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安全带锁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278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3:38
一种汽车安全带锁止机构,包括棘轮、球敏感元件、外棘爪总成和卡簧,卡簧包括头部、结构一致的左腿部和右腿部,头部卡接在棘轮的中心处,左腿部、右腿部均为L形结构,左腿部位于外棘爪总成的左侧,包括一号杆、二号杆,右腿部位于外棘爪总成的外侧,包括三号杆、四号杆,一号杆、三号杆均位于棘轮的顶部,一号杆的两端分别与头部、二号杆的一端相连接,三号杆的两端分别与头部、四号杆的一端相连接,二号杆、四号杆的另一端均朝向棘轮的底部延伸,且一号杆至棘轮中心的距离s大于m小于n,其中,m为一号板至棘轮中心的最小距离,n为一号板至棘轮中心的最大距离。本设计有效改善了安全带的佩戴舒适性。

A Seatbelt Locking Mechanism for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安全带锁止机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车身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带锁止机构,适用于避免轻微振动导致的安全带频繁锁止,改善安全带的佩戴舒适性。
技术介绍
汽车安全带是汽车零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车辆发生碰撞或使用紧急制动时,安全带能过有效的将乘客牢牢栓在汽车座椅上,防止发生二次碰撞,从而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对于现有的安全带结构,由于商用车驾驶路况相对恶劣、驾驶室较高等原因,当车辆在连续轻微颠簸的路面行驶时,整车振动会导致球敏感元件顶起外棘爪触发锁止,使织带无法进一步抽出,随后人随车晃动使得织带松弛,织带受卷收力影响实现回收,此时受车辆连续轻微振动影响,卷收器仍处于锁止趋势,人随车继续晃动,拉扯织带导致越收越紧,因此安全带会受到加速度影响仅能向卷收器内卷收,卷收器锁止导致安全带出现持续收紧状况,用户佩戴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安全带佩戴舒适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有效改善安全带的佩戴舒适性的汽车安全带锁止机构。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安全带锁止机构,包括位于卷收器外盒内部的棘轮和球敏感元件;所述棘轮和球敏感元件之间设置有外棘爪总成,所述外棘爪总成包括中心轴、套设在中心轴外部的旋转套筒,所述旋转套筒上设置有由其外壁向外延伸的一号板、二号板,所述一号板、二号板分别位于旋转套筒的两侧,且二号板上由其表面朝向棘轮延伸有可与棘轮的外齿相啮合的锁止棘爪;所述卷收器外盒的内部还设置有卡簧,所述卡簧包括头部、结构一致的左腿部和右腿部,所述头部卡接在棘轮的中心处,所述左腿部、右腿部均为L形结构,所述左腿部位于一号板的外侧,包括一号杆、可与一号板的背部相接触的二号杆,所述右腿部位于二号板的外侧,包括三号杆、四号杆,所述一号杆、三号杆均位于棘轮的顶部,一号杆的两端分别与头部、二号杆的一端相连接,三号杆的两端分别与头部、四号杆的一端相连接,二号杆、四号杆的另一端均朝向棘轮的底部延伸。所述二号板与四号杆之间设置有卡簧限位杆。所述一号杆与三号杆所形成的夹角为61.5﹣62.5°。所述棘轮与卷收器外盒之间设置有底板,所述中心轴、卡簧限位杆均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球敏感元件包括支座、钢球、挡板,所述钢球的一侧位于支座上开设的凹槽中,钢球的另一侧与挡板的中部相接触,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支座的侧板转动配合,挡板的另一端延伸至近二号板处。所述头部为圆形结构,其与棘轮的中心过盈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一种汽车安全带锁止机构中卷收器外盒的内部设置有卡簧,卡簧包括头部、结构一致的左腿部和右腿部,头部卡接在棘轮的中心处,左腿部、右腿部均为L形结构,左腿部位于一号板的外侧,包括一号杆、可与一号板的背部相接触的二号杆,右腿部位于二号板的外侧,包括三号杆、四号杆,一号杆、三号杆均位于棘轮的顶部,一号杆的两端分别与头部、二号杆的一端相连接,三号杆的两端分别与头部、四号杆的一端相连接,二号杆、四号杆的另一端均朝向棘轮的底部延伸,当加速度或倾斜角度达到一定值时,球敏感元件会顶起二号板,卡簧随着棘轮转动至一号板处,二号杆与一号板的背部相接触实现强制解锁,使棘轮的外齿与锁止棘爪处于非啮合状态,从而保证当人随车继续晃动时织带可以顺利抽出,避免越收越紧的现象发生,进而有效改善安全带的佩戴舒适性。因此,本技术改善了安全带的佩戴舒适性。2、本技术一种汽车安全带锁止机构中二号板与四号杆之间设置有卡簧限位杆,该结构可有效防止卡簧因顺时针旋转过多无法回到初始位置,从而保证卡簧强制解锁的效果。