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多功能动力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04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机器人多功能动力头,包含有,第一走刀机构、第一转角机构、竖向机架、第二走刀机构、第二转角机构、横向机架、第三转角机构、动力头机架、第三走刀机构及转速机构。所述转速机构具有转速电机及动力头转轴,所述转速电机与所述动力头转轴相连,以带动所述动力头转轴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动力头转轴的移位及工作角度的调整。

Robot Multi-function Power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器人多功能动力头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多功能动力头。
技术介绍
现有的机器人动力头的功能单一,仅包含有X、Y、Z轴的走刀机构。但缺少转动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缺少转动功能,提供一种新型的机器人多功能动力头。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机器人多功能动力头,包含有,第一走刀机构,其具有第一走刀电机、第一水平丝杠及所述第一水平丝杠上的第一滑座,所述第一走刀电机与所述第一水平丝杠相连,以此带动所述第一滑座沿所述第一水平丝杠移位;第一转角机构,其被置于所述第一滑座上,所述第一转角机构具有第一转角电机及第一回转工作台,所述第一回转工作台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转角电机与所述第一回转工作台相连,以带动所述第一回转工作台在水平平面上回转;竖向机架,其被置于所述第一回转工作台上,所述竖向机架沿竖向延伸;第二走刀机构,其被置于所述竖向机架上,所述第二走刀机构具有第二走刀电机、第一竖向丝杠及所述第一竖向丝杠上的第二滑座,所述第二走刀电机与所述第一竖向丝杠相连,以带动所述第二滑座沿所述第一竖向丝杠移位;第二转角机构,其被置于所述第二滑座上,所述第二转角机构具有第二转角电机及第二回转工作台,所述第二回转工作台竖向设置,所述第二转角电机与所述回转工作台相连,以带动所述第二回转工作台在竖直平面上回转;横向机架,其被置于所述第二回转工作台上,所述横向机架沿横向延伸;第三转角机构,其被置于所述横向机架上,所述第三转角机构具有第三转角电机及第三回转工作台,所述第三回转工作台斜向设置,所述第三转角电机与所述第三回转工作台相连,以带动所述第三回转工作台在斜向平面上回转;以及,动力头装置,其被置于所述第三回转工作台上。作为机器人多功能动力头的优选方案,所述动力头装置,包含有,动力头机架,其被置于所述第三回转工作台上;转速电机,其被置于所述动力头机架上;动力头转轴,其被置于所述动力头机架上,所述转速电机用于带动所述动力头转轴转动。作为机器人多功能动力头的优选方案,还包含有,第三走刀机构,其具有第三走刀电机、第二竖向丝杠及第二竖向丝杠上的第三滑座,所述第三走刀电机与所述第二竖向丝杠相连,以带动所述第三滑座沿所述第二竖向丝杠移位,所述动力头转轴被置于所述第三滑座上。作为机器人多功能动力头的优选方案,所述横向机架具有沿横向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横向机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回转工作台相固定地结合,所述横向机架的第二端形成有机架斜面,所述第三回转工作台固定于所述机架斜面上。作为机器人多功能动力头的优选方案,所述动力头转轴上装有机械抓手、铣刀或磨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1)第一转角机构的设计,实现竖向机架在水平平面上的转动;(2)第二转角机构的设计,实现横向机架在竖直平面上的转动;(3)第三转角机构的设计,实现动力头机架在斜向平面上的转动,不停留在以往只能水平或竖向移位,使得加工更加多样,并且在装卸动力头转轴时,利用第三转角机构,更加便于技术人员操作。(4)第三走刀机构的设计,实现动力转轴的上下移位。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之外,本技术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三走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请参见图1,图中示出的是机器人多功能动力头。所述机器人多功能动力头主要由第一走刀机构1、第一转角机构2、竖向机架3、第二走刀机构4、第二转角机构5、横向机架6、第三转角机构7及动力头装置等组成。所述第一走刀机构1具有第一走刀电机11、第一水平丝杠12及所述第一水平丝杠12上的第一滑座13。所述第一走刀电机11与所述第一水平丝杠12相连,以此带动所述第一滑座13沿所述第一水平丝杠12移位。所述第一转角机构2被置于所述第一滑座13上。所述第一转角机构2具有第一转角电机21及第一回转工作台22。所述第一回转工作台22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转角电机21与所述第一回转工作台22相连,以带动所述第一回转工作台22在水平平面上回转。所述竖向机架3被置于所述第一回转工作台22上。所述竖向机架3沿竖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二走刀机构4被置于所述竖向机架3上。