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钒电池系统的电解液储存及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4575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钒电池系统的电解液储存及输送装置,由活塞杆、塑料螺栓、密封套、注液口、罐体、活塞套、活塞板、进出液口一、进出液口二、密封用法兰组成;密封套套在活塞杆周围,密封套用于在活塞杆在罐体顶部孔中运动时对接触位置进行密封;密封用法兰通过塑料螺栓固定在罐体顶部内壁,用于从内壁出对活塞杆与罐体顶部孔接触位置的密封;活塞杆底端连接活塞板;活塞板与罐体直径大的一段配合,活塞板可在罐体内作活塞运动;活塞套用于活塞板与罐体接触位置的密封;通过活塞杆推动活塞板,进而推动电解液在储液罐和电堆之间不断循环流动。解决了现有钒电池电解液输送过程中泵耗严重和容易漏液的问题。

An Electrolyte Storage and Transport Device for Vanadium Batter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钒电池系统的电解液储存及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解液储存及输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钒电池系统的电解液储存及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钒电池有功率大、容量大、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电堆作为发生反应的场所与存放电解液的储罐分开,克服了传统电池的自放电现象。钒电池的功率只取决于电堆的大小,容量只取决于电解液的体积和浓度,设计灵活。全钒液流电池通过不同价态钒离子的相互转化来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正负极电解液的分别是V(Ⅳ)和V(Ⅲ)硫酸电解液。由于组成正负极电解液都是同种元素,从原理上避免了不同种类活性物质在电池正负极间相互渗透产生交叉污染。作为一种电化学系统,钒电池把能量储存在含有不同价态钒离子氧化还原电对的电解液中。具有不同氧化还原电对的电解液分别构成电池的正、负极电解液,正、负极电解液中间由离子交换膜隔开。目前,钒电池系统通过外接泵把溶液从储液罐压入电池堆体内完成电化学反应,反应后溶液又回到储液槽,活性物质不断循环流动,由此完成充放电。钒电池作为液流电池的一种,电解液在储罐与电堆之间的输送,完全靠泵提供动力,但是,由于泵的流量难以把控,导致钒电池系统能量损耗较大;另外,钒电解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钒电池系统的电解液储存及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活塞杆(1)、塑料螺栓(2)、密封套(3)、注液口(4)、罐体(5)、活塞套(6)、活塞板(7)、进出液口一(8)、进出液口二(9)、密封用法兰(10)组成;所述罐体(5)为变直径容器,在罐顶部直径变小,顶部有孔,用于与活塞杆(1)配合,顶部孔内壁有自攻螺栓孔,自攻螺栓孔与塑料螺栓(2)相配合,罐体(5)直径大的一段顶部和底部各有一个进出液口,置于顶部的为进出液口二(9),置于底部的为进出液口一(8),罐体(5)顶部设有注液口(4),用于电解液的注入;所述密封套(3)套在活塞杆(1)周围,密封套(3)用于在活塞杆(1)在罐体(5)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钒电池系统的电解液储存及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活塞杆(1)、塑料螺栓(2)、密封套(3)、注液口(4)、罐体(5)、活塞套(6)、活塞板(7)、进出液口一(8)、进出液口二(9)、密封用法兰(10)组成;所述罐体(5)为变直径容器,在罐顶部直径变小,顶部有孔,用于与活塞杆(1)配合,顶部孔内壁有自攻螺栓孔,自攻螺栓孔与塑料螺栓(2)相配合,罐体(5)直径大的一段顶部和底部各有一个进出液口,置于顶部的为进出液口二(9),置于底部的为进出液口一(8),罐体(5)顶部设有注液口(4),用于电解液的注入;所述密封套(3)套在活塞杆(1)周围,密封套(3)用于在活塞杆(1)在罐体(5)顶部孔中运动时对接触位置进行密封;所述密封用法兰(10)通过塑料螺栓(2)固定在罐体(5)顶部内壁,用于从内壁侧对活塞杆(1)与罐体(5)顶部孔接触位置的密封;活塞杆(1)底端连接活塞板(7);所述活塞板(7)与罐体(5)直径大的一段配合,活塞板(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小虎刘帅舟李君涛余龙海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钒谷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