因此,本技术保证了卡簧强制解锁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卡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棘轮1、球敏感元件2、支座21、钢球22、挡板23、外棘爪总成3、中心轴31、旋转套筒32、一号板321、二号板322、锁止棘爪323、背部324、卡簧4、头部41、左腿部42、一号杆421、二号杆422、右腿部43、三号杆431、四号杆432、卷收器外盒5、卡簧限位杆6、底板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2,一种汽车安全带锁止机构,包括位于卷收器外盒5内部的棘轮1和球敏感元件2;所述棘轮1和球敏感元件2之间设置有外棘爪总成3,所述外棘爪总成3包括中心轴31、套设在中心轴31外部的旋转套筒32,所述旋转套筒32上设置有由其外壁向外延伸的一号板321、二号板322,所述一号板321、二号板322分别位于旋转套筒32的两侧,且二号板322上由其表面朝向棘轮1延伸有可与棘轮1的外齿相啮合的锁止棘爪323;所述卷收器外盒5的内部还设置有卡簧4,所述卡簧4包括头部41、结构一致的左腿部42和右腿部43,所述头部41卡接在棘轮1的中心处,所述左腿部42、右腿部43均为L形结构,所述左腿部42位于一号板321的外侧,包括一号杆421、可与一号板321的背部324相接触的二号杆422,所述右腿部43位于二号板322的外侧,包括三号杆431、四号杆432,所述一号杆421、三号杆431均位于棘轮1的顶部,一号杆421的两端分别与头部41、二号杆422的一端相连接,三号杆431的两端分别与头部41、四号杆432的一端相连接,二号杆422、四号杆432的另一端均朝向棘轮1的底部延伸。所述二号板322与四号杆432之间设置有卡簧限位杆6。所述一号杆421与三号杆431所形成的夹角为61.5﹣62.5°。所述棘轮1与卷收器外盒5之间设置有底板7,所述中心轴31、卡簧限位杆6均固定在底板7上。所述球敏感元件2包括支座21、钢球22、挡板23,所述钢球22的一侧位于支座21上开设的凹槽中,钢球22的另一侧与挡板23的中部相接触,所述挡板23的一端与支座21的侧板转动配合,挡板23的另一端延伸至近二号板322处。所述头部41为圆形结构,其与棘轮1的中心过盈配合。本技术的原理说明如下:为了避免轻微振动导致安全带频繁锁止,降低安全带锁止灵敏度,本技术在卷收器内增设了卡簧4和卡簧限位杆6,增加上述结构后的安全带完全符合法规性能要求。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2,一种汽车安全带锁止机构,包括位于卷收器外盒5内部的棘轮1、球敏感元件2和卡簧4,所述棘轮1和球敏感元件2之间设置有外棘爪总成3,所述外棘爪总成3与棘轮1、球敏感元件2并排布置,包括中心轴31、套设在中心轴31外部的旋转套筒32,所述旋转套筒32上设置有由其外壁向外延伸的一号板321、二号板322,所述一号板321、二号板322分别位于旋转套筒32的两侧,且二号板322上由其表面朝向棘轮1延伸有可与棘轮1的外齿相啮合的锁止棘爪323,所述球敏感元件2包括支座21、钢球22、挡板23,所述钢球22的一侧位于支座21上开设的凹槽中,钢球22的另一侧与挡板23的中部相接触,所述挡板23的一端与支座21的侧板转动配合,挡板23的另一端延伸至近二号板322处,所述卡簧4包括头部41、结构一致的左腿部42和右腿部43,所述头部41为圆形结构,其与棘轮1的中心过盈配合,所述左腿部42、右腿部43均为L形结构,所述左腿部42位于一号板321的外侧,包括一号杆421、可与一号板321的背部324相接触的二号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安全带锁止机构,包括位于卷收器外盒(5)内部的棘轮(1)和球敏感元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1)和球敏感元件(2)之间设置有外棘爪总成(3),所述外棘爪总成(3)包括中心轴(31)、套设在中心轴(31)外部的旋转套筒(32),所述旋转套筒(32)上设置有由其外壁向外延伸的一号板(321)、二号板(322),所述一号板(321)、二号板(322)分别位于旋转套筒(32)的两侧,且二号板(322)上由其表面朝向棘轮(1)延伸有可与棘轮(1)的外齿相啮合的锁止棘爪(323);所述卷收器外盒(5)的内部还设置有卡簧(4),所述卡簧(4)包括头部(41)、结构一致的左腿部(42)和右腿部(43),所述头部(41)卡接在棘轮(1)的中心处,所述左腿部(42)、右腿部(43)均为L形结构,所述左腿部(42)位于一号板(321)的外侧,包括一号杆(421)、可与一号板(321)的背部(324)相接触的二号杆(422),所述右腿部(43)位于二号板(322)的外侧,包括三号杆(431)、四号杆(432),所述一号杆(421)、三号杆(431)均位于棘轮(1)的顶部,一号杆(421)的两端分别与头部(41)、二号杆(422)的一端相连接,三号杆(431)的两端分别与头部(41)、四号杆(432)的一端相连接,二号杆(422)、四号杆(432)的另一端均朝向棘轮(1)的底部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安全带锁止机构,包括位于卷收器外盒(5)内部的棘轮(1)和球敏感元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1)和球敏感元件(2)之间设置有外棘爪总成(3),所述外棘爪总成(3)包括中心轴(31)、套设在中心轴(31)外部的旋转套筒(32),所述旋转套筒(32)上设置有由其外壁向外延伸的一号板(321)、二号板(322),所述一号板(321)、二号板(322)分别位于旋转套筒(32)的两侧,且二号板(322)上由其表面朝向棘轮(1)延伸有可与棘轮(1)的外齿相啮合的锁止棘爪(323);所述卷收器外盒(5)的内部还设置有卡簧(4),所述卡簧(4)包括头部(41)、结构一致的左腿部(42)和右腿部(43),所述头部(41)卡接在棘轮(1)的中心处,所述左腿部(42)、右腿部(43)均为L形结构,所述左腿部(42)位于一号板(321)的外侧,包括一号杆(421)、可与一号板(321)的背部(324)相接触的二号杆(422),所述右腿部(43)位于二号板(322)的外侧,包括三号杆(431)、四号杆(432),所述一号杆(421)、三号杆(431)均位于棘轮(1)的顶部,一号杆(421)的两端分别与头部(41)、二号杆(422)的一端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博满章明张远骏李健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