所述第二走刀机构4具有第二走刀电机41、第一竖向丝杠42及所述第一竖向丝杠42上的第二滑座43。所述第二走刀电机41与所述第一竖向丝杠42相连,以带动所述第二滑座43沿所述第一竖向丝杠42移位。所述第二转角机构5被置于所述第二滑座43上。所述第二转角机构5具有第二转角电机51及第二回转工作台52。所述第二回转工作台52竖向设置。所述第二转角电机51与所述回转工作台相连,以带动所述第二回转工作台52在竖直平面上回转。所述横向机架6被置于所述第二回转工作台52上。所述横向机架6沿横向延伸,与所述第一水平丝杠12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横向机架6上具有斜面所述第三转角机构7被置于所述横向机架6上。所述第三转角机构7具有第三转角电机71及第三回转工作台72。所述第三回转工作台72固定于所述斜面上,以斜向设置。所述第三转角电机71与所述第三回转工作台72相连,以带动所述第三回转工作台72在斜向平面上回转。所述动力头装置10,包含有,动力头机架,其被置于所述第三回转工作台上;转速电机101,其被置于所述动力头机架上;动力头转轴102,其被置于所述动力头机架上,所述转速电机用于带动所述动力头转轴转动。所述第三走刀机构9具有第三走刀电机91、第二竖向丝杠及第二竖向丝杠上的第三滑座,所述第三走刀电机与所述第二竖向丝杠相连,以带动所述第三滑座沿所述第二竖向丝杠移位,所述动力头转轴被置于所述第三滑座上。所述动力头转轴上装有机械抓手、铣刀或磨头。当选择机械抓手时,所述机器人多功能动力头就是一台抓手装置。当选择铣刀时,所述机器人多功能动力头就是一台铣床。而当选择磨头时,所述机器人多功能动力头就是一台磨床。上述提到的各回转工作平台可以采用现有的回转工作平台。或采用本申请人的中国技术CN206373615U公告的“一种高精度回转工作台”。该专利以引文的形式并入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角机构的设计,实现竖向机架在水平平面上的转动。第二转角机构的设计,实现横向机架在竖直平面上的转动。第三转角机构的设计,实现动力头机架在斜向平面上的转动,不停留在以往只能水平或竖向移位,使得加工更加多样,并且在装卸动力头转轴时,利用第三转角机构,更加便于技术人员操作。第三走刀机构的设计,实现动力转轴的上下移位。以上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且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机器人多功能动力头,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第一走刀机构,其具有第一走刀电机、第一水平丝杠及所述第一水平丝杠上的第一滑座,所述第一走刀电机与所述第一水平丝杠相连,以此带动所述第一滑座沿所述第一水平丝杠移位;第一转角机构,其被置于所述第一滑座上,所述第一转角机构具有第一转角电机及第一回转工作台,所述第一回转工作台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转角电机与所述第一回转工作台相连,以带动所述第一回转工作台在水平平面上回转;竖向机架,其被置于所述第一回转工作台上,所述竖向机架沿竖向延伸;第二走刀机构,其被置于所述竖向机架上,所述第二走刀机构具有第二走刀电机、第一竖向丝杠及所述第一竖向丝杠上的第二滑座,所述第二走刀电机与所述第一竖向丝杠相连,以带动所述第二滑座沿所述第一竖向丝杠移位;第二转角机构,其被置于所述第二滑座上,所述第二转角机构具有第二转角电机及第二回转工作台,所述第二回转工作台竖向设置,所述第二转角电机与所述回转工作台相连,以带动所述第二回转工作台在竖直平面上回转;横向机架,其被置于所述第二回转工作台上,所述横向机架沿横向延伸;第三转角机构,其被置于所述横向机架上,所述第三转角机构具有第三转角电机及第三回转工作台,所述第三回转工作台斜向设置,所述第三转角电机与所述第三回转工作台相连,以带动所述第三回转工作台在斜向平面上回转;以及,动力头装置,其被置于所述第三回转工作台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机器人多功能动力头,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第一走刀机构,其具有第一走刀电机、第一水平丝杠及所述第一水平丝杠上的第一滑座,所述第一走刀电机与所述第一水平丝杠相连,以此带动所述第一滑座沿所述第一水平丝杠移位;第一转角机构,其被置于所述第一滑座上,所述第一转角机构具有第一转角电机及第一回转工作台,所述第一回转工作台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转角电机与所述第一回转工作台相连,以带动所述第一回转工作台在水平平面上回转;竖向机架,其被置于所述第一回转工作台上,所述竖向机架沿竖向延伸;第二走刀机构,其被置于所述竖向机架上,所述第二走刀机构具有第二走刀电机、第一竖向丝杠及所述第一竖向丝杠上的第二滑座,所述第二走刀电机与所述第一竖向丝杠相连,以带动所述第二滑座沿所述第一竖向丝杠移位;第二转角机构,其被置于所述第二滑座上,所述第二转角机构具有第二转角电机及第二回转工作台,所述第二回转工作台竖向设置,所述第二转角电机与所述回转工作台相连,以带动所述第二回转工作台在竖直平面上回转;横向机架,其被置于所述第二回转工作台上,所述横向机架沿横向延伸;第三转角机构,其被置于所述横向机架上,所述第三转角机构具有第三转角电机及第三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富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依菱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