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定位件的预制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273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定位件的预制梁,涉及预制梁领域,包括钢筋骨架本体以及混凝土层,钢筋骨架本体呈网状结构,钢筋骨架本体两端均设置有定位件,定位件包括穿设于钢筋骨架本体空隙内的定位筒、以及与定位筒适配的定位柱,定位柱安装于预制梁模具的端模上,定位筒与定位柱配合承受钢筋骨架本体的重量,制作预制梁时,在定位筒与定位柱的配合下,使得整个钢筋骨架本体处于悬空状态,钢筋骨架本体不会与底模表面直接接触,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之后,使得钢筋骨架本体整体处于整个预制梁内部,保证预制梁整体的结构强度,无需后续还需人工补浇混凝土,减少人工成本。

A Prefabricated Beam with Loc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定位件的预制梁
本技术涉及建筑预制件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带定位件的预制梁。
技术介绍
建造楼房时,为了加快建造速度,一般都会使用预制梁作为楼房墙体的一部分。在使用预制件模具制造预制梁时,操作人员先用钢筋制造出预制梁的大体形状,形成钢筋骨架,再将钢筋骨架放置于相应的预制件模具中,灌浇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之后便形成所需要的预制梁。然而,在制作预制梁时,直接将钢筋骨架放于模具中,浇筑混凝土后,在钢筋骨架的重力和混凝土的重力作用下,钢筋骨架下端会完全与模具底面接触,当混凝土凝固之后,所形成的预制梁与底模相对的面能看到钢筋骨架,使得此部分的预制梁结构强度不高,还需要人工再次浇筑混凝土,从而保证预制梁的整体强度,这样一来,后期就还需要花费较多人力进行二次浇筑混凝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实际运用中使用现有的预制梁骨架制作出来的预制梁还需人工二次浇筑混凝土,导致增加人工成本这一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定位件的预制梁,通过在钢筋骨架本体设置定位件,定位件使得钢筋骨架本体处于悬挂于预制梁模具中,使得钢筋骨架本体处于混凝土层中间,保证预制梁的强度,避免人工二次浇筑混凝土,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带定位件的预制梁,包括钢筋骨架本体以及混凝土层,所述钢筋骨架本体呈网状结构,所述钢筋骨架本体两端均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穿设于钢筋骨架本体空隙内的定位筒、以及与所述定位筒适配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安装于预制梁模具的端模上,所述定位筒与定位柱配合承受所述钢筋骨架本体的重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制作预制梁时,先安装好预制梁模具的侧模、底模、以及一个端模,将定位筒与端模上的定位柱配合安装好,再安装另一端的端模,在定位筒与定位柱的配合下,使得整个钢筋骨架本体处于悬空状态,钢筋骨架本体不会与底模表面直接接触,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之后,使得钢筋骨架本体整体处于整个预制梁内部,保证预制梁整体的结构强度,无需后续还需人工补浇混凝土,减少人工成本。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筒沿所述钢筋骨架本体端部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筒与所述钢筋骨架本体之间捆扎设置有第一固定钢丝。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定位筒与定位柱共同配合作用承受整个钢筋骨架本体的重量,使得定位筒和定位柱受力均匀,延长定位筒和定位柱的使用时间,另外,在第一固定钢丝的作用下使得定位筒与钢筋骨架本体连接更加稳定,避免在浇筑混凝土时,定位筒下移,与定位柱接触的地方受压过大。进一步的,所述钢筋骨架本体上沿所述钢筋骨架本体长度方向穿设有连接杆,所述钢筋骨架本体两端的定位筒对应穿设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连接杆将钢筋骨架本体两端的定位筒连接为整体,使得两端的定位筒受力均匀,避免定位筒受力不匀导致成型后的预制梁两端不对称,同时加强预制梁的强度。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筒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块螺纹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连接杆与定位筒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连接稳固,且需要更换连接杆或定位筒时方便拆卸,而且,连接杆穿设于钢筋骨架内部,加强了预制梁的结构强度,从而加强预制梁的强度。进一步的,所述钢筋骨架本体上均匀设有竖向限位箍筋,所述定位筒穿设所述竖向限位箍筋并与竖向限位箍筋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竖向限位钢筋将竖向设置的定位筒连接为整体,增强预制梁设有定位筒区域的结构强度,减小混凝土的重力对靠近底模的定位筒施加的压力,避免定位筒下移,带动钢筋骨架本体下移。进一步的,所述钢筋骨架本体上均匀设有横向限位箍筋,所述定位筒穿设所述横向限位箍筋并与横向限位箍筋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横向限位钢筋将横向设置的定位筒连接为整体,避免横向设置的定位筒向侧模移动,导致钢筋骨架本体变形,从而增强预制梁设有定位筒区域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的,所述钢筋骨架本体上均匀设有呈交叉设置的横向限位箍筋和竖向限位箍筋,所述定位筒穿设于所述横向限位箍筋、竖向限位箍筋的端部,且与所述横向限位箍筋、竖向限位箍筋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横向限位箍筋、竖向限位箍筋将安装在钢筋骨架本体两端全部的定位筒连接为整体,更大程度上增强预制梁设有定位筒区域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的,所述竖向限位箍筋、横向限位箍筋相交处捆扎设置有第二固定钢丝。