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坡道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31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陡坡建筑领域,提供了一种陡坡道路结构,包括衡重式挡土墙和多根悬挑梁;衡重式挡土墙设置在陡坡的上幅路基路面的路肩处;多根悬挑梁依次布置在衡重式挡土墙的墙身外侧;且悬挑梁的一端与衡重式挡土墙的墙身连接,另一端采用支撑结构与陡坡坡体连接;预制板铺设在悬挑梁的上表面,且预制板的板面上铺设有下幅路基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陡坡道路结构通过在上幅路基路面与下幅路基路面之间设置衡重式挡土墙,以及在采用斜撑和悬挑梁支撑的预制板上铺设下幅路基路面,使得该陡坡道路结构在施工时可以减少填挖方,同时减少了下幅路基路面的支挡结构。

Steep slope road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陡坡道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陡坡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陡坡道路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陡坡地段,道路形式基本上分两种道路横断面形式:一种是并行等高双向道路断面形式,一种是并行不等高双向分幅道路断面形式,前者会出现内侧路堑边坡高、挖方量大而外侧填方量大路堤边坡高的情况出现,目前传统的路堑高边坡往往采用高重力式挡土墙、桩板墙等结构形式,但是受限于其支挡能力,往往挡土墙最高不会超过8m,桩板墙也一般不会超过10m,即便是加预应力锚索的情况下,桩板墙也不会超过15m,而下挡采用衡重式挡土墙一般也不会超过10m,再高的话需要加桩基托梁或承台,或者采用桩板墙,甚至需要换成桥梁形式,即便如此,也会大大增加征地拆迁的面积和费用,增加了水土流失的程度以及产生滑坡溜坍的地质灾害风险;若是采用后者,会有效降低征地面积,降低水土流失和滑坡地质灾害的风险,但是需要增加上下分幅道路之间的挡护工程,整体上虽比并行等高的道路断面形式有较明显的优势,但是土建投资规模未必降低或者降低不够明显。受限于目前支挡结构形式的收坡能力,即便是采用分幅并行不等高的断面形式,在减少征拆、降低投资、减少水土流失和滑坡地灾风险方面,仍显能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陡坡道路结构,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陡坡道路结构,包括:衡重式挡土墙和多根悬挑梁;所述衡重式挡土墙设置在陡坡的上幅路基路面的路肩处;多根所述悬挑梁依次布置在所述衡重式挡土墙的墙身外侧;且所述悬挑梁的一端与所述衡重式挡土墙的墙身连接,另一端采用支撑结构与陡坡坡体连接;预制板铺设在所述悬挑梁的上表面,且所述预制板的板面上铺设有下幅路基路面。其中,所述的陡坡道路结构,还包括:预应力锚索;所述衡重式挡土墙的墙身上开设有第一锚孔,所述第一锚孔贯穿所述衡重式挡土墙的墙身;所述陡坡坡体上开设有第二锚孔,所述第二锚孔为盲孔,且所述第一锚孔与所述第二锚孔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预应力锚索的锚固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锚孔内,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锚孔,且所述预应力锚索的另一端锚固在所述第二锚孔处于墙身外侧的一端。其中,所述的陡坡道路结构,还包括:多根竖直设置在所述陡坡上的桩基;所述桩基沿所述陡坡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所述桩基的顶部与所述衡重式挡土墙的墙身底部连接。其中,所述支撑结构为斜撑;所述斜撑向远离所述陡坡坡面的一侧倾斜向上。其中,所述支撑结构为墩柱;所述墩柱与所述悬挑梁垂直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锚孔处于所述衡重式挡土墙的墙身上部;且所述第二锚孔位于所述陡坡内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锚孔处于墙身外侧一端的高度。其中,所述第二锚孔及所述第一锚孔所处的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20°;和/或,所述第二锚孔的孔径和所述第一锚孔的孔径均为100-120mm。其中,所述衡重式挡土墙的相邻两节墙身之间的连接处设有伸缩缝,所述伸缩缝中填有弹性防水材料。