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韧性可设定的导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651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韧性可设定的导丝,所述柔韧性可设定的导丝由单根金属丝制成,在所述金属丝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由多个凹槽单元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由单根金属丝制成,避免传统导丝部件间的固定,产品不良率低;而且加工工艺简单,产品成本低。

A Flexible and Settable Gu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韧性可设定的导丝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韧性可设定的导丝,其用于辅助将导管或其它器械引入到体内管腔中,以便于诊断或治疗疾病。
技术介绍
导丝已广泛用于辅助将导管或其它器械引入到体内管腔中,以便于诊断或治疗疾病。例如在血管手术中,导丝通常被用于辅助导管经皮引入血管或推送支架至血管患处。在胃肠道诊疗中,导丝插入内窥镜的导丝腔内,将内窥镜配套的手术器械引导至目标位置。现有市面上常用的导丝包括一根具有较细远端的芯丝及缠绕远端芯丝的弹簧圈。芯丝和弹簧圈为两个单独的部件,在芯丝的远端缠绕上弹簧圈之后,这两部分部件通过钎焊固定在一起。这种被广泛使用的加工导丝的方式存在以下一些不足:首先,因为生产工艺中需将芯丝插入弹簧圈中并且钎焊固定,生产工艺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其次,由于钎焊,这两部件之间易发生不平整的现象,造成使用过程中,与器械的配合性较差;最后钎焊的焊料一般生物相容性较差,目前常规生产中仅能靠控制用量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韧性可设定的导丝,可按需设置导丝每个节段的柔韧性,而且仅由单根金属丝制成,没有其他组件,避免了传统导丝部件间的固定方式,产品不良率低;而且加工工艺简单,产品成本低。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柔韧性可设定的导丝,所述柔韧性可设定的导丝由单根金属丝制成,在所述金属丝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由多个凹槽单元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构成。本技术的目的还通过以下优选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凹槽单元被排布成螺旋形结构。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旋形结构的螺距相同或者不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凹槽单元被排布成多个环形结构。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结构沿所述金属丝的径向形成的面为平面或者曲面。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环形结构分别形成的多个面是相互平行的。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环形结构形成的多个所述面之间的间距不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单元的形状为直线形、曲线形或直线形和曲线形的组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凹槽单元是是首尾相接的,或者多个所述凹槽单元是间隔设置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凹槽单元的深度是不同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凹槽单元的宽度是不同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导丝由单根的金属丝经激光雕刻制造,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技术的导丝可通过调整凹槽单元的深度或宽度或排列组合的方式来实现所需的柔韧度,可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人体管腔弯曲状况。2、本技术的导丝由单个部件即单根金属丝制成,从源头避免了部件间固定所产生的不平整等缺陷,与相关器械的配合性更佳。3、本技术的导丝加工工艺简单,仅需激光切割和后期表面处理即可,避免传统导丝的缠绕、钎焊等众多的工序,产品制造成本相应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导丝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的导丝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3的导丝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4的导丝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5的导丝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6的导丝结构示意图。其中,1.金属丝;2.凹槽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柔韧性可设定的导丝,其用于辅助将导管或其它器械引入到体内管腔中,以便于诊断或治疗疾病。所述柔韧性可设定的导丝由单根金属丝制成,在所述金属丝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由多个凹槽单元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构成。