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组轴向孔组的钻孔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957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组轴向孔组的钻孔工装,包括底座及导轨副单元、可转位装夹机构和三轴钻头组,可转位装夹机构和三轴钻头组均设置在底座及导轨副单元上,三轴钻头组位于可转位装夹机构的上方。优点:本三组轴向孔组的钻孔工装,根据工件上待加工孔的分布特点,采用三轴钻头组和可转位装夹机构配合使用,提高了钻孔效率。

Drilling Tools for Three Axial Hole Grou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组轴向孔组的钻孔工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用工艺装备,针对凿岩机配气用零件的钻孔工装设备,具体为针对风动凿岩机的主要配气零件之一的阀柜上的三组轴向孔组的钻孔工装。
技术介绍
凿岩设备用于打碎软矿石,拆毁坚固或水泥建筑,开采粘土等,凿岩设备又以风动凿岩机为主。本设计涉及的阀柜是风动凿岩机的主要配气零件之一。该零件精度要求高,加工工序多。其中阀柜筒壁周边布有三组共18个轴向气孔,各气孔在同一圆周线上,三组气孔之间夹角不同(见附图12、13),但每组孔数相同(都是6个孔),相邻孔间隔角度相等(都是14度)。这些轴向气孔是在钻床上进行,设计出高效实用的钻孔工装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现有技术中缺少对阀柜筒壁周边布有三组共18个轴向气孔加工并且适用于钻床使用的钻孔工装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组轴向孔组的钻孔工装,包括底座及导轨副单元、可转位装夹机构和三轴钻头组,可转位装夹机构和三轴钻头组均设置在底座及导轨副单元上,三轴钻头组位于可转位装夹机构的上方;底座及导轨副单元包括底座、滑板和两根导轨,两根导轨的下端分别通过导轨固定座竖直设置在底座上,滑板通过两个直线轴承同时滑动设置在两根导轨上;三轴钻头组包括壳体、处于壳体中心位置处的中心转轴、设置在壳体上且布置在中心转轴周围的三个转轴组和分别连接三个转轴组的三个麻花钻;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对合构成;中心转轴包括中心轴和中心齿轮,中心轴转动插入下壳体的中心位置处,中心齿轮通过键设置在中心轴上,中心轴穿过上壳体;三个转轴组设置在中心轴的周围,三个转轴组均啮合中心齿轮;三个转轴组均包括转轴和从动齿轮,从动齿轮通过键设置在转轴上,从动齿轮啮合中心齿轮,转轴通过两个轴承转动连接上壳体和下壳体;三个转轴组的转轴位于同一圆周上;三个转轴组内转轴之间的夹角分别为所需加工的三组轴向孔组之间的夹角;三个麻花钻分别通过弹性卡头连接三个转轴的下端;可转位装夹机构包括支座、弹性夹紧及转位机构和钻模板及芯轴机构,支座设置在底座上,弹性夹紧及转位机构设置在支座上,钻模板及芯轴机构设置在弹性夹紧及转位机构上;钻模板及芯轴机构包括钻模板和芯轴,芯轴插入钻模板并过盈配合固联成一体,芯轴下端插入弹性夹紧及转位机构内;钻模板上开设有与三组轴向孔组内的轴向孔位置一一对应的钻模孔,钻模板下端外凸设置用于卡合待加工件的定位凸台;弹性夹紧及转位机构包括气缸、夹具体、弹性套和端盖,夹具体呈圆筒形,竖立设置,内有锥孔,大口朝上,弹性套插入夹具体的锥孔内,弹性套的内孔中插有芯轴,气缸固定在夹具体的下方,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弹性套;端盖设置在夹具体上端,端盖上开设供芯轴自由通过的过孔,在端盖上开设有与三组轴向孔组内的轴向孔位置一一对应的通孔,通孔直径大于三组轴向孔组内的轴向孔的直径;在夹具体外壁上设有一圈环形槽,在环形槽的槽底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凹槽,所有定位凹槽均位于同一圆周上,每相邻两个定位凹槽的孔心之间构成的夹角均相等,并且每相邻两个定位凹槽的孔心之间夹角角度等于两倍待加工轴向孔组内相邻两个轴向孔的孔心之间构成的夹角的