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万向节的护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137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防止在具有处于大直径侧端部的内周表面中的厚部的等速万向节护罩与三脚架接头外壳的外周表面之间产生移动,增强它们之间的密封性能,降低制备外壳的成本并促进制造。在用于三脚架接头的护罩的大直径侧端部的内周表面的周向上的整个圆周上设置了一个或多个突起形式的密封唇(47),三脚架接头的外壳将插入到该内周表面中,在密封唇的轴向上的相对侧上设有防移动壁(51,53),防移动壁的内径形成为小于密封唇基部的内径。防移动壁和密封唇设置在带子紧固部分(35)的正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保护等速万向节的护罩,该等速万向节例如设置在可将动力从汽车的差速齿轮传递给车桥轮毂的驱动轴(动力传输轴)等上,尤其涉及一种设于等速万向节外壳的外周表面与固定在该外周表面上的护罩的大直径侧端部的内周表面之间的密封件。
技术介绍
等速万向节已经用在例如汽车驱动轴的相对端部处。此外,还连接有覆盖了等速万向节的弯曲部分的柔性护罩,以便密封用于润滑等速万向节的油脂,并且防止来自外界的异物如灰尘和水的侵袭。护罩的大直径侧端部和小直径侧端部通常用带子分别紧固并固定在等速万向节外壳(外壳)的差速齿轮(差速器)侧或轮毂侧的外周表面上以及驱动轴部分的外周表面上。一般来说,外周表面具有简单圆柱形形状的外壳用在等速万向节的轮毂侧(外侧)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设于等速万向节护罩的大直径侧端部的内周表面上或从中伸出来的突起与在周向上设于外壳外周表面中的周向槽相接合,就可以防止等速万向节护罩的内周表面与等速万向节外壳的外周表面相互间移动,并且将它们密封起来。另一方面,在等速万向节的差速器侧(内侧)上,通常使用了三角架接头(tripod joint)(三端口接头),其通过以三分叉的方式在驱动轴的轴部上例如可轴向滑动地设置三组辊而构成。为了实现更薄和更轻的效果,例如在三角架接头的外壳中沿周向以分散的方式形成了三个轴向槽,它们设置在外周表面的轴向上。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等速万向节护罩的大直径侧端部的内周表面中形成了从轴向上看去形状突出成圆形的厚部,该厚部能够适应于外壳轴向槽的槽面。在以这种方式使用三角架接头时,还已考虑到,通过使形成于外壳中的周向槽与以和外侧中相同的方式形成于护罩侧上的突起相接合,就可以防止外壳的外周表面与护罩的内周表面移动,并且将它们密封起来。然而,当周向槽形成于外壳外周表面中的轴向槽的槽面中时,存在着在制备外壳时机加工变得非常复杂的问题,这便增加了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已经知道有下述技术手段,其可防止移动和实现差速器侧(内侧)上的密封。也就是说,在大直径侧端部的外周表面中设有用于紧固带子的凹槽,在大直径侧端部内周上的凹槽的正下方处设有多个周向密封唇,大直径侧端部通过紧固件如带子而从外周侧固定住,密封唇的突出端部被压到外壳的外周表面上,从而实现了密封。而且,在密封唇设置在护罩轴向上的周向内部中设有防移动凹部,在三脚架接头外壳的外周表面端部上设有可与该防移动部分相接合的突出部分,从而可以防止移动(例如见于日本公开技术公报No.62-16541中的图4等以及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2003-202034中的图1等)。然而,这些现有技术具有下述缺点。①由于密封唇设于在轴向上偏离防移动部分的位置处,因此护罩的体积较大,浪费了材料,并且成本增加。另外,护罩到外壳中的插入性能也无法令人满意。②由于防移动部分有意地设于在轴向上偏离带子紧固位置的位置处,因此便可调节朝向护罩小直径侧端部的移动,然而用于调节朝向大直径侧端部的移动的力非常小。此外,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技术还具有下述缺点。③在其中在三脚架接头外壳的外周表面的轴向槽中设有卷边(突出部分)以及在护罩大直径侧端部的内周中设有可与卷边相接合的凹部的结构中,由于卷边的存在,护罩到外壳中的插入性能进一步下降。④在锻造后不进行车削加工。因此,相连护罩的芯子与外壳中的驱动轴的同心度下降,护罩的使用寿命在许多情况下都缩短了。⑤由于与卷边相接合的凹部也设置在大直径侧端部的厚部中,因此凹部在成型时构成了倒扣,脱模变得困难,成型性能无法令人满意。⑥由于卷边仍由锻造来形成,因此尺寸精度的波动比在车削加工中更大。除非护罩侧的凹部设有间隙,否则该凹部将掉到卷边上。即使在紧固了带子时,密封件在某些情况下也无法工作。