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曦专利>正文

新型全自动智能多层停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850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新型齿轮齿条传动的智能立体停车系统,包括支撑柱、U型行走轨道、U型轨道连接器、停车板和新型的侧啮式齿轮。此发明专利技术用于解决目前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系统有多层多行多列,层级间由导轨式液压提升机运载,行列级由新型齿轮及齿条经过特殊的啮合方式传动使停车板可在平面上做横纵方向任意移动,停车板由四角的牛眼轮支撑在U型轨道上滑动,这种新型的齿轮和齿条可以频繁的使轮齿从侧面啮合或脱开齿条,每个停车板都由下方的齿条受力运动且每个停车板独立运动,此系统可对空间内任一停车板进行存取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成本低廉,使单位空间内的停车位数量显著增加。

New Automatic Intelligent Multilayer Park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全自动智能多层停车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交通智能多层停放车辆
,可在有限空间内显著提升车辆的停放数量。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多,随着汽车产量和销量的日益提升,大中城市里的停车位日渐捉襟见肘,停车难问题日趋严峻,停车位的增加亟不可待,而城市寸土寸金更是决定了停车位的不菲费用和大量增加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种多层停车设备,但总体来说这些设备对空间的利用率偏低,并不能彻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市场上的多层停车系统有双列上下旋转停车系统的,这种系统取车较为复杂,施工难度较大,维护成本较高,结构复杂,成本偏高。还有一种垂直上下两层结构的,也是成本较高,增加停车位效果不显著,只能增加两倍的停车位。还有一种圆柱形多层停车系统,它的层数较高,维护不方便,成本也很高,不适合大范围推广。而本专利技术以最大限度利用空间为主旨,开创性的研发了全新的标准件、全新的机械运动方式和全新的物体运输系统以及与其相匹配的结构框架。相较同类停车设备而言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在单位空间内增加的停车位数量显著提升,空间利用率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由导轨式液压提升机、支撑柱、停车板、U型轨道和连接器等设备组成。主体结构由支撑柱支撑,每个支撑柱上方有4个连接器固定座,每个连接器可以连通四个U型轨道。最后由连接器和U型轨道组成一张互相联通的行走网。停车板下方安装有4个重型牛眼轮,这四个牛眼轮都安放在U型轨道内,可在轨道内自由做水平方向的横纵移动。同时停车板下方还有两对互相垂直的侧啮式齿条,与支撑柱上板上的步进电机相啮合为停车板的移动提供动力,最后通过导轨式液压升降机将汽车连同停车板一同提升或放下,进行垂直移动。导轨式液压提升机由液压缸、中空的双层钢板所组成的平台、提升架机架及轨道和链条等组成,双层钢板大约相距120MM,上层钢板上方有两平行的U型轨道,双层钢板的中间层固定有四个步进电机外加减速器(保证一定的速度和足够的扭矩)。U型轨道支撑上方的停车板,停车板下方固定有四个牛眼轮安放在U型轨道上,并能水平滚动。靠电机和停车板下部的齿条啮合传动使停车板进行水平运动,移至或移出‘井’字行走网。提升机主要是搭载停车板及汽车进行垂直方向的运动。支撑柱由一根钢柱和上方向四个方向倾斜的辅助支撑钢柱及上部的钢结构平台组成,平台上含有8个步进电机加减速器,8个步进电机分两个一组共四组分别安装在四角,每组两个步进电机互相垂直放置,并且每组两个步进电机所在高度不同,电机输出轴朝外并与停车板下部齿条相互啮合。支撑柱属于模块化设计、结构对称,可以上下堆叠并有固定孔位。支撑板上步进电机带有侧啮式齿轮可以驱动停车板进行移动。停车板下方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的新型齿条即侧啮式齿条(该专利技术人命名)和支撑住上的新型齿轮即侧啮式齿轮(该专利技术人命名)的相互配合是本专利技术的核心运动部件,侧啮式齿轮的制作工艺是在齿轮的四角倒0.9M(M为齿轮的模数)的直角,然后在倒角内侧倒5M的圆角制的。侧啮式齿条可以从侧面插入啮合侧啮式齿轮,且不会发生碰撞。停车板下方的侧啮式齿条由横纵各两根组成,横向齿条和纵向齿条在不同平面与支撑柱上不同平面的同步电机一一对应。停车板四角由四个重型牛眼轮支撑,牛眼轮安放在U型轨道内。U型轨道和连接器组成了停车板横纵行走的框架,U型轨道上有安放重型牛眼轮的凹槽,连接器安装在支撑柱的四个角上,连接器可以将四根U型轨道连接在一起,U型轨道有两种规格,纵向轨道和横向轨道。