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铜基填充复合自润滑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10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壁铜基填充复合自润滑轴承,该轴承采用1.0~5.0mm薄壁,并于其工作面上均匀分布不通圆孔(盲孔),孔数的总面积占轴承壁表面积的25~35%,孔径2~10mm,孔深0.7~3.0mm,在盲孔内铺撒40~150目的锡青铜球形铜粉或树杈状铜粉,再填充固体润滑剂,该轴承具有壁薄、体积小、重量轻、摩擦系数小、承载能力大、适用温度范围宽和自润滑特点,又因减少轴承壁厚而节约材料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薄壁铜基填充复合自润滑轴承,属于机械类。现有复合材料轴承因其摩擦系数较大,承载能力一般,适用温度范围较窄,在一些工况场合中已被镶嵌轴承所取代,而镶嵌式轴承采用通孔填充润滑剂,轴承壁厚,浪费材料,成本高。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薄壁铜基填充复合自润滑轴承,它既具有摩擦系数小、承载能力大、耐磨性能好、适用温度范围宽和自润滑特点,又因减少轴承壁厚而体积小、重量轻、节约材料降低成本。本技术的任务是按如下方式完成的该轴承采用1.0~5.0mm薄壁,并于其工作面上均匀分布不通圆孔(盲孔),孔数的总面积占轴承壁表面积的25~35%,孔径2~10mm,孔深0.7~3.0mm,在盲孔内铺撒40~150目的锡青铜球形铜粉或树杈状铜粉,再填充固体润滑剂;所述的分布在轴承工作面上的不通圆孔也可以是其它几何形状的盲孔。本技术采用在轴承薄壁工作面上均匀分布盲孔,并于盲孔内铺撒锡青铜粉,再填充固体润滑剂,经系列烧结工艺,使盲孔内铜粉表面形成一定的孔隙,使固体润滑剂通过孔隙与铜粉牢固结合,使该薄壁铜基填充复合自润滑轴承具有壁薄、体积小、重量轻、摩擦系数小、承载能力大、耐磨性能好、适用温度范围宽和自润滑特点,又因减少轴承壁厚而节约材料降低成本,该新型适用于重载的低速回转、摆动、往复运动等不易注油保养的使用工况条件。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盲孔放大剖视图参照附图1、2,该轴承选用3mm厚锡青铜、铝青铜或磷青铜薄壁,并于其工作表面上均匀分布盲孔,孔数的总面积占轴承壁表面积的30%,孔径6mm,孔深1.8mm,采用100目的锡青铜球形铜粉或树杈状铜粉铺撒在盲孔内,再填充固体润滑剂;所述的分布在轴承工作面上的不通圆孔也可以是其它几何形状的盲孔。权利要求1.一种薄壁铜基填充复合自润滑轴承,它采用已有技术固体润滑剂,其特征在于该轴承采用1.0~5.0mm薄壁,并于其工作面上均匀分布不通圆孔(盲孔),孔数的总面积占轴承壁表面积的25~35%,孔径2~10mm,孔深0.7~3.0mm,在盲孔内铺撒40~150目的锡青铜球形铜粉或树杈状铜粉,再填充固体润滑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铜基填充复合自润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布在轴承工作面上的不通圆孔,也可以是其它几何形状的盲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壁铜基填充复合自润滑轴承,该轴承采用1.0~5.0mm薄壁,并于其工作面上均匀分布不通圆孔(盲孔),孔数的总面积占轴承壁表面积的25~35%,孔径2~10mm,孔深0.7~3.0mm,在盲孔内铺撒40~150目的锡青铜球形铜粉或树杈状铜粉,再填充固体润滑剂,该轴承具有壁薄、体积小、重量轻、摩擦系数小、承载能力大、适用温度范围宽和自润滑特点,又因减少轴承壁厚而节约材料降低成本。文档编号F16C33/04GK2451797SQ0023746公开日2001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11日专利技术者刘福有, 关振国, 董沛民, 王换栋, 孙承玉 申请人:辽源市复合材料轴承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壁铜基填充复合自润滑轴承,它采用已有技术固体润滑剂[4],其特征在于:该轴承采用1.0~5.0mm薄壁[1],并于其工作面上均匀分布不通圆孔(盲孔)[2],孔数的总面积占轴承壁表面积的25~35%,孔径2~10mm,孔深0.7~3.0mm,在盲孔内铺撒40~150目的锡青铜球形铜粉或树杈状铜粉[3],再填充固体润滑剂[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有关振国董沛民王换栋孙承玉
申请(专利权)人:辽源市复合材料轴承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