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双离合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9598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14)的双离合器装置(20),该双离合器装置具有输入轴(16)、第一摩擦离合器(24)、第二摩擦离合器(26)、两个输出轴(32,42)、固定在壳体上的毂(46)、固定在壳体上的第一活塞/汽缸装置(80)、以及固定在壳体上的第二活塞/汽缸装置(82),所述摩擦离合器(24,26)的输入元件(28,38)连接到所述输入轴(16)上,所述摩擦离合器(24,26)的输出元件(30,40)在所有情况下均连接到所述两个输出轴(32,42)中的一个上,并且所述摩擦离合器(24,26)可在所有情况下利用固定在壳体上的所述活塞/汽缸装置(80,82)中的一个产生致动,该双离合器装置还具有轴向轴承(88,98),其中,输入元件(28,38)中的至少一个利用径向轴承装置(60)以可旋转方式安装在固定于壳体上的毂(46)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双离合器装置,该双离合器装置具有输入轴、第一摩擦离合器、第二摩擦离合器、两个输出轴、固定在壳体上的毂、固定在壳体上的第一活塞/汽缸装置、以及固定在壳体上的第二活塞/汽缸装置,所述摩擦离合器的输入元件连接到所述输入轴上,所述摩擦离合器的输出元件在所有情况下均连接到两个输出轴中的一个上,并且摩擦离合器可在所有情况下利用固定在壳体上的活塞/汽缸装置中的一个产生致动,该双离合器装置还具有轴向轴承。
技术介绍
所述类型的双离合器装置可从DE 10 2004 061 020A1中获知。双离合器变速器具有双离合器装置和两个部分变速器。所述部分变速器均通常设计成正齿轮变速器。这里,其中的一个部分变速器设置成偶数齿轮级,而另一个设计成奇数齿轮级。可利用双离合器装置的两个离合器的交叠致动,来在没有中断牵引力的情况下执行变速换档。所述类型的双离合器变速器适于汽车,特别是适用于客车。当前,利用流体操作的(湿式)摩擦离合器,例如湿式多片离合器,通常使用在双离合器装置中。一种双离合器装置可从DE 10 2004 013 265A1中获知,其中在双离合器装置中的两个摩擦离合器在所有情况下均设置成一个共同旋转执行活塞(jointly-rotating actuating piston),并且该执行活塞具有第一径向工作面和第二径向工作面,其中第一径向工作面对着可作用于压力的活塞空间,第二径向工作面对着离心压力补偿空间。流体通过共同旋转毂和设置在所述毂和壳体之间的旋转引入(leadthrough)供应到活塞空间内。所述类型的双离合器装置的缺点在于其具有相当高的复杂性和产生高的阻力扭矩。一种作为比较的双离合器装置可从DE 102 23 780 C1中获知。从DE 10 2004 061 020A1中可知,正如说明中所介绍的内容一样,该装置设置有两个活塞/汽缸装置,其中一个径向地套入另一个内,并且朝相同的方向作用,使其固定到毂上的壳体上,所述毂固定在壳体上。活塞/汽缸装置通过杆装置作用在双离合器装置的摩擦离合器上,所述摩擦离合器同样将其中的一个径向地套入到另一个里面。径向的外摩擦离合器的输入元件以可旋转方式安装在曲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输出轴(内输出轴)的一部分上。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与
技术介绍
成对比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双离合器装置。在说明书中所介绍的双离合器装置实现所述目的,其中输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利用径向轴承装置以可旋转方式安装在固定于壳体上的毂上。这里,至少一个输入元件可直接地或间接地安装。该结构使得在整体上可获得更适宜的轴承的轴承试样。本专利技术显著有利的是输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输入元件连接到旋转元件上,所述旋转元件利用径向轴承装置以可旋转方式安装在固定于壳体上的毂上。旋转元件可以以一个元件的方式连接到至少一个输入元件上,或者可体现为分开的部件。本专利技术同样有利的是径向轴承装置具有两个彼此之间轴向间隔的径向轴承。对于所述装置,轴向力可同样由径向轴承装置吸收,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输入元件或旋转元件可以以适宜的方式轴向地固定。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其设置的径向轴承被密封,径向轴承之间具有用作引导冷却液的空间。对于所述实施例,根据设计其可以以显著有利的方式将冷却液通过径向轴承装置供应到摩擦离合器上。还优选的是,不需要旋转引入等来用于供应冷却液。在另外的一个情况中,冷却液通过固定于壳体上的毂由径向的内侧面供应,然后以最佳方式分别通过旋转元件和输入元件供应到摩擦离合器上,并且离心力作用在其上。同样在整体上优选的是第一和第二活塞/汽缸装置设置在径向轴承装置的两个相对侧上。可整体上获得基本上对称的装置,其中所产生的力可以有利的方式被引导或吸收。出于相似的原因,同样有利的是第一和第二活塞/汽缸装置朝相反的方向上作用。