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手动转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360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手动转轴,包括固定支板、活动支架,在固定支板上固定一行星轮变速箱,在行星轮变速箱的另一端连接有和行星轮变速箱同直径的微型电机,微型电机的输出轴直接连接行星轮变速箱的输入,行星轮变速箱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摩擦结合装置,摩擦结合装置的活动臂连接活动支架,其结构简单,既能通过按键实现笔记本电脑的自动开合控制功能之外,又能通过摩擦结合装置实现手动开合而不会损坏电机和齿轮箱;用作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像设备和便携式DVD机中影像显示屏和机身的连接元件,以及GPS中可伸缩旋转天线与底座的连接元件,可以使这些产品的使用更加人性化、更为方便,同时提升了产品的档次。(*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需要转动的部件和固定部件之间的连接元件,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手 动转轴。
技术介绍
转轴作为连接元件,广泛用于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像设备和便携式DVD机中影像显示 屏和机身的连接元件,以及GPS中可伸縮旋转天线与底座的连接元件等,它可以使液晶屏幕、天线打开时停在任何位置上。当前,采用的微型阻尼转轴只能手动操作,而电动转轴只能通过控制键和开关操作,各 有优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弥补上述两种转轴的不足,结合其各自的优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既能电动操作、 又能手动操作的自动手动转轴。本技术自动手动转轴,包括固定支板、活动支架,在所述固定支板上固定一行 星轮变速箱,在所述行星轮变速箱的另一端连接有和所述行星轮变速箱同直径的微型电机, 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轴直接连接所述行星轮变速箱的输入,所述行星轮变速箱的输出轴上连 接有摩擦结合装置,所述摩擦结合装置的活动臂连接所述活动支架。本技术自动手动转轴,所述行星轮变速箱包括若干级行星轮,所述若干级行星轮的 外齿轮为能容纳所有行星轮的同一齿环,所述微型电机的电机轴连接第一级中心轮,每一级 的自由轮安装在与下一级中心轮连成一体的托架上相应的轴上,最后一级的自由轮安装在与 行星轮变速箱输出轴连成一体的托架上。本技术自动手动转轴,所述摩擦结合装置由摩擦输入轴、依次装在所述摩擦输入轴 上的若干垫片、所述活动臂、又若干垫片、若干碟形弹簧片和带垫片的紧固螺母组成,所述 摩擦输入轴连接所述行星轮变速箱的输出轴。本技术自动手动转轴,在所述碟形弹簧片和紧固螺母之间,设置两个导油垫片,其 间有一副活动臂,所述副活动臂的外端固定在所述活动臂上。本技术自动手动转轴,所述摩擦结合装置由摩擦输入半轴、紧固在所述摩擦输入半 轴上的筒形弹簧箍、和活动臂连成一体的轴套组成,所述筒形弹簧箍有一轴向裂隙,所述轴 套套在所述筒形弹簧箍内,所述摩擦输入半轴连接所述行星轮变速箱的输出轴。本技术自动手动转轴,所述摩擦结合装置由摩擦输入半轴、安装在所述摩擦输入半 轴上的内筒形弹簧箍、和活动臂连成一体的套筒组成,所述内筒形弹簧箍有一轴向裂隙,所 述套筒套在所述内筒形弹簧箍外,所述摩擦输入半轴连接所述行星轮变速箱的输出轴。本技术自动手动转轴,结合了电动转轴键控操作的优点和各种阻尼转轴手动任意操 作的随意性,用作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像设备和便携式DVD机中影像显示屏和机身的连接元 件,以及GPS中可伸缩旋转天线与底座的连接元件,可以使这些产品的使用更加人性化、更 为方便,同时提升了产品的档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动手动转轴的示意图2是本技术自动手动转轴采用碟形弹簧片摩擦结合装置的示意图3是本技术自动手动转轴采用带副活动臂摩擦结合装置的示意图4是本技术自动手动转轴行星轮变速箱和电机组件的示意图5是本技术自动手动转轴采用筒形弹簧箍摩擦结合装置的示意图6是本技术自动手动转轴釆用筒形弹簧箍摩擦结合装置第二方案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作更详尽的说明。本技术自动手动转轴是在阻尼转轴和电动转轴的结合。