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702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5:05
为了提供能够可靠地防止尘埃浸入灯室的车辆用灯具,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设有呼吸孔(15)的灯壳体(10)和设有呼吸口(23)的盖(2)。呼吸孔(15)位于比呼吸口(23)更靠上侧。在灯壳体(10)与盖(2)之间设有呼吸通路(3)。在灯壳体(10)设有突出部(17)。突出部(17)的前端与盖(2)之间形成节流部(30)。其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可靠地防止尘埃(4)浸入灯室(13)。

Vehicle lam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灯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呼吸构造的车辆用灯具。
技术介绍
作为具备呼吸构造的车辆用灯具,例如有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示的技术。专利文献1的汽车用头灯的通气构造在开设于壳体上的通气孔附设有埃除去机构,经由埃除去机构向壳体内吸气。埃除去机构具备:在上下具有取入口以及放出口的外壳;以及在外壳内分别与取入口以及放出口连接的管,并以取入口侧的管成为放出口侧的管的内侧的方式配置。专利文献1的汽车用头灯的通气构造能够使有害的大小的尘埃通过其惯性力在取入口侧的管以及放出口侧的管内落下并从放出口向外部排出。另外,专利文献2的车辆用灯具中,在灯主体设置起呼吸作用的空气孔,在灯主体以包围空气孔的方式形成筒体,在筒体的内部形成划分壁,在筒体的下侧壁形成狭缝,在筒体的前端以剩余狭缝的一部分的方式来嵌装盖,在筒体内划分出经由空气孔而与灯主体内部连通的迷路状的空气通路。专利文献2的车辆用灯具由于空气通路为迷路状,因此能够防止水浸入灯主体内。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4520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34060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专利文献1的汽车用头灯的通气构造中,能够使有害的大小的尘埃利用其惯性力而在取入口侧的管以及放出口侧的管内落下并从放出口向外部排出,但存在无法使小的尘埃利用其惯性力而在取入口侧的管以及放出口侧的管内落下并从放出口向外部排出的情况,因而存在小的尘埃浸入壳体内的情况。另外,专利文献2的车辆用灯具能够利用迷路状的空气通路来防止水浸入灯主体内,但存在尘埃经由迷路状的空气通路以及空气孔浸入灯主体内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防止尘埃浸入灯室的车辆用灯具。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具备:灯壳体,其形成灯室,且设有与灯室连通的呼吸孔;以及盖,其设置在灯壳体的与灯室相反的一侧,覆盖呼吸孔的周围的部分,且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呼吸口,呼吸孔位于比呼吸口更靠上侧,在灯壳体的由盖覆盖的部分与盖之间设有呼吸通路,该呼吸通路连通呼吸孔与呼吸口之间,在灯壳体设有对呼吸通路进行节流的突出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优选在突出部的前端部的上表面设有朝向呼吸孔向上倾斜的倾斜面。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优选呼吸通路具有从突出部至呼吸孔侧的第一呼吸通路、从突出部至呼吸口侧的第二呼吸通路、以及突出部的前端与盖之间的节流部,在盖中的突出部的前端部所对置的部位或其附近,与突出部相互不同地设有朝向灯壳体向第二呼吸通路中突出的辅助突出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优选在灯壳体的突出部的第二呼吸通路侧的根基部分设有向灯室侧凹下的凹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优选盖的第一呼吸通路侧的部分呈中空状的长方体形状或者立方体形状。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优选盖具有覆盖呼吸孔的平面壁、正面壁以及左右两侧面壁,在盖的正面壁以及左右两侧面壁的内表面,分别设有与突出部的前端部的左右两侧的第一呼吸通路侧的面或者第二呼吸通路侧的面抵接的肋。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防止尘埃浸入灯室的车辆用灯具。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垂直剖视图,图4中的I-I线剖视图)。图2是表示作为车辆用前照灯(头灯)的实施方式的概略主视图。图3是表示灯壳体的一部分和盖的从后侧斜上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在灯壳体组装了盖的状态的后视图。图5是表示形成于灯壳体和盖的呼吸通路中的空气的流动的说明剖视图(与图1对应的剖视图)。(A)是表示空气的流速以及对流的说明图。