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式俯卧位通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9472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气囊式俯卧位通气装置,包括支架主体和气泵装置,所述支架主体前端固定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前端固定安装有头靠,所述头靠上方镶嵌安装有头部气囊垫A和头部气囊垫B,所述支架主体内侧稍前端活动安装有第三滑框,所述第三滑框内部固定安装有胸部气囊垫C、胸部气囊垫B和胸部气囊垫A,所述支架主体内侧中部活动安装有第二滑框,所述第二滑框内部固定安装有髂棘气囊垫B和髂棘气囊垫A,所述支架主体内侧后端活动安装有第一滑框;它可以实现普通支撑垫病人稍微活动后不会轻易造成移位,调节简单且稳定,可以有效的进行俯卧位通气的治疗、普通支撑垫两边不可根据情况有效的进行调节高度的目的。

Airbag prone position venti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囊式俯卧位通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临床用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气囊式俯卧位通气装置。
技术介绍
俯卧位通气可改善通气血流比,提高氧合、促进分泌物引流、降低病死率,被广泛的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部感染、大面积烧伤等患者的治疗中。目前,临床上未见成品的俯卧位通气装置,多是借用烧伤科翻身床,但该床价格昂贵,且不适用于重症病人长期使用;或使用传统方法即用枕头、支撑垫等垫于病人头部、胸部、腹部、腿部,起到简单的支撑作用。传统的方法有诸多的弊端: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海绵垫和枕头支撑患者不稳定、易移位;不易调节垫子的位置;枕头较硬易形成压疮;患者舒适度差,耐受时间短;不利于吸引;易造成意外脱管等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海绵垫和枕头支撑患者不稳定、易移位;不易调节垫子的位置;枕头较硬易形成压疮;患者舒适度差,耐受时间短;不利于吸引;易造成意外脱管等并发症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气囊式俯卧位通气装置,它可以实现可根据病人的生理特点灵活调整头面枕、胸垫、髂嵴垫、下肢垫的位置;充分悬空患者的眼、口、鼻,利于分泌物的引流和吸引;结构性能稳定,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耐受性、安全感;操作简单、方便,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的优势。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气囊式俯卧位通气装置,包括支架主体和气泵装置,所述支架主体前端固定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前端固定安装有头靠,所述头靠上方镶嵌安装有头部气囊垫A和头部气囊垫B,所述支架主体内侧稍前端活动安装有第三滑框,所述第三滑框内部固定安装有胸部气囊垫C、胸部气囊垫B和胸部气囊垫A,所述支架主体内侧中部活动安装有第二滑框,所述第二滑框内部固定安装有髂棘气囊垫B和髂棘气囊垫A,所述支架主体内侧后端活动安装有第一滑框,所述第一滑框内部固定安装有下肢气囊垫B和下肢气囊垫A,所述气泵装置上方左侧固定安装有开关,所述气泵装置上方右侧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气泵,所述气泵装置上方右侧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气泵,所述气泵装置上方后端分别开设有下肢气囊垫A充气口、胸部气囊垫A充气口和髂棘气囊垫A充气口,所述气泵装置上方中间分别开设有胸部气囊垫B充气口、头部气囊垫A充气口和头部气囊垫B充气口,所述气泵装置上方前端分别开设有下肢气囊垫B充气口、髂棘气囊垫B充气口和胸部气囊垫C充气口,所述下肢气囊垫A充气口、胸部气囊垫A充气口、髂棘气囊垫A充气口、胸部气囊垫B充气口、头部气囊垫A充气口、头部气囊垫B充气口、下肢气囊垫B充气口、髂棘气囊垫B充气口和胸部气囊垫C充气口上方均活动连接有导气管。