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496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3:27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软管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软管的横截面包括:外层、中间层和第一内层;所述中间层至少包括第一增强层、第二增强层、第二内层;其中,所述第一增强层的内侧为第一内层;所述第一增强层的外侧为第二内层;所述第二增强层的内侧为第二内层;所述第二增强层的外侧为外层。通过环形喷涂装置在增强层上均匀地喷涂外层材料或者通过挤出成型的方式挤出外层,可以获得具有多层增强层的软管。该软管具有多层增强层,可以提高软管的抗压强度,使软管在高压力下不容易爆裂。

A hos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管及其制造方法
本申请涉及高压软管
,特别涉及一种软管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扁平软管可以应用于工业产品和消费产品的许多应用中,其用于传输许多种类的用于不同目的的液体化学品和流体。例如,软管可以应用于重工业设备、载重车辆和机动车,用于传输传动液、动力转向液和空调流体。传统的扁平软管通过编织的方法制成,包括单层增强层、内层和外层。只能做一层增强材料,承压能力有限,但是在需要使用高压软管领域,为了提高承压能力需要采用高性能的芳纶纤维,PBO纤维等,造价昂贵,目前的生产工艺无法制作多层的扁平结构。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多层增强层的软管,以及其制造方法,在使用普通涤纶,尼龙纤维的情况下可以制备高承压能力的扁平软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之一提供了一种软管。该软管的横截面包括:外层、中间层和第一内层;所述中间层至少包括第一增强层、第二增强层和第二内层;其中,所述第一增强层的内侧为第一内层;所述第一增强层的外侧为第二内层;所述第二增强层的内侧为第二内层,所述第二增强层的外侧为外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层和/或第二内层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制成;第一增强层和/或第二增强层由增强纤维材料制成;所述软管的外层由聚合物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增强层和/或第二增强层由至少两条增强纤维编织而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增强层和第二增强层的周长尺寸相差为0.2至1mm。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增强层的编织密度为80%-90%;第二增强层的编织密度为70%-8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层和所述第二内层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一内层和所述第二内层通过挤出工艺设置在所述第一增强层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增强层通过编织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层上;所述软管的外层通过喷涂工艺将软管的外层的材料喷涂于第二增强层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增强层通过编织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层上;所述软管的外层通过挤出工艺设置在所述第二增强层上。本申请实施例之二提供了一种制造软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编织第一增强层;在所述第一增强层的内侧形成第一内层、外侧形成第二内层;在所述第二内层上编织第二增强层;在所述第二增强层上形成软管的外层以获得软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增强层和/或第二增强层由至少两条增强纤维编织而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第一增强层的内侧形成第一内层、外侧形成第二内层包括:通过挤出工艺使所述第一增强层的内侧形成第一内层、外侧形成第二内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第二内层上编织第二增强层还包括:对所述第二内层的表面进行处理;在所述第二内层上编织第二增强层;其中,在所述第二内层上编织第二增强层时,使第二内层处于热熔状态;所述在所述第二增强层上形成软管外层以获得软管还包括:通过挤出工艺使所述第二增强层的外侧形成软管外层以获得软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第二增强层上形成软管外层以获得软管包括:在所述第二增强层上喷涂软管外层的材料形成软管外层以获得软管。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环形喷涂装置使软管外层的材料喷涂在所述第二增强层上。附图描述本申请将以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将通过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并非限制性的,在这些实施例中,相同的编号表示相同的结构,其中: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软管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软管100的结构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示的编织增强层的示例性编织方法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软管制造方法700的示例性流程图;图5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渗透共挤设备800的工艺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示例性的环形喷头900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它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本申请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个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软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软管结构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软管100可以包括第一内层110、中间层120和外层130。中间层120至少包括第一增强层121、第二增强层123、第二内层122。第一增强层121的内侧为第一内层110。第一增强层121的外侧为第二内层122。第二增强层123的内侧为第二内层122。第二增强层123的外侧为外层130。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层120可以包括多层第一增强层121、多层第二内层122、多层第二增强层123。通过增加增强层的层数可以提高软管100的抗压强度。例如,中间层120还可以包括第三增强层、第四增强层等。由于增强层数量的增加使软管的厚度也随之增加,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对软管的实际需要进行增减增强层的数量。在一些实施中,可以分别制备一层内层、编织一层增强层后,可以将内层和增强层套到一起,从而可以制备包含多层增强层的软管。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2台编织机垂直摆放,进行编织增强层,通过挤出机制备内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先编织第一增强层,再通过挤出机在该第一增强层的内外表面制备出第一内层110和第二内层122;进一步地,可以在第二内层122上编织第二增强层12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增强层121和第二增强层123的承受压力可以不同。例如,第一增强层121承受内部压力的60%;第二增强层123承受内部压力的40%。第一增强层121和第二增强层123的周长尺寸可以相差0.2至1mm(毫米)。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增强层121的材料受压膨胀10%之后第二增强层123再受压,两层协同作用,承受内部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增强层121的编织密度是80%-90%;第二增强层123的编织密度是70%-8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软管100中增加额外的层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例如,可以在外层130的表面覆上保护层(如防尘保护层、抗老化层、阻燃层、耐火隔热层)、粘合层、夜光层、反光层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软管100的内径可以为150-360mm。具体的,软管内径可以为152mm(6英寸)、203mm(8英寸)、54mm(10英寸)、305mm(12英寸)或356mm(14英寸),但是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应当理解,该软管100的内径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层110和/或第二内层122可以由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的横截面包括:外层、中间层和第一内层;所述中间层至少包括第一增强层、第二增强层和第二内层;其中,所述第一增强层的内侧为第一内层;所述第一增强层的外侧为第二内层;所述第二增强层的内侧为第二内层,所述第二增强层的外侧为外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的横截面包括:外层、中间层和第一内层;所述中间层至少包括第一增强层、第二增强层和第二内层;其中,所述第一增强层的内侧为第一内层;所述第一增强层的外侧为第二内层;所述第二增强层的内侧为第二内层,所述第二增强层的外侧为外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内层和/或第二内层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制成;第一增强层和/或第二增强层由增强纤维材料制成;所述软管的外层由聚合物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增强层和第二增强层的周长尺寸相差为0.2至1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增强层的编织密度为80%-90%;第二增强层的编织密度为70%-8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强层和/或第二增强层由至少两条增强纤维编织而成。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层和所述第二内层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一内层和所述第二内层通过挤出工艺设置在所述第一增强层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增强层通过编织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层上;所述软管的外层通过喷涂工艺将软管的外层的材料喷涂于第二增强层上。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增强层通过编织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层上;所述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平原陈俊琛秦庆戊沙月华
申请(专利权)人:五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