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血管支架导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164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48
一种脑血管支架导入装置,所述的导入装置包括内径阶梯变化的导入鞘管,所述导入鞘管包括小内径的远端部分和大内径的近端部分。其不仅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导入鞘的方式导入支架,不改变医生使用习惯;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导入支架,使用该方式时,支架可通过所述导入装置,在微导管置入血管之前快速安装于微导管远端,而后随着微导管到达病患处,极大缩短支架相对微导管的移动距离,降低手术时的风险。降低手术时的风险。降低手术时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血管支架导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血管内介入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脑血管支架导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脑血管狭窄和脑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病。脑血管狭窄是指脑动脉局部狭窄,导致血流降低甚至阻塞,造成局部供血不足,诱发脑卒中,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死亡;脑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部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其形如气球,壁极薄,一旦破裂,可导致颅内出血,顷刻间便有生命危险。目前采用的治疗方式主要为血管内介入治疗,通过在病变处放置血管支架,通过改变局部解剖结构或血流状况来治疗疾病。
[0003]血管内介入治疗时,支架被输送至脑血管患处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在股动脉或桡动脉处穿刺,通过导丝导引,将导引导管深入脑血管病变处,建立后续治疗器械的通路。
[0004]2)推送微导管沿导引导管内腔进入脑血管,并使其远端跃过病变处,以此来建立血管支架的通道。
[0005]3)导入鞘、推送丝和血管支架预先被组装为一体,支架被径向压握在导入鞘和推送丝之间,轴向锁定于推送丝上设置的凸起。临床使用时,将导入鞘远端连接微导管近端,使导入鞘内腔与微导管内腔相接并连通,沿轴向移动推送丝带动血管支架一并移动,最终使血管支架从导入鞘中移动到微导管远端。
[0006]4)推送丝相对血管不动,向近端缓慢移动微导管,支架逐渐被顶出微导管并最终完全释放于脑血管中。
[0007]由此可见,血管支架必须在微导管进入血管后方可通过微导管的内腔通道到达病变位置,而且需要通过微导管的全段内腔,为此会有如下缺点:1)支架推送距离很长,约为1

2m,长距离与微导管内壁的相对摩擦,容易损坏支架,特别当支架表面具有涂层时,例如药物涂层,容易造成涂层脱落,影响支架疗效。
[0008]2)微导管进入血管,而后支架才能被推送,此时微导管已经顺应血管形成扭曲的状态,推送时推送丝产生的张力牵动血管,可能造成血管损伤。
[0009]3)一方面微导管的生产误差,内径存在波动,另一方面手术中的弯曲或弯折,都会造成微导管内腔在局部位置较小,长距离的推送显著增加了血管支架卡住的风险,造成手术延误甚至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脑血管支架导入装置,其不仅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导入鞘的方式导入支架,不改变医生使用习惯;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导入支架,使用该方式时,支架可通过所述导入装置,在微导管置入血管之前快速安装于微导管远端,而后随着微导管到达病患处,极大缩短支架相对微导管的移动距离,降低手术时的风险。
[0011]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脑血管支架导入装置,所述的导入装置包括内径阶梯变化的导入鞘管,所述导入鞘管包括小内径的远端部分和大内径的近端部分。
[001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通过以下优选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入鞘管的远端部分内径小于或等于所匹配微导管的内径。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入鞘管的近端部分内径大于或等于所匹配微导管的外径。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入鞘管的远端部分内安装血管支架和推送丝,所述血管支架被径向压握在导入鞘管和推送丝之间,所述血管支架轴向被锁定于所述推送丝。
[001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推送丝的远端部分设置有两个凸起,两个所述凸起位于所述血管支架的两侧,用于固定所述血管支架。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入鞘管的远端部分长度大于等于所述血管支架的长度。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入鞘管的远端部分和近端部分内径的变化为突变。
[0018]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入鞘管的远端部分和近端部分连接处的倒角为直角。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脑血管支架导入装置的近端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导入鞘管连接座、弹性垫及锁紧座,所述导入鞘管连接座与所述导入鞘管的近端连接,在所述导入鞘管连接座的近端设置有与所述导入鞘管同轴的台阶孔,所述弹性垫被安装在所述台阶孔内,所述锁紧座上设置有凸台。
[0020]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垫为环形,所述弹性垫的环形内孔直径大于匹配的微导管外径,所述弹性垫外径与所述连接座的台阶孔匹配。
[0021]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脑血管支架导入装置包括内径阶梯变化的导入鞘管,包括内径较细的远端部分,内径较粗的近端部分,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导入装置可以将血管支架从微导管的远端导入,缩短了血管支架相对微导管内壁的移动距离,降低了血管支架的损坏风险,特别当支架表面具有涂层时,例如药物涂层,可以有效避免损坏药物涂层。
[0022]2)使用时血管支架被安装在微导管远端,随微导管直接被推送至病患处,避免现有技术的推送支架过程,消除推送过程对血管牵动从而损伤血管的风险。
[0023]3)由于血管支架无需通过整段微导管内腔,杜绝了微导管内径加工偏差和使用时弯折而引起支架被卡住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4]图1 为脑血管支架导入装置使用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脑血管支架导入装置按现有技术使用与微导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脑血管支架导入装置按现有技术使用支架推送至微导管远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脑血管支架导入装置按本专利技术使用与微导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脑血管支架导入装置按本专利技术使用支架装载至微导管远端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脑血管支架导入装置所设置夹持机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1. 脑血管支架导入装置;11. 导入鞘管;2. 推送丝;3. 血管支架;4. 夹持机构;41. 导入鞘管连接座;42. 弹性垫;43. 锁紧座;5. 微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脑血管支架导入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的导入装置1包括内径阶梯变化的导入鞘管11,所述导入鞘管11包括小内径的远端部分和大内径的近端部分,也就是说,所述导入鞘管11远端部分的内径较细,近端部分的内径较粗。所述导入鞘管11的远端部分内安装血管支架3和推送丝2,所述血管支架3被径向压握在导入鞘管11和推送丝2之间,所述血管支架3轴向被锁定于所述推送丝2。
[0033]所述脑血管支架导入装置可以如现有技术一般进行使用,如图1所示,在出厂时,所述脑血管支架导入装置1、推送丝2和血管支架3被预装为一体。所述血管支架3被预装在所述导入鞘管11的远端部分。所述血管支架3在径向方向被压握在所述推送丝2和所述导入鞘管11之间。在轴向方向上,所述血管支架3与所述推送丝2为锁定连接。常用的方式是在所述推送丝2对应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血管支架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入装置包括内径阶梯变化的导入鞘管,所述导入鞘管包括小内径的远端部分和大内径的近端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入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鞘管的远端部分的内径小于或等于所匹配微导管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入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鞘管的近端部分的内径大于所匹配微导管的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入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鞘管的远端部分内安装血管支架和推送丝,所述血管支架径向被压握在导入鞘管和推送丝之间,所述血管支架轴向被锁定于所述推送丝。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入鞘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送丝的远端部分设置有两个凸起,两个所述凸起位于所述血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双韩炳
申请(专利权)人:巴特勒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