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料理机及料理机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602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料理机及料理机电路,包括电机,发热管;驱动所述电机的电机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热管加热的发热管驱动电路;与电机驱动电路及发热管驱动电路连接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开关电源,用于给各连接电路供电;其中,继电器开关的一端与市电输入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电机及发热管相连;所述第一可控硅的T1极与开关电源的接地端相连,另一端连接电机,电机的另一端与继电器相连;所述发热管的一端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另一端连接第二可控硅的T2极,所述第二可控硅的T1极与开关电源的接地端相连。本申请通过改变电机驱动电路、发热管驱动电路及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连接方式,减少电路中设置带双向二极管的光耦;简化了电路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料理机及料理机电路
本技术涉及小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料理机及料理机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料理机因可加热可搅拌可研磨的多功能,且搅拌粉碎效果好等使用方便等优点,已得到人们的青睐和认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器。目前料理机或豆浆机的发热管的加热电路及电机的驱动电路通常为了保证产品的寿命采用可控硅驱动,然而利用可控硅驱动需要考虑可控硅驱动的隔离问题,通常在电路中通过设置加带双向二极管的光耦,成本较高;因此需要一种降成本的电路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料理机及料理机电路。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料理机电路,包括电机,发热管;电机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电机,包括第一可控硅、与第一可控硅并联连接的第一电容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可控硅与第一电容之间的第一调节电阻,所述第一可控硅的触发极连接至第一调节电阻;发热管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热管加热,包括第二可控硅、第二电容及第二调节电阻,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第二调节电阻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可控硅的T2极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继电器及与继电器连接的二极管;开关电源,用于给各连接电路供电;其中,继电器开关的一端与市电输入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电机及发热管相连;所述第一可控硅的T1极与开关电源的接地端相连,另一端连接电机,电机的另一端与继电器相连;所述发热管的一端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另一端连接第二可控硅的T2极,所述第二可控硅的T1极与开关电源的接地端相连。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发热管驱动电路及继电器驱动电路连接,以实现电机调速和发热管加热功率的调节;所述开关电源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相连以分别给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供电;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线圈一端连开关电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电阻包括第一电阻及第二电阻,所述第一可控硅的触发极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电机端口与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可控硅的T1极相连,所述T1极连接至交流输入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节电阻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及第五电阻,所述第二可控硅的触发极连接在第三电阻和第五电阻之间,第三电阻的另一端通过发热管端口连接控制电路。进一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可控硅的T1极和第四电阻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可控硅的T2极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可控硅的T1极和第二电容相连,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另一端并与第二可控硅的T2极相连。进一步地,所述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开关电源,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继电器端口与控制电路连接,继电器的高压端连接至市电输入端。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过零电路和中央控制单元,所述过零电路的零点信号端口与中央控制单元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驱动电路设有与第一调节电阻连接的第一三极管驱动单元,所述第一三极管驱动单元包括与第一电阻连接的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连接,基极与电机端口连接,发射极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驱动单元还包括串联在所述电机端口与第一三极管基极之间的第一限流电阻及跨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第一下拉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管驱动电路设有与第二调节电阻连接的第二三极管驱动单元,所述第二三极管驱动单元包括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发热管端口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驱动单元还包括串联在发热管端口与所述第二三极管基极之间的第二限流电阻及跨接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第二下拉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设有与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的第三三极管驱动单元,所述第三三极管驱动单元包括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二极管的阳极,第三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继电器端口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继电器与二极管并联连接。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料理机,包括机座,设置于机座上的料理杯,所述机座内设有如上所述的料理机电路。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技术通过在电机驱动电路及发热管驱动电路中分别设置可控硅,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可控硅以实现电机调速和发热管加热功率的调节;通过将可控硅的驱动电路置于强电部分,无需考虑可控硅驱动的隔离问题,可省去带双向二极管的光耦,简化了电路降低了成本。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料理机电路的框图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料理机电路的发热管驱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及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料理机电路的发热管驱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及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料理机电路的发热管驱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及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开关电源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料理机的立体组装示意图。附图标记:电机驱动电路1电机10第一可控硅11第一电容12第一电阻13第二电阻14第一三极管驱动单元15第一三极管150第一限流电阻151第一下拉电阻152发热管驱动电路2发热管20第二可控硅21第二电容22第三电阻23第四电阻24第二三极管驱动单元25第二三极管251第二限流电阻252第二下拉电阻253第五电阻26继电器驱动电路3继电器30二极管31第三三极管驱动单元32第三三极管320控制电路4过零电路40中央控制单元41开关电源5料理机200机座201料理杯202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技术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料理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0),发热管(20);电机驱动电路(1),用于驱动所述电机(10),包括第一可控硅(11)、与第一可控硅(11)并联连接的第一电容(1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可控硅(11)与第一电容(12)之间的第一调节电阻,所述第一可控硅(11)的触发极连接至第一调节电阻;发热管驱动电路(2);用于驱动发热管(20)加热,包括第二可控硅(21)、第二电容(22)及第二调节电阻,所述第二电容(22)的一端与第二调节电阻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可控硅(21)的T2极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3),包括继电器(30)及与继电器(30)连接的二极管(31);开关电源(5),用于给各连接电路供电;其中,继电器开关的一端与市电输入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电机(10)及发热管(20)相连;所述第一可控硅(11)的T1极与开关电源的接地端相连,另一端连接电机(10),电机(10)的另一端与继电器相连;所述发热管(20)的一端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3),另一端连接第二可控硅(21)的T2极,所述第二可控硅(21)的T1极与开关电源的接地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料理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0),发热管(20);电机驱动电路(1),用于驱动所述电机(10),包括第一可控硅(11)、与第一可控硅(11)并联连接的第一电容(1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可控硅(11)与第一电容(12)之间的第一调节电阻,所述第一可控硅(11)的触发极连接至第一调节电阻;发热管驱动电路(2);用于驱动发热管(20)加热,包括第二可控硅(21)、第二电容(22)及第二调节电阻,所述第二电容(22)的一端与第二调节电阻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可控硅(21)的T2极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3),包括继电器(30)及与继电器(30)连接的二极管(31);开关电源(5),用于给各连接电路供电;其中,继电器开关的一端与市电输入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电机(10)及发热管(20)相连;所述第一可控硅(11)的T1极与开关电源的接地端相连,另一端连接电机(10),电机(10)的另一端与继电器相连;所述发热管(20)的一端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3),另一端连接第二可控硅(21)的T2极,所述第二可控硅(21)的T1极与开关电源的接地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理机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电路(4),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电机驱动电路(1)、发热管驱动电路(2)及继电器驱动电路(3)连接,以实现电机调速和发热管加热功率的调节;所述开关电源(5)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4)和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3)相连以分别给所述控制电路(4)和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3)供电;所述继电器(30)的控制线圈一端连开关电源(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理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电阻包括第一电阻(13)及第二电阻(14),所述第一可控硅(11)的触发极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13)与第二电阻(14)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料理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13)的另一端通过电机端口与控制电路(4)相连,所述第二电阻(14)的另一端与第一可控硅(11)的T1极相连,所述T1极连接至交流输入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理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电阻包括第三电阻(23)、第四电阻(24)及第五电阻(26),所述第二可控硅(21)的触发极连接在第三电阻(23)和第五电阻(26)之间,第三电阻(23)的另一端通过发热管端口连接控制电路(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料理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电阻(26)的另一端与第二可控硅(21)的T1极和第四电阻(24)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料理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电阻(2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22),第二电容(22)的另一端与第二可控硅(21)的T2极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料理机电路,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勇军郭祥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