(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陡坡道路结构,通过在上幅路基路面与下幅路基路面之间设置衡重式挡土墙,以及将下幅路基路面设置在采用斜撑和悬挑梁支撑的预制板上,使得该陡坡道路结构采用并行不等高分幅道路,在施工时可以减少填挖方,以及在提高道路结构支挡能力的前提下,减少了下幅路基路面的支挡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陡坡道路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陡坡道路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陡坡道路结构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陡坡道路结构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陡坡道路结构的再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陡坡地面线;2-衡重式挡土墙;3-悬挑梁;41-斜撑;42-墩柱;5-上幅路基路面;6-预制板;7-预应力锚索;8-桩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陡坡地段的道路,在并行等高不分幅的条件下,产生了半堑半堤横断面形式,若采用现有的上挡和下挡措施,极有可能致挡护能力不够的困境,甚至需要采用半路半桥的形式才能解决,并由此带来了填挖方量大、上下挡规模大,征地费用和挡护工程费用大幅上升的不利局面,同时由于刷坡坡度过高导致大面积植被破坏而引起大面积水土流失甚至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的后果。图1示出了本技术陡坡道路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该陡坡道路结构包括:衡重式挡土墙2和多根悬挑梁3;衡重式挡土墙2设置在陡坡的上幅路基路面5的路肩处;多根悬挑梁3依次布置在衡重式挡土墙2的墙身外侧;且悬挑梁3的一端与衡重式挡土墙2的墙身连接,另一端采用支撑结构与陡坡坡面连接;预制板6铺设在所述悬挑梁3的上表面,且预制板6的板面上铺设有下幅路基路面。具体地,陡坡地段采用并行不等高分幅道路横断面形式,即陡坡地段包括上幅道路和下幅道路。在陡坡的上幅路基路面的路肩上衡重式挡土墙2,例如,先在陡坡上设衡重式挡土墙2的位置开挖衡重式挡土墙2施工平台;即,在陡坡地面线1上的预设位置开挖形成施工平台。然后在该平台处施作衡重式挡土墙2。在完成衡重式挡土墙2的施作后,即可在陡坡的相应位置施作支撑结构,例如,将支撑结构的一端与陡坡坡面连接,相对应的另一端与悬挑梁远离陡坡坡面的一端连接;例如,上述的连接方式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固连。随后,即可在悬挑梁3上铺设预制板6,且将各预制板6之间做好搭接和留缝,以使预制板6形成铺设下幅路基路面的基础。之后,就可以在衡重式挡土墙2的墙顶铺设上幅路基路面5,以及,在预制板6上实施下幅路基路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上幅路基路面5与下幅路基路面之间设置衡重式挡土墙2,以及将下幅路基路面设置在采用支撑结构和悬挑梁3支撑的预制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陡坡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衡重式挡土墙和多根悬挑梁;所述衡重式挡土墙设置在陡坡的上幅路基路面的路肩处;多根所述悬挑梁依次布置在所述衡重式挡土墙的墙身外侧;且所述悬挑梁的一端与所述衡重式挡土墙的墙身连接,另一端采用支撑结构与陡坡坡体连接;预制板铺设在所述悬挑梁的上表面,且所述预制板的板面上铺设有下幅路基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陡坡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衡重式挡土墙和多根悬挑梁;所述衡重式挡土墙设置在陡坡的上幅路基路面的路肩处;多根所述悬挑梁依次布置在所述衡重式挡土墙的墙身外侧;且所述悬挑梁的一端与所述衡重式挡土墙的墙身连接,另一端采用支撑结构与陡坡坡体连接;预制板铺设在所述悬挑梁的上表面,且所述预制板的板面上铺设有下幅路基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陡坡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应力锚索;所述衡重式挡土墙的墙身上开设有第一锚孔,所述第一锚孔贯穿所述衡重式挡土墙的墙身;所述陡坡坡体上开设有第二锚孔,所述第二锚孔为盲孔,且所述第一锚孔与所述第二锚孔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预应力锚索的锚固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锚孔内,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锚孔,且所述预应力锚索的另一端锚固在所述第二锚孔处于墙身外侧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陡坡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根竖直设置在所述陡坡上的桩基;所述桩基沿所述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承磊裴利华焦占普谢淼张军孔得璨贺敏杰张健李晓娜焦世杰杨昆王海蝶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院集团西南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