横向轨道和纵向轨道加上连接器共同组成了网状行走网。每两个牛眼轮的横向距离和所有的横向U型轨道之间的距离一致,每两个牛眼轮的纵向距离和所有的纵向U型轨道之间的距离一致。由于采用模块化设计本设备可停放车辆数目可自行根据场地设定,大体停车数目由支撑柱数量乘以层数来计算,车辆的安放原则是每排每列至少留出一个车位来供需要取车的停车板行走。在一个停车板需要安放或取出时,该停车板会经过的纵向和横向路径上的所有停车板都将自动移动至其所在行或者列的空余位置,保证有一条横向和纵向可通行的位移路径。此存取物体的方式称为“华容道式存取方式”(该专利技术人命名),此存放方式适用于中型货物的多层存取,可对空间内任一货箱进行存取操作。整个停取车过程和移动路径由计算机通过距离传感器和智能摄像头识别并安排,全自动化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总装配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装配图。图3是支撑柱局部装配图。图4是导轨式液压提升机局部装配图。图5是支撑柱结构图。图6是停车板底部示意图。图7、图8是侧啮齿工作示意图。图9是侧啮齿说明图。图10是U型轨道连接器零件图。图11是U型轨道零图12是牛眼轮装配示意图图中:1.导轨式液压提升机,2.停车板,3.支撑柱,4.横向U型轨道,5.纵向U型轨道,6.步进电机,7.U型轨道连接器,8.连接器基座,9.固定孔,10.电机安装基座,11.横向齿条,12.纵向齿条,13.汽车,14.提升机双层提升板,15.正常齿,16.侧啮齿,17.U型轨道安装孔,18.限位槽,19.牛眼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导轨式液压提升机1上的双层停车板14上的停车板2上表面与地面等高。车辆停放好之后由提升机将停车版2提升至指定层数,随后提升机双层停车板14中间层的电机驱动停车板2移至井字形行走网上,通过固定在停车板2下方的横向齿条11和纵向齿条12与支撑柱3上的步进电机6侧啮齿16相互咬合传动使停车板2在横向4和纵向5U形轨道上运动,横纵轨道相连的地方由固定在连接器基座8上的U型轨道连接器7联接。连接器侧面有U型轨道安装孔17,底部有限位槽18,连接器基座位于支撑柱3四角且基座上有固定孔9,步进电机同样安装在支撑柱上板的电机安装基座10上。停车板2依靠牛眼轮19与U形轨道做相对滑动运动并起到支撑停车板2的作用。应为停车板下方的齿条和电机上的齿轮会有频繁的从侧面的啮合与脱开关系,正常的齿轮根本无法满足条件,所以将齿轮的两侧边缘设计成侧啮齿16的形状,侧啮齿16和正常齿15的主要区别在于轮齿两端斜坡口,可以使齿轮与齿条可以从侧面啮合然后进行传动,横向齿条11和纵向齿条12分别位于不同平面内,与对应的不同高度的电机及侧啮齿轮相啮合,保证横纵交叉向移动时不会互相干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新型齿轮传动和停车板的智能立体停车系统,包括支撑柱、U型行走轨道、U型轨道连接器、停车板和新型的侧啮式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系统有多层多行多列,层级间由导轨式液压提升机运载,行列级由新型齿轮及齿条经过特殊的啮合方式传动使停车板可在平面上做横纵方向任意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新型齿轮传动和停车板的智能立体停车系统,包括支撑柱、U型行走轨道、U型轨道连接器、停车板和新型的侧啮式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系统有多层多行多列,层级间由导轨式液压提升机运载,行列级由新型齿轮及齿条经过特殊的啮合方式传动使停车板可在平面上做横纵方向任意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新型齿轮传动和停车板的智能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板下方固定有横纵各两根齿条,横纵齿条互相之间不在同一平面内,呈‘井’固定在停车板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新型齿轮传动和停车板的智能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纵方向行走轨道有横纵两种规格U型轨道和轨道连接器组成,轨道连接器固定于支撑柱四角的基座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新型齿轮传动和停车板的智能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柱上含有八台电机即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两两一组互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曦
申请(专利权)人:王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