材料,其在干燥时基本上不导电而在潮湿时基本上导电。吸收材料80被布置成吸收液体66并保持/容纳该液体6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转向系统,包括:动力转向单元,具有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构件的壳体和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部件;以及液体侵入检测系统,包括:吸收材料,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被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部件周围,第一电触点,与所述吸收材料接触,所述第一电触点具有第一端,和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第一电触点通信。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07 US 15/914,5091.一种动力转向系统,包括:动力转向单元,具有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构件的壳体和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部件;以及液体侵入检测系统,包括:吸收材料,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被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部件周围,第一电触点,与所述吸收材料接触,所述第一电触点具有第一端,和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第一电触点通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编程为,响应于所述吸收材料内的液体靠近所述第一端,而输出指示液体存在的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系统,其中,所述吸收材料被布置成将液体引向所述第一电触点的所述第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系统,其中,所述吸收材料被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密封构件与所述部件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系统,其中,所述吸收材料被设置成靠近所述至少一个密封构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设置在所述部件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系统,其中,所述部件是控制器板。8.一种动力转向系统,包括:动力转向单元,所述动力转向单元具有彼此结合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动力辅助壳体组件,以及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动力辅助壳体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内的部件;以及液体侵入检测系统,包括:吸收材料,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动力辅助壳体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内并靠近所述部件,第一电触点,具有第一端,所述第一电触点与所述吸收材料接触,和至少一个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M·科利尔杨顺青S·J·伊泽勒
申请(专利权)人:操纵技术IP控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