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构件间的铆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422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构件间的铆合结构,其是于至少二相对设置的机械构件上进一步设置至少一铆合穴,该至少一铆合穴是成型于其中一机械构件上,位于该机械构件铆合时受力处的相对内侧,且具有一定宽度及深度,如此减少该机械构件的肉厚,令该机械构件铆合时可藉较小的受力来达到变形,且令该机械构件变形时,仅会突出于铆合穴的内壁,而不会突出于其内部容置构件空间的内壁,以避免影响到该机械构件内部零件正常的作动,或者造成内部零件的损坏。(*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铆合结构,尤指一种可避免机械构件铆合时内壁突出变 形的机械构件间的铆合结构
技术介绍
铆合是一种机械加工作业中常使用的机件结合方法,其是将至少二欲结合的机 械构件,以其外部表面相互套设或贴合,并对各机械构件施以一作用力,令各柳戒 构件产生形变因而相互嵌固或扣抵,以达到紧密的结合。如一轴承座与一套体的铆合, 一般而言,套体是套设于轴承座的外部,其边缘 与轴承座的表面相接触,铆合时,对套体的边缘施以一作用力,令套体的边缘往轴 承座表面的方向弯折,然后逐渐陷入轴承座表面,令两者接触的表面产生一定的摩擦力而使套体与轴承座相互结合;亦繊以更强的作用力,令轴承座或套体表面进 一步凹入形成凹穴,与套体或轴承座弯折的部分相嵌合,因而提供套体与轴承座更 强的结合力而达到更紧密的结合。由于部分机械构件如前述的轴承座,其一般皆具有较大的肉厚,故欲令其铆合 时产生形变,是需要相当大的作用力才得以达成;此外,其产生形变的过程之中, 若未妥善控制所施的作用力,则往往会使得该部分机械构件形变量超出预期而影响 到内部零件正常的作动,或者造成内部零件的损坏;如前述轴承座内部的轴承,其 若于铆合时施力太大,则很可能会导致轴承座内壁突出,而使得其内部的轴承产生 移位或变形,影响到其枢转。
技术实现思路
为有效改善机械构件在铆合时可能发生的前述种种问题,本技术提供一机 械构件间的铆合结构,其不仅令机械构件能够以较小的作用力来达至胸P合,且不会 对其内部零件造成影响或破坏。为达前述目的,本技术的机械构件间的铆合结构,是于至少二相对设置的机械构件上进一步设置至少1哈穴,i^少lP合穴是成型于其中一^M构件上, 位于该机械构件铆合时受力处的相对内侧,且具有一定宽度及深度。如此减少该机械构件的肉厚,令该机械构件铆合时可藉较小的受力舰到变形, 且令该机械构件变形时,至多突出于铆合穴的内壁,而不会变形突出于其内部容置 构件空间的内壁,以避免影响到内部零件正常的作动,或者造成内部零件的损坏。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铆合前的恻面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铆合后的侧面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 o轴承座1 1 o轴承1 2 0嵌槽2 0套体1 l容室1 2铆合部1 3铆合穴2 l端缘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1所示,以一轴承座l 0及一套体2 O的铆合为例,该轴承座l 0具 有一端面、 一容室l 1、 一铆合部l 2及一铆合穴1 3,其中该容室1 1是位于轴承座1 0内部,容置有多数个轴承110,各轴承1 1 0 是以其外部表面与该容室11内壁相贴;该铆合部1 2是于该轴承座1 0 —端端缘环绕突出成型,其环绕设有一嵌槽1 2 0 ;该铆合穴l 3是环绕成型于该轴承座1 0端面上相对铆合部1 2的内侧,其是 为具有一定宽度及深度的凹槽。而该套体2 0是可与轴承座1 0相互套合,其一端的端缘2 1穿置于嵌槽1 2 O之内。请参看图2所示,当铆合时,施工者可对轴承座1 0的铆合部1 2施以一作用 力,令铆合部l 2往套体2 0端缘2 l方向抵紧,持续施以较大作用力后,该铆合 部1 2可压抵该套体2 0端缘2 1—起产生变形,令轴承座1 0与套体2 0端缘2l相嵌合,因而紧密的结合。由于铆合穴l 3具有一定宽度及深度,故当铆合部l 2变形时,铆合穴l 3可 容纳铆合部1 2在铆合时变形的部分体积、,令该轴承座1 0于铆合时,其容室1 1 内壁不会突出,而避免轴承l 1 O的移位或损坏。权利要求1. 一种机械构件间的铆合结构,其包括有至少二相对设置的机械构件,其中至少一机械构件上具有至少一铆合穴,该至少一铆合穴是成型于该机械构件铆合时受力处的相对内侧,且具有一定宽度及深度。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构件间的铆合结构,其是包括有二相对设置的机 械构件,各机械构件分别具有一端面,而铆合穴是成型于其中一机械构件的端面上。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构件间的铆合结构,其机械构件分别是为一轴承座及一套体,其中 该轴承座具有 一端面;一铆合部,其是于该轴承座一端端缘环绕突出成型,其环绕设有一嵌槽; 该套体是可与轴承座相互套合,其一端的端缘穿置于嵌槽之内; 而铆合穴是环绕成型于该轴承座端面上,相对铆合部的内侧。4. 如权禾腰求3所述的机械构件间的铆合结构,其轴承座内部具有一容室,该容室内容置有多数个轴承,各轴承是以其外部表面与该容室内壁相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构件间的铆合结构,其是于至少二相对设置的机械构件上进一步设置至少一铆合穴,该至少一铆合穴是成型于其中一机械构件上,位于该机械构件铆合时受力处的相对内侧,且具有一定宽度及深度,如此减少该机械构件的肉厚,令该机械构件铆合时可藉较小的受力来达到变形,且令该机械构件变形时,仅会突出于铆合穴的内壁,而不会突出于其内部容置构件空间的内壁,以避免影响到该机械构件内部零件正常的作动,或者造成内部零件的损坏。文档编号F16C35/06GK201241906SQ20082012784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8日专利技术者庄文龙 申请人:天下逻辑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构件间的铆合结构,其包括有至少二相对设置的机械构件,其中至少一机械构件上具有至少一铆合穴,该至少一铆合穴是成型于该机械构件铆合时受力处的相对内侧,且具有一定宽度及深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天下逻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