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904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属于跨座式单轨隧道技术领域,包括沿纵向依次设置的多个轨道单元,轨道单元包括位于上部的梁体和位于下部的基座,梁体与基座分别浇筑形成的预制块,可根据实际施工现场情况,选择对应的基座预制块和梁体预制块,实现多种隧道场景的灵活运用,还可将各预制块结构设置为空心结构,减小自重,方便运输和施工,在梁体的外周浇筑形成二次浇筑层,以保证轨道梁外周的平顺性,并通过在各轨道单元相邻的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接口和接头,轨道结构中的间隙采用浆液填充密实,并在轨道单元两侧设置有侧部结构梁,以提高轨道结构的整体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跨座式单轨隧道,具体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


技术介绍

1、跨座式单轨交通是车辆通过橡胶车轮跨行轨道梁上行驶的一种轨道交通制式,适用于中等城市的交通干线、大城市交通加密线,以及地形相对复杂的城市交通线路、旅游观光线路。并在建筑物较为密集的城市核心地段或对城市景观要求较高时,跨座式单轨线路通常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

2、目前,单轨隧道轨道结构型式主要有支座+预制轨道梁、轨道墙或全预制(半预制)轨道墙等型式。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预制构件尺寸过大、自重过重、与隧道管片或仰拱之间连接结构不合理、连接强度不达标等问题。

3、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装配式轨道结构,其预制件构件尺寸较小,预制件与隧道管片之间的连接结构合理,方便现场运输和安装,且防止隧道产生局部应力和沉降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其中通过将轨道单元分为梁体和基座,并分别浇筑形成预制块结构,再在现场组装形成轨道单元,并将其沿纵向依次排列设置得到轨道结构,方便现场运输和安装,提高现场施工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设置在隧道底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纵向依次排列设置的多个轨道单元,

3、所述轨道单元包括位于上部的梁体和位于下部的基座,所述梁体为倒“t”型结构,其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梁体与所述基座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基座与所述隧道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

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其前后两端的通槽,用于容置所述梁体。

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开设有贯穿其前后两端面的通孔,使得所述基座内部形成空腔,

6、所述基座底部开设有贯穿其内外壁面的通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实现所述隧道底板和所述基座的连接。

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为拱形结构,包括垫板和分设在垫板两侧的拱脚,

8、两所述拱脚外侧设置有翼板,所述翼板上开设有通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连接件。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梁体外周设置有二次浇筑层,所述二次浇筑层由路面材料浇筑形成。

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梁体外周设置有剪力件,所述二次浇筑层与所述剪力件锚固连接。

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相邻的所述轨道单元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部和/或连接部,用于实现两所述轨道单元的对接和/或连接

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部包括分设于两所述轨道单元相邻两端面上且相互匹配对接的接头和接口,用于实现两所述轨道单元的对接,

13、和/或

14、所述连接部包括分设于两所述轨道单元相邻两端面上且相对应的两安装孔以及穿设于两所述安装孔的连接件,用于实现两所述轨道单元的连接。

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轨道单元两侧分别设置有侧部结构梁,所述侧部结构梁包括预埋在所述隧道底板上的锚筋和浇筑在锚筋上的混凝土,所述侧部结构梁的上表面与所述基座上表面相平齐。

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梁体和所述基座之间设置有缓冲垫,

17、和/或

18、所述基座和所述隧道底板之间设置有缓冲垫;

19、各所述轨道单元之间、所述梁体与所述基座之间以及所述基座与所述隧道底板之间设置有浆液材料,以将间隙处填充密实。

20、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21、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技术的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其通过包括沿纵向依次排列设置的多个轨道单元,轨道单元包括上部的轨道梁和下部的基座,两者分别浇筑形成,通过将轨道结构分为各轨道节段,减小预制件尺寸和规格,并通过在轨道单元内部形成中空结构,以减小预制件的自重,以方便现场运输和安装,提高施工效率;

23、(2)本技术的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其通过将轨道结构与隧道底板(即隧道管片)的连接方式采用通长设置,使得车辆和轨道结构传递至隧道的荷载为均布荷载,纵向差异沉降小,隧道受力合理,且纵向上相邻两轨道单元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从而提高纵向连接强度;

24、(3)本技术的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其通过在各轨道单元(包括梁体和/或基座)相邻的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接口和接头,通过接口和接头的匹配对接,提高梁体和/或基座的安装精度,继而保证整体轨道单元的安装精度;

25、(4)本技术的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其通过将基座设计为拱形结构,其包括垫板和分设于垫板两侧的拱座,并通过拱脚外侧的翼板与隧道底板可连接,适用于道床高度较小的区间隧道;

26、(5)本技术的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其通过在梁体梁体外周设置有二次浇筑层,在完成若干节段的轨道单元的安装施工后,进行二次浇筑层的整体浇筑施工,可满足单轨车辆行驶轨道的施工精度要求,保证行驶平顺性;

27、(6)本技术的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其通过在各轨道单元之间以及轨道单元与隧道底板之间的间隙采用浆液填充密实,并在轨道单元两侧设置有侧部结构梁,以提高轨道结构的整体性,并在轨道结构主体施工完成,进行填充层、水沟以及其它功能设施的施工,以完善隧道疏散、排水等功能,同时还可在基座上预先设置有水槽结构,以在完成轨道单元的施工后可直接形成水沟结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设置在隧道底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纵向依次排列设置的多个轨道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其中,所述基座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其前后两端的通槽,用于容置所述梁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其中,所述基座开设有贯穿其前后两端面的通孔,使得所述基座内部形成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其中,所述基座为拱形结构,包括垫板和分设在垫板两侧的拱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其中,所述梁体外周设置有二次浇筑层,所述二次浇筑层由路面材料浇筑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其中,所述梁体外周设置有剪力件,所述二次浇筑层与所述剪力件锚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其中,两相邻的所述轨道单元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部和/或连接部,用于实现两所述轨道单元的对接和/或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其中,所述定位部包括分设于两所述轨道单元相邻两端面上且相互匹配对接的接头和接口,用于实现两所述轨道单元的对接,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其中,所述轨道单元两侧分别设置有侧部结构梁,所述侧部结构梁包括预埋在所述隧道底板上的锚筋和浇筑在锚筋上的混凝土,所述侧部结构梁的上表面与所述基座上表面相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其中,所述梁体和所述基座之间设置有缓冲垫,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设置在隧道底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纵向依次排列设置的多个轨道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其中,所述基座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其前后两端的通槽,用于容置所述梁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其中,所述基座开设有贯穿其前后两端面的通孔,使得所述基座内部形成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其中,所述基座为拱形结构,包括垫板和分设在垫板两侧的拱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其中,所述梁体外周设置有二次浇筑层,所述二次浇筑层由路面材料浇筑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座式单轨隧道双块型装配式轨道结构,其中,所述梁体外周设置有剪力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新平林东裴利华张俊龙杨醒宇彭荣华张旭东邓如勇冯炎唐正伟乐师军陈浩鸿施小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院集团西南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