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共聚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29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划伤性、耐冲击性、耐热性以及耐胺性优异的聚碳酸酯树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共聚物,作为其主要构成单元,由(A)下述式(1)(式(1)中,R

Polycarbonate copoly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聚碳酸酯共聚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暴露于包含胺的碱性环境下的条件下能够抑制聚合物分解的聚碳酸酯树脂(聚碳酸酯共聚物)。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于汽车用内饰部件的制造的耐胺性优异的聚碳酸酯树脂成型品(片、膜等)。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由具有特定的构成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耐划伤性、耐冲击性、耐热性、耐胺性优异的汽车用内饰部件。
技术介绍
聚氨酯泡沫是以多元醇和聚异氰酸酯为主原料而制造,将发泡剂、泡沫稳定剂、催化剂、着色剂等混合,一边树脂化一边发泡而成的材料。特别是在汽车领域中,聚氨酯泡沫广泛用于座椅用座垫、门饰板、头枕、扶手、方向盘、地板天花板等吸音·减振材料、缓冲材料、遮光板等。用作催化剂的叔胺化合物在聚氨酯泡沫的树脂化、发泡·膨胀的反应中是不可欠缺的物质。但是,已知胺催化剂会从制造后的聚氨酯泡沫缓缓挥发,引起其它内饰部件的变色、白化。另外,在汽车领域中,出于减少环境负荷、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研究了内饰部件的涂装减少化,寻求不需要以表面保护为目的的涂布处理的涂装减少材料。因此,这样的涂装减少材料需要耐胺性。作为聚碳酸酯树脂,已知有以双酚A为构成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该聚碳酸酯树脂的透明性、耐冲击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优异。因此,作为工程塑料,在电气·电子设备的壳体、汽车内饰·外饰部件、建材、家具、乐器、杂货类等广泛的领域中使用。此外,与无机玻璃相比,比重低且可轻量化,生产率优异,因此,用于汽车等的窗用途。此外,使用了聚碳酸酯树脂的片、膜通过实施涂布处理、层叠体、表面修饰等附加的二次加工,从而被广泛用作汽车内饰的各种显示装置、保护用部件。然而,未实施涂布处理的聚碳酸酯树脂存在如下课题:如果暴露于包含胺的碱性环境下,则聚合物分解,成型品表面白化。此外,JISK5600-5-4中记载的涂料一般试验方法-第5部:涂膜的机械性质-第4节:根据划痕硬度(铅笔法)测定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铅笔硬度仅为2B左右,可以说存在作为涂装减少材料,在表面容易划伤的课题。因此,提出了表面硬度高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例如,专利文献1)。然而,该共聚聚碳酸酯树脂虽然表面硬度高、耐氨性优异,但存在耐冲击性差的课题。另外,已知有以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为构成单元的聚碳酸酯、共聚碳酸酯(例如,专利文献2~6)。该聚碳酸酯树脂虽然表面硬度优异,但存在与以双酚A为构成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相比耐热性差的课题。进而,已知有以6,6’-二羟基-3,3,3’,3’-四甲基-1,1’-螺联茚满为构成单元的聚碳酸酯、共聚碳酸酯(例如,专利文献7~8)。该聚碳酸酯树脂虽然表面硬度、耐热性优异,但为与以双酚A为构成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树脂组合物,耐胺性差。因此,尚不存在耐划伤性、耐冲击性、耐热性以及耐胺性优异的聚碳酸酯树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9-50019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4-06962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8-183852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8-034846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2-117580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3-252978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16-141721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16-1417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划伤性、耐冲击性、耐热性以及耐胺性优异的聚碳酸酯树脂。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汽车内饰部件的聚碳酸酯树脂成型品。本专利技术人等惊讶地发现即使是聚碳酸酯树脂,通过含有特定的构成单元,也可实现上述目的。基于该见解进一步进行研究,结果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下述(构成1)~(构成15)。(构成1)一种聚碳酸酯共聚物,作为主要的构成单元,由(A)下述式(1)所示的构成单元(A)、(B)下述式(2)所示的构成单元(B)以及(C)下述式(3)所示的构成单元(C)构成,全部构成单元中的构成单元(A)的比例为5~25摩尔%,构成单元(B)的比例为35~60摩尔%,构成单元(C)的比例为30~50摩尔%。(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可以包含芳香族基团的碳原子数1~9的烃基、或者卤素原子)(式(2)中,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者卤素原子。X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二基、硫原子、或者氧原子)(式(3)中,W表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二基、硫原子、或者氧原子)(构成2)如前项1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式(1)中的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1~6的烷基,式(2)中的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6的烷基,X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亚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烷二基,式(3)中的W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亚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烷二基。(构成3)如前项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40~160℃。(构成4)如前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依据JISK7202-2用洛氏硬度计(M标尺)测定的洛氏硬度为95~120。(构成5)如前项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按照JISK7211-2测定的高速面冲击试验的冲击能量为25J以上,且破裂形式为延展性破裂。(构成6)如前项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粘均分子量为15000~40000。(构成7)如前项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构成单元(A)为由6,6’-二羟基-3,3,3’,3’-四甲基-1,1’-螺联茚满衍生的构成单元。(构成8)如前项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构成单元(B)为由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衍生的构成单元。(构成9)如前项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构成单元(C)为由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衍生的构成单元。(构成10)一种树脂组合物,含有前项1~9中任一项的聚碳酸酯共聚物以及脱模剂。(构成11)一种树脂组合物,含有前项1~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以及磷系稳定剂和/或受阻酚系稳定剂。(构成12)一种树脂组合物,含有前项1~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以及紫外线吸收剂。(构成13)一种成型品,是将前项1~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进行注塑成型而成的。(构成14)一种片或膜,是将前项1~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进行挤出成型而成的。(构成15)一种汽车用内饰部件,使用了前项13的成型品、或者前项14的片或膜。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树脂和由其构成的成型品的耐胺性、耐划伤性、耐热性以及耐冲击性优异,由此适合用于汽车内饰部件。因此,其起到的产业上的效果显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聚碳酸酯树脂(聚碳酸酯共聚物)>对于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树脂而言,作为主要的构成单元,由(A)下述式(1)所示的构成单元(A)、(B)下述式(2)所示的构成单元(B)以及(C)下述式(3)所示的构成单元(C)构成。(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可以包含芳香族基团的碳原子数1~9的烃基、或者卤素原子)(式(2)中,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6的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碳酸酯共聚物,作为主要的构成单元,由(A)下述式(1)所示的构成单元(A)、(B)下述式(2)所示的构成单元(B)以及(C)下述式(3)所示的构成单元(C)构成,全部构成单元中的构成单元(A)的比例为5~25摩尔%,构成单元(B)的比例为35~60摩尔%,构成单元(C)的比例为30~50摩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27 JP 2017-0130441.一种聚碳酸酯共聚物,作为主要的构成单元,由(A)下述式(1)所示的构成单元(A)、(B)下述式(2)所示的构成单元(B)以及(C)下述式(3)所示的构成单元(C)构成,全部构成单元中的构成单元(A)的比例为5~25摩尔%,构成单元(B)的比例为35~60摩尔%,构成单元(C)的比例为30~50摩尔%,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可以包含芳香族基团的碳原子数1~9的烃基、或者卤素原子,式(2)中,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者卤素原子,X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二基、硫原子、或者氧原子,式(3)中,W表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二基、硫原子、或者氧原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式(1)中的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1~6的烷基,式(2)中的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6的烷基,X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亚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烷二基,式(3)中的W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亚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烷二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40~160℃。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依据JI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守秀幸山中克浩
申请(专利权)人:帝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