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绑扎操作平台的钢筋笼绑扎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筋笼绑扎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绑扎操作平台的钢筋笼绑扎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各类建筑工程中桩基极为关键,而桩基钢筋笼的制作质量和制作效率是影响桩基施工质量与进度的重要因素,钢筋笼一般由主筋、箍筋、加强筋、定位筋等构成,钢筋笼对主体工程的稳定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在建筑施工钢筋笼现场制作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主筋间间距排布不可靠,位置校对复杂、误差大,若主筋不能按照需求准确的排布,会使不能平均受力,对后期建筑物产生影响,同时在排布钢筋笼主筋时,在钢筋笼主筋外套设箍筋,在立好的主筋上用粉笔标出箍筋间距,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对箍筋和主筋进行绑扎,由于主筋比较重,长度较长,因此会使制作钢筋笼的过程非常复杂,耗费人力物力,使得制作钢筋笼时间过长,会影响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绑扎操作平台的钢筋笼绑扎方法,利用箍筋悬挂架在相邻的两个支撑定位机构之间悬挂指定数量的箍筋,将第一层主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绑扎操作平台的钢筋笼绑扎方法,所述建筑物梁柱钢筋笼绑扎操作平台包括用于定位主筋(17)位置的主筋定位架(18)和多个均与主筋定位架(18)配合且用于支撑悬挂箍筋(16)的箍筋悬挂架(19),主筋定位架(18)包括两个相平行设置的顶部支撑钢梁(9)、多个沿顶部支撑钢梁(9)长度方向相平行设置在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顶部的钢筋笼承重杆(14)和多个沿顶部支撑钢梁(9)长度方向相平行设置在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底部的支撑定位机构,所述支撑定位机构的数量与钢筋笼承重杆(14)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顶部支撑钢梁(9)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供定位杆(8)穿过的限位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绑扎操作平台的钢筋笼绑扎方法,所述建筑物梁柱钢筋笼绑扎操作平台包括用于定位主筋(17)位置的主筋定位架(18)和多个均与主筋定位架(18)配合且用于支撑悬挂箍筋(16)的箍筋悬挂架(19),主筋定位架(18)包括两个相平行设置的顶部支撑钢梁(9)、多个沿顶部支撑钢梁(9)长度方向相平行设置在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顶部的钢筋笼承重杆(14)和多个沿顶部支撑钢梁(9)长度方向相平行设置在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底部的支撑定位机构,所述支撑定位机构的数量与钢筋笼承重杆(14)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顶部支撑钢梁(9)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供定位杆(8)穿过的限位通孔(10),每个顶部支撑钢梁(9)上的限位通孔(10)的数量与钢筋笼承重杆(14)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限位通孔(10)位于对应的钢筋笼承重杆(14)的正下方,顶部支撑钢梁(9)的外侧壁上且位于限位通孔(10)的两侧安装有相等高的上支托座(11),定位杆上支托件(12)放置在两个上支托座(11)上;所述支撑定位机构包括底部支撑杆(1)和两个沿底部支撑杆(1)长度方向相对安装在底部支撑杆(1)上的竖向支撑件,两个所述竖向支撑件中的一个竖向支撑件的顶部与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中的一个顶部支撑钢梁(9)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竖向支撑件中的另一个竖向支撑件的顶部与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中的另一个顶部支撑钢梁(9)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竖向支撑件的外侧壁上由上至下安装有多个下支托座,所述竖向支撑件包括设置在底部支撑杆(1)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竖向支撑杆(2)和第二竖向支撑杆(3),第一竖向支撑杆(2)和第二竖向支撑杆(3)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与限位通孔(10)的宽度相等,所述间隙的数量与限位通孔(10)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间隙位于对应的限位通孔(10)的正下方,所述下支托座包括安装在第一竖向支撑杆(2)上的第一下支托座(4)和安装在第二竖向支撑杆(3)上的第二下支托座(5),定位杆下支托件(6)放置在所述下支托座上,底部支撑杆(1)和钢筋笼承重杆(14)均与顶部支撑钢梁(9)垂直;箍筋悬挂架(19)放置在相邻的两个支撑定位机构之间,箍筋悬挂架(19)包括底盘(19-1)、安装在底盘(19-1)上的悬挂立杆(19-2)和水平安装在悬挂立杆(19-2)顶端的悬挂主杆(19-4),悬挂主杆(19-4)的长度方向上水平设置有多个中空结构且等高的悬挂支杆(19-5),悬挂支杆(19-5)与悬挂主杆(19-4)相垂直,延伸杆(19-3)穿过悬挂支杆(19-5)设置在悬挂支杆(19-5)上,延伸杆(19-3)的长度大于悬挂支杆(19-5)的长度;悬挂主杆(19-4)底部与钢筋笼承重杆(14)顶部之间的间距不小于主筋(17)的直径;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配置箍筋悬挂架:在相邻的两个支撑定位机构之间放置一个箍筋悬挂架(19),使箍筋悬挂架(19)的悬挂主杆(19-4)平行于钢筋笼承重杆(14),悬挂立杆(19-2)的顶端安装在悬挂主杆(19-4)的底部中心位置,悬挂主杆(19-4)与多个悬挂支杆(19-5)的中心位置均垂直相交;步骤二、悬挂箍筋:确定钢筋笼使用的箍筋(16)的数量,并根据钢筋笼中箍筋(16)的间距设计需求,将指定数量的箍筋(16)从悬挂主杆(19-4)的两侧悬挂至悬挂支杆(19-5)和延伸杆(19-3)上;步骤三、安插第一层主筋:根据钢筋笼设计需求对钢筋笼中主筋由上至下进行横向排布,确定第一层主筋中主筋(17)的数量,将第一层主筋中各主筋(17)分别安插至悬挂主杆(19-4)底部与钢筋笼承重杆(14)顶部之间的空隙中,并使第一层主筋落在多个钢筋笼承重杆(14)上;步骤四、箍筋在箍筋悬挂架上的移动:将悬挂在悬挂支杆(19-5)上的箍筋(16)全部移动至延伸杆(19-3)上;步骤五、取出箍筋悬挂架:将延伸杆(19-3)从悬挂支杆(19-5)中抽出,箍筋(16)落在第一层主筋上,悬挂主杆(19-4)和悬挂支杆(19-5)高出第一层主筋,将悬挂主杆(19-4)、悬挂支杆(19-5)和悬挂立杆(19-2)从第一层主筋上取出,将底盘(19-1)从主筋定位架(18)底部取出;步骤六、箍筋与第一层主筋的固定:根据钢筋笼主筋间距的设计需求调整第一层主筋中各主筋(17)之间的间距,且保持每根主筋(17)平行于顶部支撑钢梁(9);根据钢筋笼中箍筋(16)的间距设计需求调整各箍筋(16)之间的间距,且保持主筋(17)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箍筋(16)所在的平面,在主筋(17)与箍筋(16)接触位置处将主筋(17)和箍筋(16)进行绑扎固定;步骤七、顶部支撑钢梁所在高度范围内的主筋的定位绑扎,过程如下:步骤701、在顶部支撑钢梁(9)的外侧壁上且位于限位通孔(10)的两侧由上至下安装多组等高的上支托座(11),根据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筑宇,唐超,刘伟,郭涛,陈楠,周鑫,李巨涛,魏建英,于彩侠,王蓉,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