实施例1如图1所示,多个所述凹槽单元2被排布成螺旋形结构,所述凹槽单元2的形状为直线形。多个所述凹槽单元2是首尾相接的,最终多个凹槽单元2在金属丝1的外表面形成一条螺旋线。为使得所述导丝的柔韧性达到所需要求,可以调整螺旋线的螺距,在螺距越小的区域柔韧性越佳。实施例2如图2所示,多个所述凹槽单元2被排布成双头螺纹状结构,所述凹槽单元2的形状为直线形,多个所述凹槽单元2彼此间隔设置,所述凹槽单元2的凹槽深度大于所述金属丝1的半径,小于所述金属丝1的直径。所述双头螺纹状结构相对于金属丝1的轴向截面呈镜像对称设置,当相隔180度且在金属丝1相对称的轴向位置上同时存在凹槽单元时,相对的凹槽单元则相互联通组成细缝;这样所述金属丝1的轴向上存在三种状态:未切割、单个凹槽单元、相对的凹槽单元形成的细缝。通过改变这三种状态在金属丝1上存在的比例,可以设定导丝的柔韧性。实施例3如图3所示,多个所述凹槽单元2被排布成多个环状结构,所述凹槽单元2的形状为直线形,同一个环形结构内的多个所述凹槽单元彼此首尾相接,最终在金属丝外周面上形成多个环形的槽。所述环状结构形成的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且相互之间的间距是相等的。所述凹槽单元的凹槽宽度固定,并小于所述金属丝1的直径。所述凹槽单元2的凹槽深度不同,并小于所述金属丝的半径。凹槽深度越深的区域,金属丝的柔韧性越佳,调整凹槽单元2的深度即可设定导丝的柔韧性。实施例4如图4所示,多个所述凹槽单元被排布成多个环状结构,所述凹槽单元的形状为曲线形,同一个环形结构内的多个所述凹槽单元2彼此首尾相接,最终在金属丝1外周面上形成多个波浪状的环形槽。所述环状结构形成的面为相互平行的曲面,曲面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凹槽单元2的凹槽深度固定,并小于所述金属丝1的半径。所述凹槽单元2的凹槽宽度不同,并小于所述金属丝的直径。宽度越宽的区域,金属丝的柔韧性越佳,因此调整凹槽单元2的宽度即可设定导丝的柔韧性。实施例5如图5所示,多个所述凹槽单元2被排布成多个环状结构,所述凹槽单元2的形状为直线形,同一个环形结构内的多个所述凹槽单元2是彼此间隔设置的,所述凹槽单元2在垂直于金属丝轴向的截面上呈“D”字形。所述环状结构形成的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多个平面之间的间距是不同的。多个平面之间的间距越小的区域,金属丝1的柔韧性越佳,因此调整凹槽单元2的间距即可设定导丝的柔韧性。实施例6如图6所示,多个所述凹槽单元2被排布成多个环状结构,所述凹槽单元的形状为直线形和曲线形的组合,同一个环形结构内的多个所述凹槽单元2彼此首尾相接,最终形成连续的“Ω”形状。多个所述环状结构形成的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多个平面之间的间距是相同的。这种凹槽结构的设计可以使金属丝1的外表面形成类似卡扣的结构,这样制成的导丝在弯曲时,可以防止局部过度弯曲而产生折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改变上文提到的凹槽单元2的形状、深度、宽度、排布方式、间隔密度这些变量中的一项或多项,来改变导丝的柔韧性,进而达到所需要求,凹槽单元的组合方式非常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实施例。为了降低导丝表面的摩擦力,改善器械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导丝在血管中的跟踪性,在所述导丝的外表面可设置有涂层,所述涂层分为亲水涂层和疏水涂层两大类,亲水涂层可吸引水分子在其表面形成“凝胶状”表面,降低导丝在血管中的通过阻力;疏水涂层通常为高密度PTFE涂层,可以减少微导管和导丝的摩擦力。上述的柔韧性可设定的导丝采用如下步骤进行制造:1)准备直径在0.1~3.0mm之间的金属丝。2)通过激光切割的方式在所述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韧性可设定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柔韧性可设定的导丝由单根金属丝制成,在所述金属丝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由多个凹槽单元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韧性可设定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柔韧性可设定的导丝由单根金属丝制成,在所述金属丝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由多个凹槽单元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韧性可设定的导丝,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槽单元被排布成螺旋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韧性可设定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形结构的螺距相同或者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韧性可设定的导丝,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槽单元被排布成多个环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韧性可设定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结构沿所述金属丝的径向形成的面为平面或者曲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韧性可设定的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恒全刘爱华邓双
申请(专利权)人:巴特勒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