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598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同轴铰链,解决的是现有铰链的尺寸较大的问题,其轴(1)包括轴颈(3、4),轴颈(3)的外径大于轴颈(4)的外径;在轴2的端部开孔(6、7),轴颈(3)外径与孔(6)内径相等,轴颈(4)外径与孔(7)内径相等;在轴(1)端部沿其径向开有长度大于孔(7)的槽(10);被槽(10)分隔成数部分的轴颈(3)被压缩后,其最大处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孔(7)内径;轴颈(3)伸入孔(6)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轴颈的弹性变形来使得接触面间产生压力,所以这种铰链尺寸较小,应用范围教广;且其零件极少,加工简单、成本很小,尤其适合于批量生产。(*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铰链,具体地说,是一种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的两根轴均可绕其轴线相互转动的同轴铰链。技术背景现有的铰链,一般是通过螺栓连接等机构使得两个相对转动的接触面之间产生一定压力,从而产生摩擦力。为了使得两个接触面之间有一定压力,使得该压力产生的机构比不可少,而往往产生压力的机构零部件较多、体积较大,这就使得铰链尺寸较大,在一些要求空间有特定要求的情况下,这些大尺寸铰链就无法应用。而且其成本较大、加工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就是现有铰链的尺寸较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通过弹性变形来使得接触面间产生压力的铰链。本技术所述同轴铰链,包括两根轴线在一直线上的轴1、2,轴1包括两段轴颈3、4,在轴1端部的轴颈3的外径大于轴颈4的外径;在轴2的端部沿轴线开有相接的孔6、7,轴颈3外径与孔6内径相等,轴颈4外径与孔7内径相等;在轴1端部沿其径向开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长度大于孔7的槽10;被槽10分隔成数部分的轴颈3向者轴线被压缩后,其最大处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孔7内径;轴颈3伸入孔6中。被分隔成数部分的轴颈3向者轴线被弹性压缩后,穿过孔7伸入孔6中,然后轴颈3的各部分又回复到原始状态,轴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同轴铰链,包括两根轴线在一直线上的轴(1、2),轴(1)包括两段轴颈(3、4),在轴(1)端部的轴颈(3)的外径大于轴颈(4)的外径;在轴(2)的端部沿轴线开有两段孔(6、7),其特征在于:轴颈(3)外径与孔(6)内径相等,轴颈(4)外径与孔(7)内径相等;在轴(1)端部沿其径向开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长度大于孔(7)的槽(10);被槽(10)分隔成数部分的轴颈(3)向者轴线被压缩后,其最大处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孔(7)内径;轴颈(3)伸入孔(6)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郡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泽海电子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