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速主轴单元轴承润滑油气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5233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高速主轴单元轴承润滑油气输送装置,由油气通道、密封圈、喷孔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将主轴单元内往轴承内部输送油气的装置设置成圆环隔圈结构,其隔圈(3)上配置有油气通道和喷孔(6),其喷孔(6)为倾斜式小孔;在隔圈(3)的外圈处加有密封圈(2)。(*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各种机加工数控机床,一种新型高速主轴单元轴承润滑油气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对各种数控机床高速主轴轴承油气润滑普遍采用的是外插喷嘴式结构输送装置,即从主轴壳体径向插入一油气输送喷嘴,喷嘴上部横向孔与主轴壳体上的油气通道相通,上、下有一个O型圈密封,避免油气泄露,下端有一横向喷孔将油气直接送入轴承内部相应部位。这种装置制造工艺性差,误差环节较多,从而使加工难度大,不易保证喷嘴喷孔相对轴承的径向位置尺寸、轴向位置尺寸精度,并且安装后喷嘴喷孔轴线也很难确保位于主轴径向平面内,进行准确调节的难度大,不易使喷嘴喷孔喷出的油气准确地送入轴承内部需要润滑和冷却的最佳部位(轴承滚动体与内圈沟道的接触部位),因此会出现轴承润滑不足或过多供油的现象,导致轴承内部摩擦或润滑油搅动加剧,发热量增加,温度升高,进而影响轴承的运行性能和工作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如上所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高速主轴单元轴承润滑油气输送装置,以解决外插喷嘴式结构输送装置因油气输送不准确或中途泄漏而出现的轴承润滑异常现象,使喷嘴喷孔喷出的油气准确地送入轴承内部需要润滑和冷却的最佳部位,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新型高速主轴单元轴承润滑油气输送装置,将主轴单元内往轴承内部输送油气的装置设计成圆环隔圈形式,其隔圈上配置有油气通道和喷孔,其喷孔为倾斜式小孔;在隔圈的外圈处加有密封圈。根据不同轴承的需要,在隔圈的外圈上开有不同数量的通油环槽和密封环槽。隔圈的外径、宽度尺寸、喷孔出口的径向位置、轴向位置、喷孔倾角α以及直径的大小等结构参数均可根据轴承的类型、系列和具体型号进行确定。由于采用了如上所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优越性本技术采用油气润滑技术对主轴轴承进行润滑,使油气润滑装置分配出来的微量油和压缩空气(简称油气或油+气)在主轴内部准确无误地直接输送至主轴内部需要润滑的最佳部位,避免中途泄漏、中断和多路相混以及输送部位不准确等异常现象发生,对轴承实行微量、精确定量供油,并以压缩空气进行冷却,使轴承发热量少、升温低、润滑可靠、极限转速高和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附图1是新型高速主轴单元轴承润滑油气输送装置示意图;附图2是新型高速主轴单元轴承润滑油气输送装置的隔圈示意图。图1中所示1—轴承,2—密封圈,3—隔圈,4—主轴,5—轴承座,6—喷孔,7—密封环槽,8—通油环槽。实施例如图1中所示,为降低加工和装配难度、便于保证安装后关键位置尺寸精度,从而实现准确输送油气至轴承的目的,将主轴单元内往轴承内部输送油气的装置设计成隔圈形式,利用轴承之间或轴承一侧的圆环隔圈作为油气输往轴承的最后输送环节;由于隔圈(3)的机械加工性能好,其油气喷口的位置、角度等尺寸均可以制造得比较精确,并且可以根据具体主轴(4)所用轴承(1)的类别、型号、尺寸等条件进行设计和准确加工,确保将定量的微量油可靠、准确地送至轴承内部需要润滑的最佳部位(一般为滚动体与内圈沟道的接触部位)。油气通道和喷孔(6)配置在隔圈上,隔圈的外圈上开有通油环槽(8)和密封环槽(7),该通油环槽与轴承座(5)上的油气通道相连;对两侧轴承均需要润滑的隔圈,为了避免两个油气通道(通往不同轴承)之间的油气相混,在隔圈轴向对称面的外圈处加了一密封圈(2);靠近轴承端由于轴承外径以及端面与相应的零件表面接触比较密切,一般不会泄漏,可不加密封圈。对只有一侧轴承需要润滑的隔圈,为了避免远离轴承一侧油气泄漏,加了一密封圈;另一侧可不加密封圈。如图2中所示,隔圈(3)上的油气喷孔(6)设计成倾斜小孔形式,隔圈的外径、宽度尺寸、喷孔出口的径向位置、轴向位置、喷孔倾角α以及直径的大小等结构参数均可根据轴承的类型、系列和具体型号进行确定,以将油气直接送至滚动体与内圈沟道的接触处为佳。为了保证隔圈端面的粗糙度≤Ra0.2,两端面的平行度应≤0.005mm,其中,隔圈的尺寸的精度以及密封圈对本装置的最终使用效果起着直接决定的作用。在本装置各具体结构参数尺寸精度符合要求以及其他外部条件均正常的情况下,采用本装置和应用油气润滑,主轴轴承的温升与用油雾润滑相比,可降低10-15℃,轴承所能达到的极限转速可提高1.2-1.5倍,轴承的寿命可延长1.2-1.5倍。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高速主轴单元轴承润滑油气输送装置,由油气通道、密封圈、喷孔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将主轴单元内往轴承内部输送油气的装置设置成圆环隔圈结构,其隔圈(3)上配置有油气通道和喷孔(6),其喷孔(6)为倾斜式小孔;在隔圈(3)的外圈处加有密封圈(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速主轴单元轴承润滑油气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隔圈(3)的外圈上开有通油环槽(8)和密封环槽(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速主轴单元轴承润滑油气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隔圈(3)上的喷孔(6)呈倾角α。专利摘要一种新型高速主轴单元轴承润滑油气输送装置,将主轴单元内往轴承内部输送油气的装置设计成圆环隔圈形式,其隔圈(3)上配置有油气通道和喷孔,其喷孔为倾斜式小孔;在隔圈(3)的外圈处加有密封圈(2);根据不同轴承的需要,在隔圈(3)的外圈上开有不同数量的通油环槽(8)和密封环槽(7);本技术使油气润滑装置分配出来的微量油和压缩空气在主轴内部准确无误地直接输送至主轴内部需要润滑的最佳部位,避免中途泄漏、中断和多路相混以及输送部位不准确等异常现象发生,对轴承实行微量、精确定量供油,并以压缩空气进行冷却,使轴承发热量少、升温低、润滑可靠、极限转速高和延长使用寿命。文档编号F16C33/66GK2628791SQ0324266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27日专利技术者李松生, 杨柳欣, 黄昆, 陈长江, 杨俊勇 申请人: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生杨柳欣黄昆陈长江杨俊勇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