优选的,所述下肢气囊垫B、髂棘气囊垫B、胸部气囊垫C、下肢气囊垫A、髂棘气囊垫A、胸部气囊垫A、头部气囊垫A和头部气囊垫B通过导气管与气泵装置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下肢气囊垫B、髂棘气囊垫B、胸部气囊垫C、下肢气囊垫A、髂棘气囊垫A、胸部气囊垫A、头部气囊垫A、头部气囊垫B上部为柔软舒适的海绵材质。优选的,所述支架主体、第一滑框、第二滑框、第三滑框和头靠材质均为铝型材。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框、第二滑框和第三滑框两侧均活动安装有紧固旋钮。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支架主体、第一滑框、第二滑框、第三滑框、伸缩杆和紧固旋钮,通过滑框在支架主体上滑动和伸缩杆进行伸缩的方式,可根据病人的身高及生理结构自由调节头部气囊垫A、头部气囊垫B、胸部气囊垫A、胸部气囊垫C、胸部气囊垫B、髂棘气囊垫B、髂棘气囊垫A、下肢气囊垫B、下肢气囊垫A的位置,取得病人最佳舒适体位,并通过紧固旋钮对滑框进行固定,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解决了海绵垫和枕头支撑患者不稳定、易移位;不易调节垫子的位置,不能有效的进行俯卧位通气的治疗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下肢气囊垫B、髂棘气囊垫B、胸部气囊垫C、下肢气囊垫A、髂棘气囊垫A、胸部气囊垫A、头部气囊垫A、头部气囊垫B、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可根据病人需要通气部位的左右位置,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的自动充放气的时间间隔,使下肢气囊垫B、髂棘气囊垫B、胸部气囊垫C、头部气囊垫A和下肢气囊垫A、髂棘气囊垫A、胸部气囊垫A、头部气囊垫B的充气量不一样,这样就使左右气囊的高度不同,使病人需要通气部位可以有效的进行通气,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解决了普通支撑垫患者舒适度差,耐受时间短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支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气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滑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架主体;2-第一滑框;3-下肢气囊垫B;4-髂棘气囊垫B;5-第二滑框;6-胸部气囊垫C;7-第三滑框;8-伸缩杆;9-头部气囊垫A;10-头靠;11-下肢气囊垫A;12-髂棘气囊垫A;13-胸部气囊垫A;14-胸部气囊垫B;15-胸部气囊垫A充气口;16-髂棘气囊垫A充气口;17-下肢气囊垫A充气口;18-气泵装置;19-开关;20-下肢气囊垫B充气口;21-髂棘气囊垫B充气口;22-胸部气囊垫C充气口;23-导气管;24-第一气泵;25-胸部气囊垫B充气口;26-头部气囊垫A充气口;27-头部气囊垫B充气口;28-第二气泵;29-头部气囊垫B;30-紧固旋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气囊式俯卧位通气装置,包括支架主体1和气泵装置18,所述支架主体1前端固定安装有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前端固定安装有头靠10,所述头靠10上方镶嵌安装有头部气囊垫A9和头部气囊垫B29,所述支架主体1内侧稍前端活动安装有第三滑框7,所述第三滑框7内部固定安装有胸部气囊垫C6、胸部气囊垫B14和胸部气囊垫A13,所述支架主体1内侧中部活动安装有第二滑框5,所述第二滑框5内部固定安装有髂棘气囊垫B4和髂棘气囊垫A12,所述支架主体1内侧后端活动安装有第一滑框2,所述第一滑框2内部固定安装有下肢气囊垫B3和下肢气囊垫A11,所述气泵装置18上方左侧固定安装有开关19,所述气泵装置18上方右侧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气泵28,所述气泵装置18上方右侧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气泵24,所述气泵装置18上方后端分别开设有下肢气囊垫A充气口17、胸部气囊垫A充气口15和髂棘气囊垫A充气口16,所述气泵装置18上方中间分别开设有胸部气囊垫B充气口25、头部气囊垫A充气口26和头部气囊垫B充气口27,所述气泵装置18上方前端分别开设有下肢气囊垫B充气口20、髂棘气囊垫B充气口21和胸部气囊垫C充气口22,所述下肢气囊垫A充气口17、胸部气囊垫A充气口15、髂棘气囊垫A充气口16、胸部气囊垫B充气口25、头部气囊垫A充气口26、头部气囊垫B充气口27、下肢气囊垫B充气口20、髂棘气囊垫B充气口21和胸部气囊垫C充气口22上方均活动连接有导气管23。