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种材料接合方法以及异种材料接合体技术

技术编号:22061206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8:31
钢板框架(2)和薄板(4)由不同的材料构成。在薄板(4)的与钢板框架(2)重合的部分上形成多个贯通孔(4c)。在辅助板(6)上形成能够分别插入到贯通孔(4c)的多个突起(6c)。在钢板框架(2)的与薄板(4)重合的部分涂布粘接剂(8)。将薄板(4)重合于钢板框架(2),通过粘接剂(8)将钢板框架(2)和薄板(4)相互粘接。以突起(6c)插入到贯通孔(4c)的方式将辅助板(6)与薄板(4)重合。将突起(6c)与钢板框架(2)焊接而形成多个焊接点(7)。

Heterogeneous Material Joint Method and Heterogeneous Material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异种材料接合方法以及异种材料接合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异种材料接合方法以及异种材料接合体。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使用自冲铆钉将铝制的薄板接合于钢制的框架的方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74219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使用铆钉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中,无法获得高接合强度。具体而言,因为仅借助铆钉接合钢制的框架和铝制薄板,所以在对薄板施加载荷时,在薄板的铆钉周边产生应力集中。该应力集中成为铆钉断裂、铆钉脱出、以及在邻接的铆钉打入部位之间产生的薄板破裂的原因。此外,若为了防止铆钉断裂和脱出而增加铆钉打入部位,则邻接的打入部位之间的距离狭窄,所以薄板的破裂变得容易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高异种材料接合方法以及异种材料接合体中的接合强度。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异种材料接合方法,所述接合方法将第一金属部件与由不同于该第一金属部件的材料构成的第二金属部件重合的部分接合,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第二金属部件的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重合的部分上形成多个贯通孔,在辅助部件上形成能够分别插入到前述贯通孔的多个突起,在前述第一金属部件的与前述第二金属部件重合的部分、或者前述第二金属部件的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重合的部分涂布第一粘接剂,将前述第二金属部件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重合,借助前述第一粘接剂将前述第一金属部件与前述第二金属部件相互地粘接,以前述多个突起插入到前述贯通孔的方式将前述辅助部件与前述第二金属部件重合,将各个前述多个突起和前述第一金属部件焊接而形成多个焊接点。在邻接的焊接点间,第二金属部件借助辅助部件而相对于第一金属部件连续地且大范围地被压紧。因此向各个焊接点周边的应力集中被缓和。通过在邻接的焊接点间借助辅助部件而相对于第一金属部件连续地且大范围地被压紧,第二金属部件的面外变形得到抑制。此外,第二金属部件借助第一粘接剂与第一金属部件粘接。由此,向各个焊接点周边的应力集中被缓和。通过以上的应力集中缓和,在相对于第二金属部件作用负载时不容易产生自向第一金属部件的接合部的破损,能够提高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的接合强度。也可以在前述第二金属部件或前述辅助部件涂布第二粘接剂,借助该第二粘接剂将前述第二金属部件与前述辅助部件相互地粘接。借助第二粘接剂将辅助部件粘接于第二金属部件,由此更有效地缓和向各个焊接点周边的应力集中,能够更加提高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的接合强度。例如,前述第一金属部件是正交于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コ字形、帽子形、多边形、或者圆形的长条部件,前述第二金属部件是板状部件,前述辅助部件是带板状长条部件。前述第一粘接剂在邻接的前述焊接点间粘接前述第一金属部件和前述第二金属部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前述第二金属部件具备: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重合且形成有前述多个贯通孔并且与前述辅助部件重合的第一部分、以及设置为与前述第一部分非同一平面状且在不同于前述第一部分的部分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重合的第二部分,在前述第一金属部件的与前述第二部分重合的部分、或者前述第二部分的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重合的部分涂布前述第一粘接剂。第二金属部件具备第一部分和设置为与第一部分非同一平面状的第二部分,通过第一粘接剂将未设置贯通孔的第二金属部件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金属部件粘接。由此,能够将基于第一粘接剂的粘接面连续化而使粘接面积增大,因此更有效地缓和向各个焊接点周边的应力集中,能够更加提高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的接合强度。例如,前述第一部分和前述第二部分都是平坦板状,前述第一部分和前述第二部分经由弯曲部被连接。或者,前述第一金属部件的正交于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圆形,前述第二金属部件的前述第一部分是沿着前述第一金属部件的外形轮廓的弯曲板状,前述第二金属部件的前述第二部分是平板状。第二金属部件的第一部分是弯曲板状,沿着作为圆形的第一金属部件的外形轮廓,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向第二金属部件的第一部分与第一金属部件的间隙的水分的进入。其结果,能够抑制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之间的电接触。前述辅助板的正交于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也可以是沿着前述第二金属部件的前述第一部分的圆弧状。能够有效地抑制向辅助部件与第二金属部件的第一部分之间的间隙的水分的进入。其结果,能够抑制辅助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之间的电接触。此外,辅助部件没有从第二金属部件的第二部分突出的锐利的边缘,因此安全性增加。例如,前述第一金属部件为钢制,前述第二金属部件为铝或铝合金制,前述辅助部件为钢制。前述第一金属部件与前述辅助部件的前述突起的焊接为电阻点焊、激光焊接、电弧焊、或者激光电弧焊。前述辅助部件的前述突起的形成为深冲加工、扩形加工、锻造加工、或者切削加工。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异种材料接合体,其特征在于,具备,至少两个的第一金属部件,是钢制且正交于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コ字形、帽子形、多边形、或圆形的长条部件;第二金属部件,是铝或铝合金制的薄板;辅助部件,为钢制,与前述第二金属部件中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重合的部分重合;粘接剂层,将前述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相互地粘接;多个突起焊接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的多个焊接点,所述多个突起设置于前述辅助部件,分别插入到设置于前述第二金属部件的多个贯通孔。