(B)是表示空气向灯室流入的状态和从灯室流出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空气向灯室流入的状态的说明剖视图(图1中的VI-VI线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实施例)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在该说明书以及另一纸张的专利要求书中,前、后、上、下、左、右是将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装配在车辆上时的前、后、上、下、左、右。此外,在附图中,由于是示意图,因此图示主要部件并省略主要部件以外的部件的图示。(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说明)以下,对该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结构进行说明。图中,符号1是该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车辆用灯具1的说明)在该例中,车辆用灯具1是装配在车辆的前部的左右两侧的车辆用前照灯(头灯)。如图2所示,车辆用灯具1具备灯壳体10、灯透镜11、灯单元12以及盖2。灯壳体10例如由不透光性的部件(树脂部件等)构成。灯透镜11例如由光透过性的部件(树脂部件等)构成。由灯壳体10以及灯透镜11划分出灯室13。在灯室13中配置有灯单元12。灯单元12具有LED、OEL或者OLED(有机EL)等由自发光半导体型发光元件(半导体发光元件)构成的光源14。灯单元12使近光束配光图案(会车用配光图案)、远光束配光图案(行驶用配光图案)中的至少任一个配光图案透过灯透镜11向车辆的前方照射。灯单元12经由光轴调整机构(调试机构以及旋转机构)安装于灯壳体10。(灯壳体10的说明)如图2所示,在灯壳体10中远离灯单元12的部位设有呼吸孔15。如图1所示,呼吸孔15与灯室13连通。即,呼吸孔15将灯壳体10的内侧(灯室13侧)与外侧(相对于灯室13为相反侧、外部侧)之间连通。在该例中,呼吸孔15呈横长的长方形形状。如图3、图4所示,在灯壳体10的外侧的面,以包围呼吸孔15的方式,一体地设有安装凸部16。安装凸部16呈纵长的大致长方形的框形状。安装凸部16的上边呈山形形状(中央向上侧以钝角折弯的形状),安装凸部16的左右两侧边以及下边呈直线形状。灯壳体10的设有呼吸孔15以及安装凸部16的部分呈平板形状或者大致平板形状。(盖2的说明)如图1、图3~图6所示,盖2例如由树脂部件等构成。盖2具有安装板部20、覆盖部21以及遮水壁部22。覆盖部21以及遮水壁部22一体地突出设于安装板部20的一面。安装板部20的另一面通过粘接或者熔敷等安装于灯壳体10的外侧的面。由此,盖2一体地设于灯壳体10。覆盖部21以及遮水壁部22相对于灯壳体10的外侧的面向外侧突出。覆盖部21的突出量(高度)和遮水壁部22的突出量(高度)相等或者大致相等。安装板部20呈左右两侧边以及下边与安装凸部16的左右两侧边以及下边嵌合的纵长的长方形的平板形状或者大致平板形状。在安装板部20的上边的中央部一体地设有横长的长方形形状的凸部200。凸部200的左右的角部分别与安装凸部16的上边嵌合。该安装板部20以及凸部200和安装凸部16具有防止将盖2安装于灯壳体10时的上下误组装的功能。在安装板部20的中央部分设有纵长的长方形形状的开口部201。如图1、图5、图6所示,开口部201具有比灯壳体10的呼吸孔15大的面积。覆盖部21一体地设于安装板部20的开口部201的缘部。覆盖部21具有:设于开口部201的上侧的缘部的平面壁210;设于从开口部201的左右两侧的缘部之上至大致四分之三的部分的左右两侧面壁211、212;以及设于平面壁210以及左右两侧面壁211、212的正面壁213。覆盖部21呈中空形状,覆盖灯壳体10的呼吸孔15的周围的部分。在该例中,如图1、图5、图6所示,覆盖呼吸孔15的左右两侧的部分以及下侧的部分。如图1、图5所示,覆盖部21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具备:灯壳体,其形成灯室,且设有与上述灯室连通的呼吸孔;以及盖,其设置在上述灯壳体的与上述灯室相反的一侧,覆盖上述呼吸孔的周围的部分,且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呼吸口,上述呼吸孔位于比上述呼吸口更靠上侧,在上述灯壳体的由上述盖覆盖的部分与上述盖之间设有呼吸通路,该呼吸通路连通上述呼吸孔与上述呼吸口之间,在上述灯壳体设有对上述呼吸通路进行节流的突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31 JP 2017-015973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具备:灯壳体,其形成灯室,且设有与上述灯室连通的呼吸孔;以及盖,其设置在上述灯壳体的与上述灯室相反的一侧,覆盖上述呼吸孔的周围的部分,且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呼吸口,上述呼吸孔位于比上述呼吸口更靠上侧,在上述灯壳体的由上述盖覆盖的部分与上述盖之间设有呼吸通路,该呼吸通路连通上述呼吸孔与上述呼吸口之间,在上述灯壳体设有对上述呼吸通路进行节流的突出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突出部的前端部的上表面设有朝向上述呼吸孔向上倾斜的倾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呼吸通路具有从上述突出部至上述呼吸孔侧的第一呼吸通路、从上述突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云雀起弘斋藤胜
申请(专利权)人: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