角度;支座包括支架、导环、第一弹簧座、第二弹簧座和锁紧螺钉,支架呈圆筒形,竖立设置,支架下端设有圆环底,圆环底固定在底座上,导环固定在支架上部,导环下部插入支架上部端口内,导环上部支撑在支架上部端面上,导环下部的外径与支架内孔配合,导环上部的外径与支架上部的外径相等;导环由两个半圆形导环单元对合而成,导环上端面的一圈内环口间隔开设多个滚珠槽,每个滚珠槽内均通过滚珠支架设有滚珠,导环卡合夹具体外壁上的环形槽,弹性夹紧及转位机构内的气缸位于支架内部;导环与夹具体外壁上的环形槽之间通过滚珠滚动连接;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均设置在支架上,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位于同一圆周上,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之间夹角角度等于三倍待加工轴向孔组内相邻两个轴向孔的孔心之间构成的夹角角度;在导环下部与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对应的位置上开设两个同于给夹具体定位的定位通孔,在每个定位通孔内均设置压缩弹簧和定位滚珠;锁紧螺钉由支架上的锁紧通孔插入,并由导环下部上的锁紧螺孔伸入,锁紧螺钉与导环下部的锁紧螺孔螺纹连接用于压紧夹具体。本专利技术工装,根据工件(阀柜)上待加工孔的分布特点,采用三轴钻头组和可转位装夹机构配合使用,提高了钻孔效率。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中心轴与下壳体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中心轴与上壳体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在端盖上竖直设置定位销,在钻模板的侧面外凸设置与定位销配合的定位卡槽。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夹具体外壁的中部位置处设有一圈凸环,凸环上固定联接有环形把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由三个连接销定位,并在三个连接销的端部设置螺钉锁紧上壳体和下壳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三组轴向孔组的钻孔工装,根据工件(阀柜)上待加工孔的分布特点,采用三轴钻头组和可转位装夹机构配合使用,提高了钻孔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三组轴向孔组的钻孔工装的总图(图中示意出了工件(阀柜))。图2是底座及导轨副单元的示意图。图3是三轴钻头组的总图。图4是图3中隐藏上壳体的示意图。图5是可转位装夹机构的总图。图6是钻模板及芯轴机构的剖视图。图7是弹性夹紧及转位机构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剖视图。图9是支座的示意图。图10是支座与弹性夹紧及转位机构的装配示意图。图11是图5中支架剖切的示意图。图12是阀柜的示意图。图13是阀柜的主视图(反应轴向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为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1-图13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2所示,凿岩设备用于打碎软矿石,拆毁坚固或水泥建筑,开采粘土等,凿岩设备又以风动凿岩机为主。本实施例涉及的待加工件阀柜是风动凿岩机的主要配气零件之一。该阀柜精度要求高,加工工序多。其中,40、阀柜,41、第一轴向孔组,42、第二轴向孔组,43、第三轴向孔组,44、不完整销孔,45、内孔。如图13所示,其中阀柜筒壁周边布有三组共18个轴向气孔,各气孔在同一圆周线上,三组气孔之间夹角不同(见附图13),但每组孔数相同(都是6个孔),相邻孔间隔角度相等(都是14度)。这些轴向气孔是在钻床上进行,设计出高效实用的钻孔工装很有必要。