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竖向限位箍筋、横向限位箍筋之间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预制梁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筒上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所述定位筒内部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在凝固期间时,由于定位筒为空心设置,与外部环境连通,混凝土中的气体通过通气管排至外部,避免混凝土内部蓄积气体,降低预制梁结构强度。进一步的,所述通气管伸出所述钢筋骨架本体,与所述钢筋骨架本体抵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拆卸模具之后对定位筒内部灌浆时,通气管阻挡定位筒从预制梁内部抽出,使得定位筒留在预制梁内部,保证预制梁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定位筒与定位柱的配合,使得整个钢筋骨架本体处于悬空状态,钢筋骨架本体不会与底模表面直接接触,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之后,使得钢筋骨架本体整体处于整个预制梁内部,保证预制梁整体的结构强度,无需后续还需人工补浇混凝土,减少人工成本;(2)通过在定位筒上设有与定位筒连通的通气管,混凝土在凝固期间时,混凝土中的气体通过通气管排至外部,避免混凝土内部蓄积气体,降低预制梁结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为突出横向限位箍筋和竖向限位箍筋位置关系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显示连接杆与定位筒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为显示定位柱位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钢筋骨架本体;11、矩形钢筋框体;2、定位件;21、定位筒;221、固定块;22、定位柱;3、端模;4、第一固定钢丝;5、连接杆;6、竖向限位箍筋;7、横向限位箍筋;8、第二固定钢丝;9、通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如图1所示,一种带定位件的预制梁,包括形成预制梁所需的钢筋骨架本体1以及将钢筋骨架本体1包覆的混凝土层,为显示预制梁的整体骨架,说明书附图中省去混凝土层。钢筋骨架本体1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矩形钢筋框体11,矩形钢筋框体11之间通过固接多根连接钢筋使得所有的矩形钢筋框体11形成一体,使得钢筋骨架本体1最终呈空心网状结构,保证浇筑混凝土之后所形成的预制梁的强度。在制作预制梁时,一般是直接将预制梁放置于预制梁模具中,预制梁与模具底面接触,往模具中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即形成预制梁,此种预制梁有一侧的混凝土层会较薄,后期还需人工补浇混凝土以保证预制梁的结构强度。为了保证预制梁能包裹于预制梁的中部,避免后期还需人工补浇混凝土,钢筋骨架本体1两端均设置有定位件2,如图6所示,定位件2包括定位筒21、以及与定位筒21适配的定位柱22,定位柱22事先安装在模具的端模3上,定位筒21穿设于钢筋骨架本体1的空隙中,安装时,将定位筒21套于端模3上的定位柱22上,定位筒21与定位柱22配合承受钢筋骨架本体1的重量,使得钢筋骨架本体1悬挂于预制梁模具中,钢筋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定位件的预制梁,包括钢筋骨架本体(1)以及混凝土层,所述钢筋骨架本体(1)呈网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本体(1)两端均设置有定位件(2),所述定位件(2)包括穿设于钢筋骨架本体(1)空隙内的定位筒(21)、以及与所述定位筒(21)适配的定位柱(22),所述定位柱(22)安装于预制梁模具的端模(3)上,所述定位筒(21)与定位柱(22)配合承受所述钢筋骨架本体(1)的重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定位件的预制梁,包括钢筋骨架本体(1)以及混凝土层,所述钢筋骨架本体(1)呈网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本体(1)两端均设置有定位件(2),所述定位件(2)包括穿设于钢筋骨架本体(1)空隙内的定位筒(21)、以及与所述定位筒(21)适配的定位柱(22),所述定位柱(22)安装于预制梁模具的端模(3)上,所述定位筒(21)与定位柱(22)配合承受所述钢筋骨架本体(1)的重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定位件的预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筒(21)沿所述钢筋骨架本体(1)端部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筒(21)与所述钢筋骨架本体(1)之间捆扎设置有第一固定钢丝(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定位件的预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本体(1)上沿所述钢筋骨架本体(1)长度方向穿设有连接杆(5),所述钢筋骨架本体(1)两端的定位筒(21)对应穿设于所述连接杆(5)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定位件的预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筒(21)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21),所述连接杆(5)与所述固定块(221)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定位件的预制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学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福铁龙住宅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