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血管开口部位的支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659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血管开口部位的支架系统,包括双层球囊导管及血管内支架,所述双层球囊导管包括内层球囊、外层球囊、导管及手柄,所述内层球囊的外部设置有外层球囊,所述外层球囊的外部套设有血管内支架,内层球囊与外层球囊均可以独立扩张,以实现所述支架的分段扩张。本发明专利技术极大地降低了支架移位的风险以及支架再狭窄率;在血管开口部位,通过球囊扩张使血管内支架充分贴壁,消除了因支架未贴壁导致无法进行后续介入治疗的隐患。壁导致无法进行后续介入治疗的隐患。壁导致无法进行后续介入治疗的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血管开口部位的支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用于血管开口部位的支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可发生在全身血管处,且在血管开口部位比较常见。
[0003]以椎动脉开口处为例,在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中,25%~40%发生在椎动脉开口部,其通过血栓栓塞、低灌注及二者混合的机制参与后循环缺血发生。经动脉内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部狭窄的最重要的方法,能够明显减少后循环缺血的复发。目前市场上主流产品为直筒形支架系统。直筒型支架如果完全释放在椎开口内部,动脉搏动带来的金属疲劳对管壁产生持续刺激,容易引发内膜增生,在椎动脉开口部位产生支架内再狭窄。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是椎动脉支架置入最为棘手的问题,5年再狭窄率可达35%。为了降低再狭窄率,目前临床医生通常进行如下手术操作:通过单层球囊导管将支架输送到椎动脉开口部位狭窄处,并使支架露出椎开口处约2mm的位置,扩张单层球囊使支架扩张贴壁,再将球囊抽瘪后撤出,支架留在体内。支架露出椎动脉开口约2mm位置可以有效的降低再狭窄,但支架露出的位置无法贴紧血管壁,若患者需要后续治疗,或发现其他位置病变时,支架露出的位置会影响器械进入椎动脉,导致患者无法进行介入治疗或需通过其他方式建立通路。
[0004]申请号为CN201721319460.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椎动脉开口部的喇叭口样球囊扩张装置。该球囊装置扩张后,借助球囊充盈后的特殊形态,扩张支架,形成独特的喇叭口样结构,达到与椎动脉开口解剖相一致的形态,使支架与管壁贴附紧密,从而减少再狭窄的发生。然而上述专利技术依然存在以下问题:喇叭口样球囊在扩张时,喇叭状段球囊会比平直段球囊先扩张,这会导致球囊扩张时,支架由于受力不均,导致移位。支架移位会导致狭窄治疗不充分,手术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术后更容易产生再狭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血管开口部位的支架系统。该支架系统可以使血管内支架在血管开口部位充分贴壁且避免了支架移位,解决了血管内支架在血管开口部位贴壁效果差、支架容易发生移位的问题,极大地降低了支架再狭窄率,消除了因支架未贴壁导致无法进行后续介入治疗的隐患。
[0006]为实现上述血管开口部位支架充分贴壁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血管开口部位的支架系统,包括球囊导管及血管内支架,所述球囊导管包括内层球囊、外层球囊和导管,所述内层球囊设置在所述球囊导管的远端,所述外层球囊设置在所述内层球囊的外部,当所述内层球囊扩张时,所述外层球囊能够随着所述内层球囊扩张,所述血管内支架在扩张前被压握在所述外层球囊的外壁上,所述内层球囊和所述外层球囊均可独立扩张,以实现所述血管内支架的分段扩张。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层球囊由分别位于两端的锥段和位于中部的中间段组成,所述内层球囊扩张后,所述中间段是平直的。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层球囊由分别位于两端的锥段和位于中部的中间段组成,所述外层球囊扩张后,所述中间段的远端部分是平直的,所述中间段的近端部分是阶梯状或球状。
[00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层球囊的远端部分与近端部分的外径不相同。
[00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层球囊的远端部分的外径小于所述外层球囊的近端部分的外径。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球囊导管的近端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内层球囊与所述外层球囊分别与所述手柄上设置的两个接口连通。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血管内支架在扩张过程中具有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整个支架是平直的,第二种状态是所述血管内支架的近端是喇叭口状,其余部分是平直的。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层球囊为非顺应性球囊,所述外层球囊为半顺应性球囊。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层球囊和所述外层球囊均为半顺应性球囊。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血管开口部位的支架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支架系统设置有双层球囊,当导管将血管内支架输送到开口部位病变处后,扩张内层球囊,可使外层球囊和血管内支架打开,对血管内狭窄进行扩张;在维持内层球囊压力的同时再扩张外层球囊,使支架在血管开口部位贴紧血管壁,且由于内层球囊始终提供压力使血管内支架贴紧血管壁,外层球囊扩张时不会导致血管内支架移位。降低了支架打开时移位的风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患者受损的风险。极大地降低了支架再狭窄率。
[0018]2、该支架系统中的内层球囊扩张后,其中间段为平直形态,而且内层球囊为非顺应性球囊或半顺应性球囊,可提供较高的压力使支架打开;外层球囊扩张后,其中间段的远端部分是平直的,近端部分是阶梯状或半球状,而且所述外层球囊是半顺应性球囊。这种结构设计可首先在内层球囊的作用下使支架完成主体部分的扩张,紧贴血管壁;其次在外层球囊的作用下,支架的近端在血管开口部位进一步扩张成喇叭口形,充分贴靠开口处的血管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使用一个异形球囊扩张支架,导致支架扩张不均,造成移位的问题。而且,通过外层球囊扩张使血管内支架在血管开口部位充分贴壁,不仅降低支架再狭窄率,而且不影响患者后续治疗。
附图说明
[0019]图1a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血管开口部位的支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1b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血管开口部位的支架系统中的球囊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血管开口部位的支架系统的远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应用的血管内狭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血管开口部位的支架系统内层球囊扩张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血管开口部位的支架系统的外层球囊扩张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血管开口部位的支架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外层球囊扩张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球囊导管;2、血管内支架;11、内层球囊;12、外层球囊;13、导管;14、手柄;141、第一手柄接口;142、第二手柄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a和图1b,一种用于血管开口部位的支架系统,包括球囊导管1及血管内支架2。球囊导管1包括内层球囊11、外层球囊12、导管13及手柄14,所述内层球囊11设置在所述球囊导管1的远端,所述外层球囊12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血管开口部位的支架系统,包括球囊导管(1)及血管内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导管(1)包括有内层球囊(11)、外层球囊(12)和导管(13),所述内层球囊(11)设置在所述球囊导管(1)的远端,所述外层球囊(12)设置在所述内层球囊(11)的外部,当所述内层球囊扩张时,所述外层球囊能够随着所述内层球囊扩张,所述血管内支架(2)在扩张前被压握在所述外层球囊(12)的外壁上,所述内层球囊(11)和所述外层球囊(12)均可独立扩张,以实现所述血管内支架(2)的分段扩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血管开口部位的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球囊(11)由分别位于两端的锥段和位于中部的中间段组成,所述内层球囊(11)扩张后,所述中间段是平直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血管开口部位的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球囊(12)由分别位于两端的锥段和位于中部的中间段组成,所述外层球囊(12)扩张后,所述中间段的远端部分是平直的,所述中间段的近端部分是阶梯状或半球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炳邓双
申请(专利权)人:巴特勒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