本专利技术研制用于解决传统技术中的问题,其目的是防止具有形成为从大直径侧端部的内周表面中突出来的厚部的等速万向节护罩与三脚架接头外壳的外周表面之间的移动,增强它们之间的密封性能,进一步增强护罩到外壳中的插入性能,降低护罩材料的成本,从而实现降低成本、外壳制备成本并方便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作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在外壳外周表面中形成多个轴向槽来构成的三脚架接头的护罩,该护罩包括大直径侧端部,三角架接头的外壳插入于其中;小直径侧端部,与三角架接头相连的轴部插入于其中;以及形成于大直径侧端部和小直径侧端部之间的波纹管部分,大直径侧端部通过带子从外周表面紧固/固定到三角架接头的外壳上,该大直径侧端部包括形成为与外壳的轴向槽相对并从内周表面中伸出来的厚部;一个或多个突起形式的密封唇,其设置在大直径侧端部的内周表面的周向上的整个圆周上;以及防移动壁,其设于密封唇在轴向上的相对侧上,其内径形成为小于密封唇基部的内径,防移动壁和密封唇设置在带子紧固部分的正下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密封唇设置在轴向上的前、后防移动壁之间,因此可以减小大直径侧端部的护罩体积,并且不会浪费材料。另外,由于减小了体积,因此便降低了厚度,并且到外壳中的插入性能也能够令人满意。根据本专利技术,与传统技术不同,由于在三脚架接头的外壳外周表面的轴向槽中没有设置任何卷边,因此到外壳中的插入性能不会受损。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前/后防移动壁和密封唇设置在带子紧固部分的正下方,因此带子的紧固力便作用在前/后防移动壁和密封唇上。因此便不存在任何移动,密封性能优良。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大直径侧端部比较薄并具有柔性,因此作为倒扣的防移动壁不会损害成型性能。此外,针对通过锻造三脚架接头外壳而形成的外周表面所进行的机加工(车削加工)是仅针对具有可与护罩的防移动壁相接合的表面的周向槽和敞开端部侧的边缘上的锥面来进行的,因此便降低了机加工的量。与密封唇相接的表面部分不必在机加工期间通过切削来形成或者被加工成最小。因此便减小了机加工中的切削余量,并且简化了外壳的加工。另外,沿着形成于外壳外部中的轴向槽的两条边缘通常被R形倒角、被倒圆角/精整加工,然而上述密封唇设置成穿过该倒角部分。例如在这种情况下,周向槽形成于外壳外表面中的除轴向槽以外的部分中。与密封唇可与槽底部相接的情况相比,倒角部分中的密封唇的弯曲角减小,因此增强了密封性能。而且,在上述情况中,密封唇的基部设置在其中大直径侧端部的内周表面的内径最大的表面部分上。此外,防移动壁构成为可与形成于等速万向节外壳中的除轴向槽以外的至少一部分中的突起相接合,从而在轴向上的前/后位置处将其固定住。另外,平行地设置了至少两个密封唇,这两个密封唇形成为从其内径在大直径侧端部的圆柱体轴向上大致恒定的表面部分中突出来。而且,防移动壁包括有锥面,其以内径随着离密封唇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的方式来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形成为从大直径侧端部的内周表面中突出来的厚部的用于等速万向节的护罩与三脚架接头外罩的外周表面之间的防移动性能和密封性能得到了提高,并且还增强了护罩到外壳中的插入性能。另外,可通过降低护罩材料的费用、降低制备外壳的费用以及方便制造来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连接在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等速万向节护罩的一个实施例上的三脚架接头外壳的横向剖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的剖视图;图3是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等速万向节护罩的第一实施例的垂直剖视图;图4是从大直径侧端部的端面侧看去的护罩的视图;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三脚架接头的护罩,所述三脚架接头通过在外壳的外周表面中形成多个轴向槽来构成,所述护罩包括:大直径侧端部,所述三角架接头的外壳插入于其中;小直径侧端部,与所述三角架接头相连的轴部插入于其中;和形成于所述大直径侧 端部和小直径侧端部之间的波纹管部分,所述大直径侧端部通过带子从外周表面紧固/固定到所述三角架接头的外壳上,所述大直径侧端部包括:形成为与所述外壳的轴向槽相对并从所述内周表面中伸出来的厚部;一个或多个突起形式的 密封唇,其设置在所述大直径侧端部的内周表面的周向上的整个圆周上;以及防移动壁,其设置在所述密封唇在轴向上的相对侧上,其内径形成为小于所述密封唇基部的内径,所述防移动壁和密封唇设置在带子紧固部分的正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末冈一彦高田康二
申请(专利权)人:富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