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三组轴向孔组的钻孔工装,包括底座及导轨副单元100、可转位装夹机构200和三轴钻头组300,可转位装夹机构200和三轴钻头组300均设置在底座及导轨副单元100上,三轴钻头组300位于可转位装夹机构200的上方。如图2所示,底座及导轨副单元100包括底座101、滑板104和两根导轨103,两根导轨103平行设置,两根导轨103的下端分别通过导轨固定座102竖直设置在底座101上,滑板104通过两个直线轴承105同时滑动设置在两根导轨103上。如图3和4所示,三轴钻头组300包括壳体330、处于壳体330中心位置处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组轴向孔组的钻孔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导轨副单元(100)、可转位装夹机构(200)和三轴钻头组(300),可转位装夹机构(200)和三轴钻头组(300)均设置在底座及导轨副单元(100)上,三轴钻头组(300)位于可转位装夹机构(200)的上方;底座及导轨副单元(100)包括底座(101)、滑板(104)和两根导轨(103),两根导轨(103)的下端分别通过导轨固定座(102)竖直设置在底座(101)上,滑板(104)通过两个直线轴承(105)同时滑动设置在两根导轨(103)上;三轴钻头组(300)包括壳体(330)、处于壳体(330)中心位置处的中心转轴(310)、设置在壳体(330)上且布置在中心转轴(310)周围的三个转轴组(320)和分别连接三个转轴组(320)的三个麻花钻(350);壳体(330)由上壳体(331)和下壳体(332)对合构成;中心转轴(310)包括中心轴(311)和中心齿轮(313),中心轴(311)转动插入下壳体(332)的中心位置处,中心齿轮(313)通过键设置在中心轴(311)上,中心轴(311)穿过上壳体(331);三个转轴组(320)设置在中心轴(311)的周围,三个转轴组(320)均啮合中心齿轮(313);三个转轴组(320)均包括转轴(321)和从动齿轮(323),从动齿轮(323)通过键设置在转轴(321)上,从动齿轮(323)啮合中心齿轮(313),转轴(321)通过两个轴承(312)转动连接上壳体(331)和下壳体(332);三个转轴组(320)的转轴(321)位于同一圆周上;三个转轴组(320)内转轴(321)之间的夹角分别为所需加工的三组轴向孔组之间的夹角;三个麻花钻(350)分别通过弹性卡头(340)连接三个转轴(321)的下端;可转位装夹机构(200)包括支座(210)、弹性夹紧及转位机构(220)和钻模板及芯轴机构(230),支座(210)设置在底座(101)上,弹性夹紧及转位机构(220)设置在支座(210)上,钻模板及芯轴机构(230)设置在弹性夹紧及转位机构(220)上;钻模板及芯轴机构(230)包括钻模板(231)和芯轴(232),芯轴(232)插入钻模板(231)并过盈配合固联成一体,芯轴(232)下端插入弹性夹紧及转位机构(220)内;钻模板(231)上开设有与三组轴向孔组内的轴向孔位置一一对应的钻模孔,钻模板(231)下端外凸设置用于卡合待加工件(40)的定位凸台;弹性夹紧及转位机构(220)包括气缸(221)、夹具体(223)、弹性套(224)和端盖(225),夹具体(223)呈圆筒形,竖立设置,内有锥孔,大口朝上,弹性套(224)插入夹具体(223)的锥孔内,弹性套(224)的内孔中插有芯轴(232),气缸(221)固定在夹具体(223)的下方,气缸(221)的活塞杆(222)连接弹性套(224);端盖(225)设置在夹具体(223)上端,端盖(225)上开设供芯轴(232)自由通过的过孔,在端盖(225)上开设有与三组轴向孔组内的轴向孔位置一一对应的通孔,通孔直径大于三组轴向孔组内的轴向孔的直径;在夹具体(223)外壁上设有一圈环形槽,在环形槽的槽底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凹槽(227),所有定位凹槽(227)均位于同一圆周上,每相邻两个定位凹槽(227)的孔心之间构成的夹角均相等,并且每相邻两个定位凹槽(227)的孔心之间夹角角度等于两倍待加工轴向孔组内相邻两个轴向孔的孔心之间构成的夹角的角度;支座(210)包括支架(211)、导环(212)、第一弹簧座(214)、第二弹簧座(215)和锁紧螺钉(216),