选择当微型电动转轴未接 通电源,用外力旋转转动元件时,行星轮变速箱的自锁力矩大于磨擦转轴的最大静磨擦扭矩; 磨擦结合装置的静磨擦扭矩大于转动元件任何角度的支撑扭矩;通电时行星轮变速箱输出的 扭转力矩大于磨擦结合装置的静磨擦扭矩。具体可见图l、图2,这是一种采用碟形弹簧片43产生摩擦力的自动手动转轴。具体是, 在固定支架1上固定着微型电机2和行星轮变速箱3组件,行星轮变速箱3内装多级行星轮, 这多级行星轮共用一个外齿轮31,微型电机2的电机轴21直接连接第一级行星轮的中心轮 38,每一级行星轮的自由轮37装在和下一级行星轮中心轮34连成一体的托架35上的轴36 上,最后一级的自由轮装在和输出轴32连成一体的托架33上,经多级行星轮减速,把微型 电机2的转速转化为低速大扭矩输出。这里每级行星轮的自由轮可以是三个或者四个。行星轮变速箱的输出轴32直接连接一摩擦结合装置4,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是连接到摩擦 输入轴41,摩擦输入轴41是一个半圆轴或是扁平轴,在摩擦输入轴41上,依次套装垫片42、 活动臂5、垫片42、碟形弹簧片43,最后用带垫片的紧固螺母44紧固;这其中,垫片42的内孔与摩擦输入轴41对应,就是垫片42相对摩擦输入轴41不能转动;活动臂5的孔为圆形, 可以绕着摩擦输入轴41转动。垫片42分装在活动臂5两侧,每侧装1一2片(本实施例为2 片);碟形弹簧片43根据需要的压力选装片数,本实施例为4片。在本摩擦结合装置中,是利用碟形弹簧片43的压力,使可转动的活动臂5和固定的垫片 42之间产生摩擦力,当外界力量大于该摩擦力时,活动臂5转动;否则,活动臂5和垫片42 之间靠该摩擦力保持相对位置。而在使用电动方式时,微型电机2的输出经行星轮变速箱3减速后输出到摩擦输入轴41, 按一开始叙述的要求,这个力矩大于活动臂5和垫片42之间的摩擦力,便带动整个摩擦结合 装置4转动,打开或关闭上盖。而在不通电时用手开启或关闭上盖(就是不使用电动方式用手动方式)时,由于行星轮 变速箱的自锁力矩大于磨擦结合装置的最大静磨擦扭矩,摩擦输入轴41保持恒定位置,活动 臂5在外力作用下围绕摩擦输入轴41转动。图3所示是第2实施方案。和上述第1方案的区别,在于在碟形弹簧片43和紧固螺母 44之间,依次增加了导油垫片46、副活动臂45、又一导油垫片46,副活动臂45的外端和活 动臂5用螺母或铆钉固定在一起。本方案的目的是增加活动臂5和摩擦输入轴41之间的垂直 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摩擦结合装置4的可靠性;而加用导油垫片46,可以提高摩擦结合装置 4的运动手感。以上两例是采用碟形弹簧片产生摩擦力的摩擦结合装置,下面再介绍两例采用筒形弹簧 箍产生摩擦力的实施例。图5显示是其中之第3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摩擦结合装置4由半轴401、筒形弹簧 箍402、和活动臂5连成一体的摩擦套筒403组成,其中。筒形弹簧箍402固定在半轴401 上,由于筒形弹簧箍402有一轴向裂隙,具有向里或向外弹力,摩擦套筒403直径略大于筒 形弹簧箍403的内径,安装时需要强行装入,这就在筒形弹簧箍402和摩擦套筒403之间产 生摩擦力;适当地选择两者的直径和筒形弹簧箍的弹性,便可以得到合适的摩擦力。从而实 现和前述两个事实例同样的摩擦结合装置的功能。尽管本实施例中的活动臂5和前述实施例中的活动臂形状不同,但功能一样,连接方式 也差不多,无须多叙。采用筒形弹簧箍的摩擦结合装置4的另一实施例见图6,具体由半轴401、内筒形弹簧箍 405、和活动臂5连成一体的套筒404组成;和第3实施例不同的是,在第3实施例中使用筒 形弹簧箍402作外套筒,和活动臂5连成一体的摩擦套筒403石涛在筒形弹簧箍402之内的;本实施例中和活动臂5连成一体的套筒404在外面,内筒形弹簧箍405处在套筒404和半轴 401之间;安装时需要收紧内筒形弹簧箍405的前端,强行套入套筒404。在本实施例中,内套筒弹簧箍405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通过上述几例实施例说明,在本技术自动手动转轴中,可以使用多种摩擦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手动转轴,包括固定支板(1)、活动支架(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支板(1)上固定一行星轮变速箱(3),在所述行星轮变速箱(3)的另一端连接有和所述行星轮变速箱(3)同直径的微型电机(2),所述微型电机(2)的输出轴直接连接所述行星轮变速箱(3)的输入,所述行星轮变速箱(3)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摩擦结合装置(4),所述摩擦结合装置(4)的活动臂(5)连接所述活动支架(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玮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