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以及异种材料接合体,能够提高由相互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的接合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由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制造的框架构造体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1的框架构造体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辅助板的立体图。图6是沿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突起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与图6同样的剖视图。图8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阻点焊的剖视图。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激光焊接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述的框架构造体的与图2同样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述的框架构造体的与图3同样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述的框架构造体的与图2同样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述的框架构造体的与图3同样的剖视图。图14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中的电阻点焊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述的框架构造体的与图2同样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述的框架构造体的与图3同样的剖视图。图17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电阻点焊的剖视图。图18是由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制造的框架构造体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19是沿图18的XIX-XIX线的剖视图。图20是沿图18的XX-XX线的剖视图。图21是图18的框架构造体的分解立体图。图22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阻点焊的剖视图。图23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激光焊接的剖视图。图2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述的框架构造体的与图19同样的剖视图。图2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述的框架构造体的与图20同样的剖视图。图2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述的框架构造体的与图19同样的剖视图。图2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述的框架构造体的与图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种材料接合方法,所述接合方法将第一金属部件与第二金属部件重合的部分接合,所述第二金属部件由不同于该第一金属部件的材料构成,其中,在前述第二金属部件的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重合的部分上形成多个贯通孔,在辅助部件上形成能够分别插入于前述贯通孔的多个突起,在前述第一金属部件的前述第二金属部件重合的部分、或者前述第二金属部件的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重合的部分涂布第一粘接剂,将前述第二金属部件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重合,通过前述第一粘接剂将前述第一金属部件与前述第二金属部件相互粘接,以前述多个突起插入于前述贯通孔的方式,将前述辅助部件与前述第二金属部件重合,将前述多个突起的各自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焊接而形成多个焊接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2.01 JP 2017-0169541.一种异种材料接合方法,所述接合方法将第一金属部件与第二金属部件重合的部分接合,所述第二金属部件由不同于该第一金属部件的材料构成,其中,在前述第二金属部件的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重合的部分上形成多个贯通孔,在辅助部件上形成能够分别插入于前述贯通孔的多个突起,在前述第一金属部件的前述第二金属部件重合的部分、或者前述第二金属部件的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重合的部分涂布第一粘接剂,将前述第二金属部件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重合,通过前述第一粘接剂将前述第一金属部件与前述第二金属部件相互粘接,以前述多个突起插入于前述贯通孔的方式,将前述辅助部件与前述第二金属部件重合,将前述多个突起的各自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焊接而形成多个焊接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第二金属部件或前述辅助部件涂布第二粘接剂,通过该第二粘接剂将前述第二金属部件与前述辅助部件相互粘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异种材料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为正交于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コ字形、帽子形、多边形、或圆形的长条部件,前述第二金属部件是板状部件,前述辅助部件是带板状长条部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粘接剂以在邻接的前述焊接点间前述第一金属部件和前述第二金属部件被粘接的方式涂布。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金属部件具备:第一部分,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重合,形成有前述多个贯通孔,并且与前述辅助部件重合,以及第二部分,与前述第一部分非同一平面状地设置,以不同于前述第一部分的部分与前述第一金属部件重合,在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宪一铃木励一胜间秀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