支架(211)呈圆筒形,竖立设置,支架(211)下端设有圆环底,圆环底固定在底座(101)上,导环(212)固定在支架(211)上部,导环(212)下部插入支架(211)上部端口内,导环(212)上部支撑在支架(211)上部端面上,导环(212)下部的外径与支架(211)内孔配合,导环(212)上部的外径与支架(211)上部的外径相等;导环(212)由两个半圆形导环单元对合而成,导环(212)上端面的一圈内环口间隔开设多个滚珠槽,每个滚珠槽内均通过滚珠支架设有滚珠(213),导环(212)卡合夹具体(223)外壁上的环形槽,弹性夹紧及转位机构(220)内的气缸(221)位于支架(211)内部;导环(212)与夹具体(223)外壁上的环形槽之间通过滚珠(213)滚动连接;第一弹簧座(214)和第二弹簧座(215)均设置在支架(211)上,第一弹簧座(214)和第二弹簧座(215)位于同一圆周上,第一弹簧座(214)和第二弹簧座(215)之间夹角角度等于三倍待加工轴向孔组内相邻两个轴向孔的孔心之间构成的夹角角度;在导环(212)下部与第一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组轴向孔组的钻孔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导轨副单元(100)、可转位装夹机构(200)和三轴钻头组(300),可转位装夹机构(200)和三轴钻头组(300)均设置在底座及导轨副单元(100)上,三轴钻头组(300)位于可转位装夹机构(200)的上方;底座及导轨副单元(100)包括底座(101)、滑板(104)和两根导轨(103),两根导轨(103)的下端分别通过导轨固定座(102)竖直设置在底座(101)上,滑板(104)通过两个直线轴承(105)同时滑动设置在两根导轨(103)上;三轴钻头组(300)包括壳体(330)、处于壳体(330)中心位置处的中心转轴(310)、设置在壳体(330)上且布置在中心转轴(310)周围的三个转轴组(320)和分别连接三个转轴组(320)的三个麻花钻(350);壳体(330)由上壳体(331)和下壳体(332)对合构成;中心转轴(310)包括中心轴(311)和中心齿轮(313),中心轴(311)转动插入下壳体(332)的中心位置处,中心齿轮(313)通过键设置在中心轴(311)上,中心轴(311)穿过上壳体(331);三个转轴组(320)设置在中心轴(311)的周围,三个转轴组(320)均啮合中心齿轮(313);三个转轴组(320)均包括转轴(321)和从动齿轮(323),从动齿轮(323)通过键设置在转轴(321)上,从动齿轮(323)啮合中心齿轮(313),转轴(321)通过两个轴承(312)转动连接上壳体(331)和下壳体(332);三个转轴组(320)的转轴(321)位于同一圆周上;三个转轴组(320)内转轴(321)之间的夹角分别为所需加工的三组轴向孔组之间的夹角;三个麻花钻(350)分别通过弹性卡头(340)连接三个转轴(321)的下端;可转位装夹机构(200)包括支座(210)、弹性夹紧及转位机构(220)和钻模板及芯轴机构(230),支座(210)设置在底座(101)上,弹性夹紧及转位机构(220)设置在支座(210)上,钻模板及芯轴机构(230)设置在弹性夹紧及转位机构(220)上;钻模板及芯轴机构(230)包括钻模板(231)和芯轴(232),芯轴(232)插入钻模板(231)并过盈配合固联成一体,芯轴(232)下端插入弹性夹紧及转位机构(220)内;钻模板(231)上开设有与三组轴向孔组内的轴向孔位置一一对应的钻模孔,钻模板(231)下端外凸设置用于卡合待加工件(40)的定位凸台;弹性夹紧及转位机构(220)包括气缸(221)、夹具体(223)、弹性套(224)和端盖(225),夹具体(223)呈圆筒形,竖立设置,内有锥孔,大口朝上,弹性套(224)插入夹具体(223)的锥孔内,弹性套(224)的内孔中插有芯轴(232),气缸(221)固定在夹具体(223)的下方,气缸(221)的活塞杆(222)连接弹性套(224);端盖(225)设置在夹具体(223)上端,端盖(225)上开设供芯轴(232)自由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强张凯周召信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