所述下肢气囊垫B3、髂棘气囊垫B4、胸部气囊垫C6、下肢气囊垫A11、髂棘气囊垫A12、胸部气囊垫A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气囊式俯卧位通气装置,包括支架主体(1)和气泵装置(1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前端固定安装有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前端固定安装有头靠(10),所述头靠(10)上方镶嵌安装有头部气囊垫A(9)和头部气囊垫B(29),所述支架主体(1)内侧稍前端活动安装有第三滑框(7),所述第三滑框(7)内部固定安装有胸部气囊垫C(6)、胸部气囊垫B(14)和胸部气囊垫A(13);所述支架主体(1)内侧中部活动安装有第二滑框(5),所述第二滑框(5)内部固定安装有髂棘气囊垫B(4)和髂棘气囊垫A(12),所述支架主体(1)内侧后端活动安装有第一滑框(2),所述第一滑框(2)内部固定安装有下肢气囊垫B(3)和下肢气囊垫A(11),所述气泵装置(18)上方左侧固定安装有开关(19),所述气泵装置(18)上方右侧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气泵(28),所述气泵装置(18)上方右侧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气泵(24),所述气泵装置(18)上方后端分别开设有下肢气囊垫A充气口(17)、胸部气囊垫A充气口(15)和髂棘气囊垫A充气口(16);所述气泵装置(18)上方中间分别开设有胸部气囊垫B充气口(25)、头部气囊垫A充气口(26)和头部气囊垫B充气口(27),所述气泵装置(18)上方前端分别开设有下肢气囊垫B充气口(20)、髂棘气囊垫B充气口(21)和胸部气囊垫C充气口(22),所述下肢气囊垫A充气口(17)、胸部气囊垫A充气口(15)、髂棘气囊垫A充气口(16)、胸部气囊垫B充气口(25)、头部气囊垫A充气口(26)、头部气囊垫B充气口(27)、下肢气囊垫B充气口(20)、髂棘气囊垫B充气口(21)和胸部气囊垫C充气口(22)上方均活动连接有导气管(23);所述下肢气囊垫B(3)、髂棘气囊垫B(4)、胸部气囊垫C(6)、下肢气囊垫A(11)、髂棘气囊垫A(12)、胸部气囊垫A(13)、头部气囊垫A(9)和头部气囊垫B(29)通过导气管(23)与气泵装置(18)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气囊式俯卧位通气装置,包括支架主体(1)和气泵装置(1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前端固定安装有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前端固定安装有头靠(10),所述头靠(10)上方镶嵌安装有头部气囊垫A(9)和头部气囊垫B(29),所述支架主体(1)内侧稍前端活动安装有第三滑框(7),所述第三滑框(7)内部固定安装有胸部气囊垫C(6)、胸部气囊垫B(14)和胸部气囊垫A(13);所述支架主体(1)内侧中部活动安装有第二滑框(5),所述第二滑框(5)内部固定安装有髂棘气囊垫B(4)和髂棘气囊垫A(12),所述支架主体(1)内侧后端活动安装有第一滑框(2),所述第一滑框(2)内部固定安装有下肢气囊垫B(3)和下肢气囊垫A(11),所述气泵装置(18)上方左侧固定安装有开关(19),所述气泵装置(18)上方右侧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气泵(28),所述气泵装置(18)上方右侧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气泵(24),所述气泵装置(18)上方后端分别开设有下肢气囊垫A充气口(17)、胸部气囊垫A充气口(15)和髂棘气囊垫A充气口(16);所述气泵装置(18)上方中间分别开设有胸部气囊垫B充气口(25)、头部气囊垫A充气口(26)和头部气囊垫B充气口(27),所述气泵装置(18)上方前端分别开设有下肢气囊垫B充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峰李松梅杜长虹彭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