具有固定在壳体上并朝相反方向作用的活塞/汽缸装置的双离合器装置的实施例同样可认为其是一个独立的专利技术,其不依赖于输入元件的安装,具体的也就是说,不管是否输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输入元件利用径向轴承装置以可旋转方式安装在固定于壳体上的毂上。朝相反方向上的作用对于可获得的对称设计和模块化(例如,可采用基本上相同或镜像对称地设置活塞/汽缸装置)产生许多益处。在整体上有益的是活塞/汽缸装置均直接安装在固定于壳体上的毂的外周边上。优选地在摩擦离合器内径向延伸的毂可在其外周边上支承活塞/汽缸装置。同样有利的是,轴向轴承可设计成具有相对小的直径的轴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摩擦离合器在所有情况下均利用弹簧装置朝开口方向预先加载。此时,由于用于将摩擦离合器闭合(接合)的相应的力是通过轴向轴承施加的,所以轴向轴承相应地作为接合轴承。在此,本专利技术显著有利的是弹簧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弹簧装置支承在旋转元件上,该旋转元件利用径向轴承装置以可旋转方式安装在固定于壳体上的毂上。由于所述支承可由通常设置在任何情况中的构件设置,所以其结构还可进一步降低组件的复杂性。具有在相对两侧上的两个活塞/汽缸装置且在相反的两个方向作用的实施例中,两个弹簧装置可优选地支承在可旋转元件上(从相对侧)。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第二摩擦离合器径向地设置在第一摩擦离合器内。该结构允许轴向短的结构设计。在此,有益的是第一摩擦离合器的输入元件具有径向向外设置的盘承载件。同样有益的是第二摩擦离合器的输入元件具有径向向内设置的盘承载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摩擦离合器靠近第一摩擦离合器轴向地设置。此结构允许径向的紧凑设计。在此,显著有益的是第一摩擦离合器的输入元件具有径向向内设置的盘承载件。此结构允许对径向轴承装置进行有利的连接。因此,同样有益的是第二摩擦离合器的输入元件具有径向向内设置的盘承载件。在所述另一实施例的情况中,整体上优选地,利用径向轴承装置安装在毂上的旋转元件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摩擦离合器的共用输入元件上。此结构使得组件的复杂性进一步降低。整体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双离合器装置可实现下面优点中的至少一个-使组件复杂性降低。-制造成本更低。-产生更低的阻力扭矩。-由于没有设置旋转活塞,所以不需要离心力补偿空间。-不需要旋转引入,所以同样消除了不确定的泄漏。-双离合器装置的致动器装置可由模块化设计-相同的致动器装置可用于不同的双离合器装置,特别是,不仅可用于具有湿式摩擦离合器的双离合器装置,还可用于干式摩擦离合器的双离合器装置。不言而喻的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上述特征和将在下面进行解释的特征不仅可使用在各自特定的组合中,而且可使用在其它组合中或单独使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均显示在图中并且均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更加详细地加以解释。在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双离合器装置的汽车传动系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双离合器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汽车传动系总体上由标记10表示。传动系10具有例如内燃机12的驱动发动机和双离合器变速器14。双离合器变速器14的输入连接到内燃机12的曲轴16上。双离合器变速器14具有输出轴18,该输出轴18以固有的已知的方式连接到汽车驱动车轮上。双离合器变速器14具有设置在壳体22内的双离合器装置20。双离合器装置20包括第一摩擦离合器24和第二摩擦离合器26。两个摩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14)的双离合器装置(20),该双离合器装置具有输入轴(16)、第一摩擦离合器(24)、第二摩擦离合器(26)、两个输出轴(32,42)、固定在壳体上的毂(46)、固定在壳体上的第一活塞/汽缸装置(80)、以及固定在壳体上的第二活塞/汽缸装置(82),所述摩擦离合器(24,26)的输入元件(28,38)连接到所述输入轴(16)上,所述摩擦离合器(24,26)的输出元件(30,40)在所有情况下均连接到所述两个输出轴(32,42)中的一个上,并且所述摩擦离合器(24,26)可在所有情况下利用固定在壳体上的所述活塞/汽缸装置(80,82)中的一个产生致动,该双离合器装置还具有轴向轴承(88,98),    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元件(28,38)中的至少一个利用径向轴承装置(60)以可旋转方式安装在固定于壳体上的毂(46)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汉西格伦普利尼库诺弗罗纽斯
申请(专利权)人:赫尔曼—哈根迈尔GETRAG传动机构和齿轮工厂有限公司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